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是如何建立隋朝的?

隋文帝楊堅,是如何建立隋朝的?

來自網絡圖片

隋朝是繼承北周而起的封建王朝。以宇文泰為首的北魏六鎮軍人集團,勾結著關、隴一帶漢人大族,建立了西魏、北周政權,與東魏、北齊相對抗。泰子宇文覺,正式稱帝,國號為周,這就是北周王朝。到覺弟周武帝宇文邕時,在經濟和政治,上都進行了一些改革,並且厲行禁斷佛教,“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來促進均田制和府兵制的施行。在這個有利條件下,北周滅掉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但傳到宣帝宇文贇時,統治日益腐朽,為了建築“規模壯麗,逾於漢、魏遠矣”的洛陽官,就加重勞役,“發山東諸州兵,增一月功為四十五日役,起洛陽宮,常役四萬人”。為了鎮壓人民和誅戮勸諫已過者,就制定特別殘酷的用經聖制>,杖人起碼是一百二十杖,後又加到二百四十。自己的生活,更是奢侈荒淫到極點,一共立了五個皇后,嬪御不計其數。所居的“宮殿帷帳,皆飾以金玉珠寶,光華炫耀,極麗窮奢。...散樂雜戲,魚龍爛漫之伎,常在目前”。

在這種荒淫腐朽的統治下,階級矛盾加深了,人民的生活日益痛苦了。統治階級內部有人看到這種情況不好,曾有衛士獻歌勸諫,歌辭說:“朝亦醉,暮亦醉,日日恆常醉,政事日無此。”但結果卻被杖死。因此,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日趨激化,正如《周書》卷七《宣帝紀》所言:“內外恐懼,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大於終。”這樣,階級矛盾反映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給予以楊堅為首的集團奪取政權的好機會。

隋文帝楊堅,是如何建立隋朝的?

來自網絡圖片

說到隋文帝楊堅,他的祖上楊元壽,曾擔任過北魏武川鎮的司馬,因而家居這裡。所以楊堅祖上和宇文泰祖上不僅同家於武川鎮,並且同為該鎮的軍人。楊堅的父親楊忠,隸於獨孤信部下,隨魏孝武帝元修入關,盡力輔助字文泰建立政權,受封為十二大將軍之一,後升柱國,賜姓普六茹氏,晉爵隋國公。因此,楊氏不僅為關、隴集團的上層人物,而且是強有力的軍事統帥之一。楊堅小名那羅延,繼承了父親楊忠的隋國公爵位,歷任大司馬、大後丞、大前疑等封建中央政府的要職。妻子獨孤氏,是鮮卑大貴族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獨孤信的另一女兒是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所以楊堅和北周皇帝是聯襟。並且,楊堅的女兒又是宣帝宇文讚的皇后,因此又是北周另一皇帝的岳父。 由此可見,楊堅不僅是關、隴集團上層強有力的軍事統帥,而且是皇親國威,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由於週末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加深,統治階級內部也發生了分裂。楊堅既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聲望,所以一些漢族官僚如劉肪、鄭譯、李德林、高顎、韋孝寬、柳裘、皇甫績、盧賁等,和漢化的鮮卑貴族元諧、元胄、宇文忻等,都圍繞在楊堅周圍,形成一個有力的集團。周宣帝宇文資為首的北周統治,既已搞得內外怨憤,上下離心,而本人又早死,兒子宇文闡年幼,當時只有八歲。於是楊堅為首的這個集團,趁機推戴楊堅“入宮輸政”,總攬軍政大權,號稱“假黃鉞左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為了防備北周宗室諸王的反抗,藉口趙王宇文招將嫁女與突厥,把他們都召到長安來,以便控制。在“入宮輔政”的過程中,這個集團中的劉防、鄭譯出力最大,故“世人為之語日:劉肪牽前,鄭譯推後”。

隋文帝楊堅,是如何建立隋朝的?

來自網絡圖片

楊堅“入宮輔政”後,鑑於宇文贇的失政,為了收攬人心,鞏固地位,於是就進行改革,《隋書》卷一《高祖紀》說:“宣帝時刑政苛酷,群心崩駭,莫有固志。至是,高祖大崇惠政,法令清簡,躬履節儉,天下悅之。”舊史這個記載,自然是經過美化的,只是這些措施,在當時倒也博得了一時的好感,表明了楊堅的改革精神,為進一步奪取帝位創造了條件。

不過,當時北周還有一定的勢力,手握重兵的一些地方軍政頭目,眼看楊堅即將奪取北周的帝位,就起兵反抗。首先發動的是相州(河南安陽市)總管尉遲迥,他和弟弟青州(山東益都縣)總管尉遲勤,統兵數十萬,關東的北周勢力代表者紛起響應,於是北聯突厥,南結陳朝,與楊堅對抗。接著,益州(四川成都市)總管王謙,鄖州(湖北安陸縣)總管司馬消難,相繼起兵。一時三方俱起,替垂亡的北周政權作最後的掙扎。楊堅趕快派韋孝寬攻打尉遲迥,梁睿攻打王謙,王誼攻打司馬消難。只有對尉遲迥的戰鬥較為激烈,而三處反抗很快都被擊潰,尉遲迥戰敗自殺,王謙被殺,司馬消難逃亡陳朝。由於當時人民厭棄了北周的腐朽統治,所以想挽救北周垂亡政權的武裝力量,迅速地都被消滅掉。

隋文帝楊堅,是如何建立隋朝的?

來自網絡圖片

接著,楊堅就大殺北周宗室諸王,趙王招、陳王純、越王盛、代王達、滕王道、畢王賢、漢王贊、秦王贄、曹王允等,相繼被殺,北周宗室子孫,差不多被殺光,當時血流成河,這樣一來,年幼的北周靜帝宇文闡,完全孤立,一任楊堅擺佈。公元五八口年(北周大象二年),楊堅就自稱隋王,準備演出“禪讓”的把戲。公元五八一年(隋開皇元年)二月,楊堅逼使宇文闡讓出帝位,推到了北周王朝。楊堅稱帝后,改國號為隋,改元開皇,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隋文帝,仍以長安為都城。但次年在長安東南龍首原建築大興城,第三年遷都大興城這個新長安城。

隋文帝從公元五八0年五月總攬北周軍政大權起,到次年二月稱帝止,其間不到一年,很快就奪得了北周的政權,基本原因在於各族人民反對北周鮮卑貴族的殘暴腐朽的統治。北方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中,跟漢人日益融合起來,隋朝雖是漢人地主階級的政權,也吸收了漢化的鮮卑貴族參加。南北對峙的民族矛盾因素消失了,這就創造了南北統一的有利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