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江打造脫貧攻堅最堅強戰鬥堡壘

通訊員 譚平才)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在幹部;群眾脫不脫貧,關鍵在黨員。”綏江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以“打造脫貧攻堅最前沿最堅強戰鬥堡壘”為目標,把抓黨建、促脫貧嚴格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的標杆先鋒作用,讓黨的旗幟飄揚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建場所,築牢思想陣地。該縣共整合省、市、縣資金997.24萬元,建設109個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實現村民小組的全覆蓋。在活動場所加掛“新時代講習所”牌子,通過國旗、廣播、文化入戶“三進村”,“萬名黨員進黨校”、“三講三評”、夜校培訓“三活動”,開展故事黨課、感恩教育、政策宣講、技能培訓等,把活動場所建設成為黨員群眾心連心向組織、面對面學政策、手牽手幫群眾、肩並肩謀發展的家園。

強隊伍,掛包幫扶在一線。全縣43名處級領導全部掛鎮包村聯戶、430餘名科級領導全部包村包組聯戶、4100餘名幹部職工全部包組包戶,實現了所有的貧困戶有包戶幹部,所有幹部有“掛包幫”“轉走訪”任務的“兩個全覆蓋”。以烏蒙扶貧先鋒、農村貧困黨員脫貧先鋒和大學生村官建功立業“三項行動”為載體,開展“三講三評”活動,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形成攻堅合力;建立“一結對三聯繫”機制,引導黨員在脫貧攻堅一線發揮好帶頭脫貧、帶領脫貧作用。脫貧黨員採取“故事黨課”、現身說法的方式,幫助貧困群眾破除“等靠要”思想,樹立脫貧信心;致富黨員採取同辦產業、輻射帶動、引領幫扶的方式,幫助貧困群眾發展脫貧產業;專業技術黨員採取培訓交流、技術指導的方式,幫助貧困群眾組成“學習互助、技術互幫、勞力互補、信息共享”為目標的共富聯合體,開展經常性的互助活動,有效推動脫貧黨員和困難群眾互助雙贏、共同脫貧致富。

興產業,後續發展強勁有力。以十萬畝李園、六萬畝菜園、兩千畝茶園和千頭養牛場、萬頭養豬場、十萬羽養雞場、百萬尾養魚場的“三園四場”產業規劃建設為重點,實施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品牌化經營,全力推進竹、“半邊紅”李子、生態漁業、特色養殖和特色經濟作物“五大產業”發展。以新經濟組織為依託,採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進一步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目前,全縣共組建實體運行合作社185個,帶動貧困戶10568戶入股發展產業。

壓責任,作風建設再加強。全面貫徹落實“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要求,出臺《中共綏江縣委關於在脫貧攻堅中加強幹部管理的通知》《綏江縣扶貧攻堅紀律“十不準”》等制度辦法,建立每月6日至8日集中下鄉,縣處級領導、科級領導、一般幹部走訪分別不少於5天、6天、8天,入住農戶不少於2晚的“5682”走訪入住機制。每月通過固定時間、固定人員、固定內容交叉檢查到組到戶等方式,查找問題的交叉檢查機制;每月28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圓桌研討,片區長、村民小組長、掛鉤幹部全員參與,相互介紹掛鉤情況,交流幫扶措施,梳理困難問題,研究解決辦法,共同推動工作落實的圓桌研討機制、督查結果與幹部年度考核績效獎勵掛鉤的督查考評機制等“四項機制”,把攻堅責任壓緊壓實。成立縣脫貧攻堅督查督辦工作小組,對各鎮脫貧攻堅工作中幹部作風、脫貧措施、扶貧成效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督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