努力使自己「被需要」——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試寫

努力使自己“被需要”——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試寫

人為什麼活著?怎樣活著才有意義?這些問題不知被人類思考了多少年,也不知還會被思考多少年。而我們幾乎是在會思考的時候,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如果現在就讓我來回答,我想說,我為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活著,需要我的人越多,我活著就越有意義。

看前半句,我好像是一個自私的人,而看後半句,我又好像是一個無私的人。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我告訴你,不矛盾。

首先,我說一說自己的需要。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般人的需要我都有。人的需要無外乎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兩大類。比如吃飽穿暖,這是物質上的需要;被認可、肯定乃至於讚揚是精神是的需要。不懂事的時候,我們對前者要求頗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後者分量越來越重。當前者與後者相矛盾的時候,我們越來越傾向於捨棄前者而追求後者。漸漸地,我們把被他人的需要當作了自己最大的滿足。有時我們甚至會剋制自己的需要,而去適應他人的需要。為什麼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我們更高的需要——被需要。

然後,我們就可以討論別人對我的需要了。馬路上需要乾淨,不需要我們隨地吐痰扔垃圾;車廂裡需要安靜,不需要我們大聲喧譁;排隊時需要秩序,不需要有人在中間“加塞”,所以我們在大庭廣眾之中看到的隨地吐痰、大聲喧譁、加塞現象總是少數。這些看似輕鬆隨意便捷的結果,不是大家都不需要,而是因為獲得這樣的需要會丟掉更高級的需要——被需要。俗話說“人活一張臉”,這張臉,其實就是人的精神需要。那些損人利己的人之所以被人唾棄,不就是因為他們損人利己,不要臉嗎!瞭解了這一層,我們就會在舉手投足之間,掂量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別人的需要了。

最後,我還想說一說人活著的更高境界——讓自己成為更多人的需要。當我們呱呱墜地的時候,我們只是父母或家人的需要;上學以後,我們又是一個集體的需要;現在我們坐在考場裡,要答好這張考卷,是家庭也是學校的需要。將來呢?當我面走上社會,一個人的價值主要就體現在需要他的人多少上了。淘寶解決了物流的問題,馬雲就是眾人的需要;雜交水稻解決了好幾億人的吃飯問題,袁隆平就是眾人的需要;小黃車解決了出行一公里的問題,它的發明者就是眾人的需要。

知道了需要與被需要的關係,我們就能活得更明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