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大理段氏家族

大理段氏是建立了大理國政權,統治了雲南全境三百多年、又在蒙元王朝治下,繼續統治雲南中西部地區一百多年的家族。根據《南詔野史》《段氏宗譜》記載,大理段氏先祖,出自河西武威郡。而天下段氏”郡望“即為武威,據傳是東漢名將、太尉段穎的後人。在南北朝隋唐時期,段氏出過許多歷史名人,比如北涼開國君主段業,北齊名將、左丞相段韶,唐朝名臣段志玄、段秀實等人。

然而,雖然大理段氏自稱武威段氏後裔,但是其特殊的父子重名制和連名製取名方式,完全不同於漢人家族尊重先人、禮敬父祖的避諱原則,反而正是北方鮮卑族的習俗。

大理段氏家族的取名方式,是祖,父,子三代的名字,竟然都可以用同一個字排行。比如”大理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他的兒子是“大理憲宗宣仁皇帝”段正嚴(又名段和譽,即小說中的“段譽”) ,而段正嚴的兒子,是“大理景宗正康皇帝”段正興。

聊一聊大理段氏家族

又比如段正興的兒子,就是“大理宣宗功極皇帝” 段智興(即小說中的“南帝一燈大師”)。

聊一聊大理段氏家族

段智興的兒子,是“大理享天皇帝”段智廉,段智廉的兒子是“大理神宗天開皇帝”段智祥,段智祥的兒子是“大理孝義皇帝”段祥興,段祥興的兒子是大理末代皇帝、“天定賢王”段興智。——這整整五代人,竟然四代都有“智”字。

如果是在真正漢人皇朝,不同輩分的皇帝的名字,是取名時必須避諱,而絕不允許有相同字眼的。這也足以證明,大理段氏的漢人身份實為冒充,他們實際上正是“五胡亂華"時的鮮卑後裔。

南北朝時期,鮮卑各部族都歸順了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北魏孝文帝宣佈漢化改革後,他們往往假託漢人名門望族之後,而鮮卑段氏同樣因此自稱為武威段氏後人。其中一個名叫段延的人遷居雲南,就是後來大理段氏的先祖了。段延的子孫和當地的”白蠻“(即今天的白族)雜居同婚,幾代人後,實質上也成為”白蠻“部族的一員。

唐玄宗天寶年間時,段延的後人段儉魏,跟隨南詔國王閣邏鳳起兵反唐,並在西洱河之戰,指揮南詔軍大敗唐朝劍南節度使部十萬大軍,唐軍是役戰死六萬人。段儉魏被封為南詔國清平官(即宰相),大理段氏因此發跡。

聊一聊大理段氏家族

南詔立國後,聯合吐蕃,和唐朝陸續發生數次大規模戰爭,時間持續百年,後來被晚唐名將髙駢在安南之戰斬首三萬,又在侵攻西川的戰爭中被髙駢連續大敗,覆軍殺將。原本依附南詔的眾多土蠻部族也紛紛歸順唐朝,最後窘迫到了15歲以下男丁被迫從軍,國內完全依靠婦女耕種的地步。

趁著南詔國勢日衰,漢人權臣鄭買嗣發難,奪取政權,將南詔皇族800餘人斬盡殺絕。鄭氏傳襲三世後,又被白蠻權臣楊幹貞篡奪。而段儉魏的六世孫段思平,也趁著政局變易不穩的良機,邀集當地土蠻三十七部十餘萬大軍,攻滅楊幹貞,於公元937年,建立了大理國政權。

聊一聊大理段氏家族

段思平死後,其弟段思良廢其子而自立為帝,隨後本為兵侯(兵馬元帥)的開國功臣高氏家族,便趁著段思平,段思良兩系相爭的良機,把持朝政,多行廢立,終於將大理政權牢牢把控在手,世襲相國之位,而段氏皇帝則形同傀儡,一直到公元1254年,蒙古忽必烈大軍南下攻滅大理國為止,皆是如此。

聊一聊大理段氏家族

大理被蒙古攻滅後,國相高氏被殺,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投降,被蒙古人封為大理總管,繼續統治雲南中西部地區一百餘年,終於到公元1382年,明朝大軍開進雲南,才真正終結了段氏一族的統治。此後,其子孫散居雲南各地,至今仍然為當地大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