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在清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譚譚再回首


紀曉嵐一生擔任過不止一個官職,但最高也只是從一品,乾隆時期,他比起和珅來還是有相當明顯的差距的。但是到了嘉慶時期,他這個從一品的含金量,恐怕比很多正一品更高。

紀曉嵐在為官初期擔任的是各種纂官,從六品,主要職責為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按現在考慮,大約是秘書處秘書的樣子。

之後,他就升為了提督學政,主持秋闈,也就是鄉試。這一級屬於正式科舉的最低一級,所謂“秀才趕考”就是這一級了。被這一級錄取的人就是舉人,也就是文人跳出苦海的第一步,紀曉嵐主管一個省的鄉試。提督學政屬於“大馬拉小車”,按地位來講,屬於以副部長的身份擔任省廳職責,品級只有從五品,但實權巨大。

之後紀曉嵐有段時間被褫官,乾隆38年開始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只有從三品。實際上,電視劇裡最大的誤會是在這,“《四庫全書》的總纂官”這個職位並不高,甚至可以說是京官裡比較低的。

直到乾隆56年,紀曉嵐任《八旗通志》館總裁的時候,才不過正三品,大約相當於國家總書庫的總負責人。

紀曉嵐真正得到“質”的升遷,是在嘉慶登基以後。紀曉嵐幹了一件最露臉的事,就是從“太上皇”乾隆的手裡,幫助嘉慶把玉璽要來了。

之前,紀曉嵐不過是個從二品的禮部侍郎,在嘉慶元年調任了兵部侍郎。雖然表面看起來是平級調動,但兵部侍郎有軍權,而且是實權。

這之後,兵部尚書,也就相當於國防部長;左都御史,大約相當於最高檢檢察長;吏部尚書,相當於全國總組織部長,官越來越大,實權越來越重。

至於受封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其實對他來說,這些虛銜已經無所謂了。

只因為紀曉嵐要玉璽的功績,他這個從一品的含金量,真的比其他正一品牛得多,嘉慶對紀曉嵐可謂無比信任。當然,這些事發生在後期的後期,那時候乾隆也好和珅也罷,就連紀曉嵐自己,也沒多久活頭了。

其實在清代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官高未必權重,官低權力不一定小。事實上,如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僅僅是看上去官小,實權卻極重。甚至說,到了京察大計的時候,吏部侍郎比吏部尚書還牛。縣官不如現管嘛。

歷史山的和珅是個貪官,但紀曉嵐未必清白多少。一妻三妾,史料查實的,京城裡就有兩套住宅,除了兩進四合院的閱微草堂,在珠巢街還有一所宅子。珠巢街啊,知道老北京“東富西貴南貧北賤”的說法嗎?紀曉嵐如果不是在嘉慶登基時幫了嘉慶,就算被斬了也一點不奇怪。


純鈞LHGR


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開列和珅和紀曉嵐的履歷,進行一下整理分析即可。

紀曉嵐

雍正二年(1724)生人。乾隆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乾隆二十二年散館,授編修。之後在翰林院、內閣等文職逐步升職,乾隆三十二年任左庶子。乾隆三十三年改外任,任貴州都勻府知府,高宗乾隆帝因為他學問好,所以改留任左庶子,後來升為翰林院侍讀學士。之後獲罪奪職,乾隆三十六年再授編修。

至此為止,紀曉嵐都是在中級文官階級打拼,沒能躋身中樞,主要是文學、顧問。

乾隆四十四年,紀曉嵐升到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並在三年之後轉兵部侍郎,乾隆五十年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這才躋身高級官員之列,並且成為主官。

之後歷任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嘉慶十年任協辦大學士,並在當年去世。

這樣算來,紀曉嵐三十一歲才出仕,到四十八歲之前都是文學、顧問之職。五十六歲開始躋身高級官員行列。六十二歲之後開始達到一品。清代以大學士為相國,以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為真相國。紀曉嵐終其一生沒進過軍機處,所以不能算真相國。

和珅

乾隆十五年(1750年)生人。乾隆三十四年襲輕車都尉入仕,任三等侍衛。乾隆四十一年,升為戶部右侍郎,躋身高級官員之列,同年進軍機處,並且任總管內務府大臣,開始擔任主官。乾隆四十九年任協辦大學士,開始有“相國”的身份,而且是“真相國”。

算算吧。和珅二十歲出仕,初官就是四、五品,二十七歲躋身高級官員行列,並且入軍機處,擔任主官。三十五歲開始成為“真相國”。

而三十五歲的紀曉嵐,還在翰林院打拼呢。


橘玄雅


紀曉嵐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用文人充當《四庫全書》總纂官等閒職,其最高的官職是在清朝為從一品的協辦大學士、左都御史、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等職。

以紀曉嵐最高的官職來看相當於我們國家現在的省部級幹部中的正部級和國級幹部中的副國級之間,比如其擔任的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防部長和文化部長這樣的正部級幹部。

而左都御史和協辦大學士又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和國務院副總理這樣的副國級幹部,不過由於御史不止一個而協辦大學士可是說是副總理中的副總理,因此總體來說紀曉嵐最高的官職相當於在正部級和副國級之間的位置。

在清朝一般而言有殿閣大學士或者三公頭銜官員可以大致上等同於今天的正國級幹部但是實際權力上還是有所不如的,像太師、太傅和太保這樣的三公不用講幾乎每個朝代都是正一品的官員而且基本都是虛職不掌握實權。

而殿閣大學士等則是清朝繼承明朝內閣制後發展而來的正一品官員,殿閣在清朝乾隆皇帝時期逐漸由四殿二閣變成了三殿三閣按地位高低排為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和體仁閣。

所以像文華殿大學士和珅和體仁閣大學士劉墉在現在都相當於正國級幹部,而出任過領班軍機大臣的和珅更是權力很大,至於紀曉嵐這個協辦大學士在真實歷史上並不能和和珅和劉墉這兩人抗衡。

另外1711年出生的乾隆、1719年出生的劉墉和1724年出身的紀曉嵐大體上是同輩人,而1750年出生的和珅根本就和他們不是一輩人,所以電視上把和珅和紀曉嵐他們演成同輩人是不符合史實的。


執斧傳播開天名



紀曉嵐大家都知道他是乾隆時期的官員,是個政治家,文學家,書法也寫的不錯。雖說掛了政治家的頭銜,但是在政治上的能力卻很有限,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曾做過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他最高也就做到了協辦大學士,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辦公室主任。而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部長吧。

他最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編撰了《四庫全書》。他在晚年時還寫了《閱微草堂筆記》,該書是充滿了亂倫、孌童、戀老、怪獸、女鬼、殭屍、狐狸精的報應之書。大家都知道紀曉嵐是個好色縱慾之徒,又很迷信因果報,怪不得他會寫出這樣的東西。不過據說這部書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有得一拼。他的詩文,經後人蒐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樂樂愛收藏


幕僚!實際上是皇帝彰顯仁義的棋子,並沒有什麼權利,只是給了較高的官職但是隻是官職,沒有實權那種!如果有實際權利,也不會編撰出四庫全書!因為沒有權利,但是又不愁吃穿,也不參與權利爭奪,所以可以安然保身,安心寫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