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外婆吃不消了:沒能力就別生二胎

金牌外婆吃不消了:沒能力就別生二胎

“金牌外婆”也吃不消了

連鄰居都說“如果沒有能力和精力,就別生二孩了,免得禍害父母”

來自湖南湘中婁底地區的小陳財會院校畢業,在長沙工作兩年後,遇到了來自北方的丈夫阿威。2008年,兩個性格開朗的人很快走到一起。丈夫的五金店生意不錯,而在餐飲公司任會計的小陳,還能幫老公處理下賬目。每週可以看個電影,小日子過得輕鬆愜意。

兩年後的2010年冬天,小陳的母親彭阿姨來到了長沙——女兒懷孕了,公婆一直身體不佳,只有請她走出大山。

樂天的彭阿姨年近70歲,一頭白髮和標誌性的高嗓門,很快成了小區的明星。更引人注目的是她的體力,一手提著10多斤重的菜上四樓不帶喘氣。

比較抗拒洗衣機的彭阿姨習慣用手搓洗衣服,連帶做飯菜打掃衛生,一天兩個多小時就可以搞定,瞬間成了小區裡家家羨慕的“金牌外婆”。

更讓阿威夫妻放心的是,老人家一點都不思鄉——滿口的鄉音一張嘴,立刻會聚攏一大波同樣來自婁底及周邊地區的爺爺奶奶。

小區裡住著的20多位“高齡保姆”,大多因為兒女生二孩來到長沙的。久而久之,他們開始抱團,一起晨練,下午在小區花園亭子裡開茶話會、打牌,晚上跳廣場舞。在這群老人中,年輕時見過世面的彭阿姨能說會道,一來二往,圈粉無數。

“這個肚子有點尖,懷的位置高,肯定是男孩。”彭阿姨成為老人圈的“核心人物”有著獨特的原因:只要她坐在小區花園亭子裡點評過的小區懷孕女子,性別判斷基本無誤,堪比醫院的B超診斷。

2011年春,婷婷在湘雅附二醫院出生。

因為身體不好,出生頭一年,婷婷去了十幾次醫院,還不包括在新生兒科的那一週。疼愛頭孫的彭阿姨把婷婷視為掌上明珠,每次去醫院都要自己去送,結果坐公交車下車時摔了一跤,在床上躺了近半個月。

但那時,婷婷對外婆只有朦朧的印象。因為在她3歲時,舅媽也生了一個女兒。那個每天晚上給她講故事、腿腳有些不靈便的外婆回到老家,肩挑另一個家庭的重任。

母親離開後,小陳也辭職回家照顧女兒。“上了個好點的幼兒園,三天兩頭開家長會。還有一堆的作業要輔導。”身高1.7米的小陳這才發現,自己處理起家務來遠不如母親利索,她開始猛烈地懷念母親的好。

阿威和小陳開始“關心”遠在500裡外的母親,隔三差五電話噓寒問暖,並時不時地撩兩句:“6棟的張阿姨她們老是念叨著你啊,打牌總是少一個人”之類的,溫情地喚起母親對“長沙美好生活的嚮往”。

金牌外婆吃不消了:沒能力就別生二胎

這一等就是快3年,小陳又懷了二孩。興沖沖的彭阿姨趕到了長沙,她覺得這次肯定是個男孩。

但希望落了空。2014年秋天,胖嘟嘟的女娃甜甜降臨於世,一家人像上緊了發條式地連軸轉。

“我和老媽分了工,兩個孩子我來帶,她負責買菜做飯洗衣搞衛生……”小陳說,擔心70多歲的老母親身體吃不消,她放棄了在其他小企業的財務兼職,專心做起了全職太太。

對面的鄰居譚譚最早看出了彭阿姨的腰痛問題。“(她)買菜上樓還不用扶梯,但經常用手支著腰,嘆著氣。”她常勸樓裡的鄰居,如果沒有能力和精力,就別生二孩了,免得禍害父母。“像我一樣多好,女兒高二了,過一年就徹底解放”。

這之後,小陳兩口子第一次爆發了爭吵。

小陳認為,老媽年歲大了,身體吃不消,該回農村家裡休養。而阿威則覺得,在長沙可以去好的醫院治療,回去也是帶孫女,一樣都是累。“那你爸媽為什麼不來長沙帶孩子也看看病?這幾年都是我媽在幫忙?是誰也受不了啊!”暴怒的小陳一氣之下近半個月沒和丈夫說話。

半年後,老人回到了家鄉,不是因為身體不適,而是兒媳婦給她添了一個孫子,樂得她屁顛屁顛地回了婁底。

這一次,她特意坐了一趟高鐵。

“我覺得那一年過得簡直讓人抓狂,哪有什麼社交、娛樂活動,每天連看手機的時間都沒有,活得像個機器人。”小陳說,考慮到早上要送大女兒去讀幼兒園,她每天有意岔開兩個女兒的休息時間。晚上8點多就讓婷婷自己洗漱睡覺,之後帶小女兒甜甜去附近的圭塘河邊逛街,10點左右才帶她入睡。第二天清早起來買菜準備早餐,並把婷婷送到家門口的私立幼兒園。之後,再招呼剛剛起床的甜甜……

週末,她會把兩個女兒帶在身邊一起做遊戲、講故事,培養姐妹間的感情。

懂事的婷婷漸漸變得沉默,但已能幫媽媽分憂。放學後,她會用推車帶著妹妹散步,喂她瓶裝的液態奶,甚至幫忙換下尿布。

婷婷開始越來越懷念外婆牽著自己的手、講故事的日子,開始不斷地給外婆打電話,催促她回長沙來。但得到的,總是含糊其辭的回覆。

阿威則繼續做著妻子小陳的工作——自己是家裡唯一的男孩,老父親還是希望能有個孫子繼承香火。阿威的父母知道小陳的辛苦,承諾孫子出生後,阿威的兩個姐姐會輪流來湖南幫忙帶孩子。如果還是女孩,就不再催他們生了。

金牌外婆吃不消了:沒能力就別生二胎

2017年初夏,這個家庭的第三個孩子,男孩兒豆豆降臨了。

千里之外的姑姑應約前來照顧,讓家人驚喜的,還有已經77歲的外婆也到了長沙。看著圓鼓鼓的外孫,笑開花的老人開口定了小名:“胖得像顆蠶豆,叫豆豆吧。”

“老媽下個樓都難了,我們也不敢讓她動手做什麼,就是看著兩個在家孩子的安全就好。”小陳說,堅持半年後,她們還是勸母親回了老家。

臨行前的那晚,彭阿姨坐在外孫房間裡整晚沒睡。早上,在3個孫輩的枕頭下,各自放了一個縫有玉觀音像的平安荷包。阿威則帶上大包小包的禮物,開車送岳母回了老家。“我知道她兩邊都放不下,但她這一輩子也操夠心了”。

金牌外婆吃不消了:沒能力就別生二胎

關注芝麻育兒

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

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