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藤縣方言文化送入國家保護典藏行列丨淺談《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一書

把藤縣方言文化送入國家保護典藏行列丨淺談《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一書


把藤縣方言文化送入國家保護典藏行列丨淺談《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一書

鄧玉榮、劉宇亮、胡妍、歐偉文四人合著的《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由商務印書館於2017年10月出版。該書是北京語言大學校長曹志耘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語言文化典藏”成果的一部分。除藤縣卷外,目前該項目還出版了澳門、潮州、杭州、衡山、懷集、懷集(標話)等19卷。“中國語言文化典藏”項目是“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的工程之一,因此,《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的出版標誌著藤縣方言文化得到了國家的保護和典藏。

把藤縣方言文化送入國家保護典藏行列丨淺談《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一書

我們過去對方言的研究,往往只重視讀音及語法現象,而忽略了與方言共生的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而《中國語言文化典藏》恰恰克服了這種侷限,把豐富多彩的與方言共生的文化現象納入到研究的視野中來。例如,《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裡收錄了“趁圩”的詞條。該詞條除配有圖片及用國際音標記錄的讀音外,還有一個解說,其解說如下:“即趕集。集市叫‘圩’,根據人流的不同,只有早上一段時間熱鬧的集市叫‘天光圩’,只有中午一段時間熱鬧的集市,叫‘飯滾圩’。各集市約定趕集的日子叫‘圩日’,也叫‘圩期’……‘趁圩’是人們採購商品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這個解說,就把過去藤縣人們趕集的民俗文化非常生動詳實地記錄了下來。總之,《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不僅記錄了藤縣的方言詞彙,還記錄了相應的藤縣民俗文化。全書記錄的藤縣方言詞彙800多個條目,圖片600餘幅,圖文並茂,基本上勾勒出了一定時期內藤縣方言文化的全貌。

把藤縣方言文化送入國家保護典藏行列丨淺談《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一書

雖說全書只有800多個條目,但從條目的選擇,到注音,再到解說,都非常嚴謹翔實,既體現了作者淵博的學識,也體現了作者對藤縣鄉土文化的深入瞭解。比如,“洋樓”條目它就這樣解說:“20世紀初,西風東漸,藤縣建造了少量帶有西式建築風格的樓房,這些樓房採用古典主義‘三段式’立面設計手法,中間部分採用兩層連拱券形式,兩側窗戶設置了拱形山花裝飾,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當地把這種中西合璧樣式的樓房稱作洋樓,目前已所剩無幾。”

把藤縣方言文化送入國家保護典藏行列丨淺談《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一書

該書還記述了很多藤縣過去的方言文化,甚至可以說,它記述的側重點是在過去。如“服飾”一節介紹的“蓑衣”,作者也說:“今極少人用,已難以見到。”作者這是重在介紹藤縣的傳統方言文化。由於側重於介紹傳統方言文化,於是就顯出了與今天的方言文化的差別,因此它也就客觀地反映了藤縣方言文化的變遷。

把藤縣方言文化送入國家保護典藏行列丨淺談《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一書

完成這本厚厚的《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無疑是一項艱鉅的工作,非常不容易。我想這首先得益於作者長期從事廣西方言尤其是廣西東部方言的研究,其次是做了深入細緻的田野調查工作。正如作者在該書的《調查手記》中說的那樣,作者調查水上民歌五入船家;調查傳統服飾翻遍姐姐家四箱舊衣物;調查地方戲三訪老藝人;調查造船技藝二訪徐師傅;此外還到喪葬人家調查佛事活動,等等。筆者也從事民俗文化的研究工作,深諳田野調查的甘苦。毫無疑問,正是這些深入細緻的田野調查,才壘起了這部厚實的著作,才把藤縣的方言文化送進到中國語言文化典藏的行列中。

這本書現在可以在網上買到哦!

把藤縣方言文化送入國家保護典藏行列丨淺談《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一書


把藤縣方言文化送入國家保護典藏行列丨淺談《中國語言文化典藏藤縣》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