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即兴作的两句诗,流传几百年无人敢续,唯有他接了下两句

说起皇帝,真不是谁都可以当的,要有过于别人的才华和政治谋略,在各个方面都要超过普通人。当一个国家处在一个比较明智的领导人时,这国家就会变得发达,反之,则会招致祸患,引起国家的覆灭。众所周知的是,几千年以来中国已经经历了不少的王朝更迭。每个朝代都有那个朝代的盛世年代,有其衰弱之时。所以开国皇帝对于这个朝代来说影响很大,直接影响了为后世定下什么样的物质基础,引领国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他的上一个朝代唐朝一样,注重文人的能力,所以在唐宋时期,文官显然要比武官更受器重。

赵匡胤即兴作的两句诗,流传几百年无人敢续,唯有他接了下两句

他们为了交际会选择用吟诗作对,这种方式来引起有才能的人对自己的关注,在朝堂上发挥着自己的才能。这种方式比较文雅,很多人都会选择在闲暇时光里吟上一两句,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赵匡胤也不例外。但是武官出身,自幼参军的他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获得重用后更是引起了许多小人的无端猜忌,很多人都在寻找机会扳倒他。

赵匡胤即兴作的两句诗,流传几百年无人敢续,唯有他接了下两句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敌人们看到赵匡胤抬着几个箱子到车上,卞以为这些箱子里装的都是民脂民膏,赵匡胤的上司听完愤怒不已,马上到他府中进行查看,恰好看到赵匡胤指挥随从把箱子打开,没想到却看到里面装的都是书。同时他还用自己巧妙的语言感动柴荣,对柴荣说想要多读一些书,为皇上效劳。所以他听到赵匡胤如此说法,更加信任于他。

赵匡胤即兴作的两句诗,流传几百年无人敢续,唯有他接了下两句

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找了几个好友一起把酒言欢,在席上就随便做了一首诗,虽然这首诗并不出众,但在一群武官中,听起来气势就让人拍手称赞。因为这次吟诗他内心特别高兴,又找了一个机会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没想到说完"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 这两句后就想不到下面两句了。一直到几百年以后,一直没人敢对出下半句。到了明朝是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一时兴起帮他接了这首诗--"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不得不说,接的非常巧妙。

赵匡胤即兴作的两句诗,流传几百年无人敢续,唯有他接了下两句

至于无人敢接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赵匡胤作为一朝的太祖皇帝,没人敢掀他的面子,隔着的元朝皇帝们文学功底不好,能接诗的也就只有朱元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