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館試運行三年 遼博喊您來赴「洛神」之約

新館試運行三年,昨日全面開館送“大禮”

遼博喊您來赴“洛神”之約

新馆试运行三年 辽博喊您来赴“洛神”之约

新遼寧省博物館試開館三年來,按照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兩大主題系列,舉辦了40餘個特展,在藏品徵集、藏品保護、社會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昨日,隨著“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正式對外試運行,遼博新館終於正式全面開館。去年央視《國家寶藏》節目將遼博館藏《洛神賦圖》搬上熒屏,而隨著昨日新館正式開館,《洛神賦圖》《簪花仕女圖》等珍貴文物將在遼博展出三個月,沈城市民將有難得的機會一睹國寶名畫的真容。

稀世名作展出,機會千載難逢

此次遼博開展的“中國古代書法展”,展出的均是晉唐宋元的稀世名作,以及明清各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如央視《國家寶藏》中播出的《洛神賦圖》、久負盛名亮相奧運的《簪花仕女圖》、文人皇帝趙佶的名作《瑞鶴圖》,以及明代仇英版本的《清明上河圖》等,很多珍寶藏品與觀眾多年未見,如此大規模的亮相實屬難得。“中國古代書法展”將展出《曹娥誄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張旭草書古詩四帖》《歐陽詢書仲尼夢奠帖》等名家名作,領觀眾感悟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永恆魅力。

“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分為緙絲與刺繡兩部分,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宋代的作品以及明代的顧繡,朱克柔的《山茶蛺蝶圖冊頁》《牡丹圖冊頁》,趙佶的《木槿花卉圖冊頁》,《紫鸞鵲譜軸》等將再現中國古代絲繡藝術的高超技藝。同時,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瞭解絲繡手工技藝,遼博還特別開設了觀眾互動區,以多媒體形式滾動播放緙絲和刺繡的製作技術,展示簡易的緙絲機和刺繡臺,觀眾將欣賞到製作緙絲刺繡的過程。

保存國寶書畫,難點在於溫度恆定

此次遼博展出的國寶書畫大多年代久遠,遼博是如何保存這樣珍貴又脆弱的書畫真跡的呢?對此,遼博館長馬寶傑告訴本報記者,保存國寶書畫最大的難點在於一年四季每一分每一秒,溫度都得恆定,“文物保護的意義在於,我們不光自己看,也要把欣賞文物的機會留給子孫後代。這次新開的這三個特色專題館,經過多次升級改造和近兩個月的測試,已經達到了24小時恆溫、恆溼的水準,溫度18至20℃,溼度55%至58%。”但他也表示,對於瀋陽這樣的北方城市來說,低溫對文物保護是最致命的,“現在是夏天,溫度控制難度不大,到了冬天極端寒冷的天氣,文物的保護會面臨一定的挑戰。”

馬館長還表示,除了溫度控制,“定期輪轉、閉館養護”也是對珍貴文物保護的一種方式,“文博行業有行規,一次展出都是三個月。我們第一期展出結束後,馬上會有完整的輪轉,換第二期的展品;但由於文物數量有限,第三期就只能部分輪轉了。”除了展出文物,遼博未來將陸續推出導覽講解、相關主題講座、社教活動等,力爭給沈城市民帶來完美的參觀體驗。

文物愛好者感嘆,家門口賞寶是幸事

遼博正式開館送出《洛神賦圖》《簪花仕女圖》這樣的大禮,這讓聞訊趕來的沈城市民紛紛表示不虛此行。在瀋陽一所大學擔任美術教師的李先生,在《簪花仕女圖》前駐足許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讚歎不已:“對唐代我們都有很多想象,一些影視作品也有藝術化的處理,但通過這樣精妙的畫作,我們可以直觀感受到唐代人們的生活狀態,理解時代的神韻。”他說,像《簪花仕女圖》這樣歷史久遠的大師真跡,真心不是大家平時想看就能看得到的,“博物館館藏的國寶級文物,尤其是書畫作品,每一次鋪陳開來,都可能傷害到作品本身,影響傳世時間。這次遼博真是給力,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國寶,機會真的太難得了,可以說是一生的幸事。”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關力制攝影記者常晟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