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了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夏天的肥還沒有減,“貼秋膘”又來了……

自古以來,民間就流行以“貼秋膘”來迎接夏秋轉換,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說法?

古意補夏虧

酷暑炎炎,古人沒有空調和電扇,因此出汗較多,食慾不振、渾身疲乏、失眠多夢等症也隨之而來,進而精神萎靡,身體也日漸消瘦。

一分鐘瞭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古人云:“夏天無病三分虛。”意即:在夏天,人體受了暑溼的邪氣,脾胃容易虛弱,體重也會相應減輕。

因此,古人會在立夏時稱體重,到了立秋這一天再稱一稱,看看是否有所消減。

一分鐘瞭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如果體重輕了,則說明經過酷暑的煎熬,身體有所消耗,需要通過吃肉來彌補,以此來“貼秋膘”。

現代有新解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空調、電扇為人們在酷暑中帶來了清涼,加之食物種類大大豐富,人們的身體素質較之古人有了很大提升。

一分鐘瞭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因此,對現代人而言,通過吃肥肉給身體增加脂肪儲備的“貼秋膘”,已無太大意義。

相反,大量吃肉還會增加身體負擔,帶來慢性病的患病風險。

一分鐘瞭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現在天地間的溼熱依然很重,脾胃還處於虛弱狀態,如果貿然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

一分鐘瞭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所以,千萬彆著急“貼秋膘”,大補特補往往會虛不受補!

因此,現代人的“貼秋膘”有了新的意義——清補脾胃,幫助身體適應季節變換,提高身體免疫力。

一分鐘瞭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入秋進補,飲食應以清補為宜,膳食搭配要均衡。

一分鐘瞭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以清淡、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魚、瘦肉、禽蛋和蓮子等,及時補充穀物和果蔬,合理控制豆奶製品、油脂類食物的比重。

1

少辛增酸

“秋天宜收不宜散”,在飲食方面“秋不食辛辣”,要少吃辛辣食物,以健脾祛溼、益胃生津為法。

一分鐘瞭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秋天是人體器官“肺”的當令時節,增酸可控制肺氣達到補肺的目的。宜多吃鮮棗、獼猴桃、菠蘿、芒果等酸性水果,能讓初秋燥熱的身體更滋潤。

2

少燥多潤

夏秋之交,氣候乾燥,燥盛則消耗津液,應及時補水,但一次飲水不宜過多過快,要多次少飲。

一分鐘瞭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還可適當吃些芝麻、核桃、糯米、銀耳、甘蔗、梨、蜂蜜、藕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3

少寒多溫

初秋天氣依舊炎熱,適當進食一些具有祛暑利溼、清熱解毒的蔬菜瓜果很有必要,一味貪冷飲涼,易損傷人體陽氣,導致疾病發生。

適當吃些溫性食物,如牛肉、瘦肉、魚肉、芽菜、莧菜、牛奶等,可強身益氣,滋補腸胃。

一分鐘瞭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雖已立秋,但仍處在“三伏天”內,暑氣一時難消,民間更有“秋後一伏熱死人”的說法,養生謹防“秋老虎”,時刻注意防暑降溫。

當然,隨著晝夜溫差的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

一分鐘瞭解“貼秋膘”的前世今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願這個秋天,帶給你滿滿的收穫與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