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患关系的现实思考如何做一名理想型医生

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相较于其他科室而言,可能是危险系数高居前三的存在。

从医患关系的现实思考如何做一名理想型医生

近两年,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其实作为一种产生于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信任关系,医患冲突是始终存在的,只是这两年太多的事件,让这段关系产生了急剧的恶化。

“为什么医闹,你要治好了我们家属还能有医闹吗?”

“我就问问我这情况,没必要挂号吧。”

我身边很多在其他科室做医生的朋友,休班时会过来找我看精神科,失眠、抑郁情绪、积压的躁狂和焦虑……医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我总是说:“患者本来就很不舒服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偶尔的爆发也是情有可原。”

朋友说:“是啊,如果不这样想着,早干不下去了。”

可见,要做一名理想型医生,除了专业能力身心素质的强化也极为重要。

我一直都知道,在大部分患者眼中,医生的形象比较刻板。但就我个人而言,东北口音较重,我的患者或患者家属时常在与我的沟通中展露笑颜。精神科的诊疗与一般科室不同,

如何让患者放松、全身心信任于我,是我一直在精进的技能。

从医患关系的现实思考如何做一名理想型医生

医生的善意与专业,都是要通过诊疗行为来体现,所以现场的沟通能力就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本领。要知道,患者对自身病情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所以医患关系本身并不对等,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占据着优势,如何将这种优势通过沟通反馈到患者身上,十分关键。

所以,医生所表现出来的亲和力、宽容、谦虚,能让患者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减少负面情绪。

当然,再高的亲和力也不能作为专业技能不精的借口。患者之所以会产生负面情绪,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医生的专业水平背离了患者的期望值。医生角色、职业责任、医疗服务标准,这些都是医患关系中重要的存在,精进自己的医术、不断提升职业修养,才能让这个职业受到应有的尊敬。

从医患关系的现实思考如何做一名理想型医生

最后借用孙思邈在《急千金要方》中的一句话:“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应谋道不谋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