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體企業

老股民都知道,A股愛出妖股。

牛市的時候,妖股遍地走,算不得新聞;但在熊市裡,出一隻妖股可不容易。

何況,在證監會強監管壓力下,赤裸裸的炒作代價高昂,股價要成“妖”,還要有一定的真本事。

去年底,君臨覆盤了年度妖股:方大炭素(600516),就因為主營的石墨電極漲價,國家隊、基金、遊資、散戶,四路奇兵湧入,讓炭素的股價如穿雲之箭,把天都紮了個窟窿。

今年初,A股上市了一隻新股,題材稀缺,軟件行業首家2C端的上市公司。

好傢伙,上市以來股價最高翻了8倍,在新股慣例連板開板後都還拉了13個漲停,自此,兩市最奪人眼球的萬興科技(300624),加冕為新妖股之王。

“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件企業

如果拋開妖氣十足的股價不談,這家公司其實經營極具特色,商業模式不走尋常路、產品行銷全球200多個國家、主業毛利率年均高達98%、產品廣受用戶好評,行業大獎拿到手軟,更是深圳市行業領軍企業之一。

君臨今天就來聊聊這家公司的前世今生。

1

萬興科技是典型的“程序員辦企業”,其誕生契機正是程序員自己的需求痛點。

2002年,創始人吳太兵初為人父,曬娃心切,立刻買了臺數碼相機準備和老家的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悅。

然而在當時那個年代,電腦並不是一個普及品,更別提智能手機了,要把數碼照片沖洗出來也是既費錢又麻煩。

此時的吳奶爸靈機一動,如果有一個軟件能將照片錄到VCD裡,老家的父母便可通過VCD看到孩子成長的點滴。

在當時的中國,電腦雖不普及,但VCD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

清晰明確的需求,是程序員的最大幸福,說幹就幹,從事IT工作的吳奶爸沒用多久就寫出第一個版本的軟件。

做完產品後,他意識到這個需求既然自己有,那麼其他家長也可能有,這不是商機麼?

但第一個版本軟件還很簡陋,功能和交互性都不足,在奶爸不斷優化下,軟件從單純的轉錄發展到可以添加文字,音效的自定義編輯。

看著這個日漸完善的產品,奶爸給它取了個直觀的名字:“Photo To VCD”

“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件企業

不過,軟件開發只是第一步,銷售才是大問題。

線下渠道都被金山,瑞星,東方衛士等大廠佔據,線上則是各種免費和盜版軟件,加之當時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抄襲模仿之風盛行,軟件火一個便被一擁而上的迅速模仿。

更為關鍵的是,相對國外有PAYPAL這樣便捷的第三方收款平臺,而當時的中國,淘寶都還不存在,更別提支付寶、財付通這樣的支付平臺了。

所以在那時的情況下,無論是營銷資金投入,或是推廣的精力成本,還在建行當系統工程師的吳太兵都承擔不起。

於是他決定將產品放到海外下載站,標價30美元,當一個賺外快渠道,死馬當活馬醫吧。

無心插柳柳成蔭。

到了2002年底,吳太兵驚訝的發現,這款相對粗糙簡陋的產品已經給自己賺來了第一個一百萬。

大受鼓舞的吳太兵意識到,既然一款產品能賺百萬,那麼只要能滿足用戶需求,如果開發10款,20款,這雪球且不是越滾越大。

帶著這樣樸素的發財觀,萬興科技在2003年成立了。

2

成立之初,萬興科技延續了以用戶為中心的主旨,在“Photo To VCD”的基礎上繼續優化,開發了基於WINDOWS平臺的軟件----數碼故事。

滿足了用戶對照片格式轉換的個性化需求,並在軟件版本的不斷迭代中積累開發實力。

2005年,萬興抓住了成立以來的第一波用戶需求痛點帶來的機會。

當時的數字文檔產業發展迅猛,但寡頭們出於利益考慮,不願意共享文件格式。

最典型的,便是微軟OFFICE軟件和ADOBE PDF格式的互不兼容。

聞到錢味的萬興抓緊研發,PDF Converter應運而生。

“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件企業

由於完美的解決了PDF文件轉換為Word/Excel/PPT等多種格式的痛點需求,這個界面略顯粗糙,質量也不是特別穩定的軟件一炮走紅,用戶紛紛購買,甚至連微軟自身都成了該軟件的用戶。

沒過多久,第二波用戶需求痛點又顯露出來。

2007年,經過喬布斯苦心經營,蘋果鋒芒畢露,IPOD和MAC電腦成為了潮人必備的數碼產品。

然而,蘋果的封閉系統和數字格式讓其和WINDOWS下的MP3等音樂格式互不兼容。

這讓不少用戶十分抓狂。

又是這家來自中國的萬興,站出來解決了美國人的問題。

第一時間推出的萬能音視頻轉換軟件,使WINDOWS系統下所有的音樂格式都能在蘋果產品上播放。

憑藉其兼容所有格式的強大功能和極有競爭力的價格,萬興再一次用“中國式創新”征服了世界用戶。

2011年以來,移動互聯網興起,針對用戶在移動設備上誤操作導致短信,照片被刪無法找回的痛點,以及更換移動設備數據手動遷移的繁瑣流程的折騰。

萬興又開闢了第三條產品線:數據恢復大師,數據轉移大師等一系列軟件,再次開創了新的利潤點。

2014年,社交平臺風靡全球,自媒體和短視頻逐漸興起,對於照片和視頻的編輯需求與日俱增。

如何既簡單又能做出專業級別的照片/動圖/短視頻呢,這頓時又成了諸多創作者們的痛點。

寫到這裡,君臨安利一下萬興的神剪手(Filmora)軟件,試用三分鐘後,君臨瞬間從影像小白變身好萊塢剪輯師,光影濾鏡一步搞定,大片特效信手拈來。

還有各種附加場景資源,效果任君挑選,只有想不到,沒有找不到。

“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件企業

到此,我們可以看出——

萬興的成長驅動力,源自對C端用戶需求的細緻觀察和精準把握。

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能力,既是萬興的立業之基,也是觀察他未來成長之路的最佳窗口。

3

看到這裡,有些讀者可能會犯嘀咕。

沒錯,萬興解決的這些痛點,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有,但這不是搜索一下就能搞定的事麼。

網上各種軟件下載站,一搜一大把,不花錢隨便下。

他又如何能賺到錢呢?

我們就來仔細的研究一番吧。

由於早期中國軟件環境惡劣加上各種條件的不成熟,萬興從創立初期起,針對的便是境外市場。

境外市場在版權保護上尤其是軟件著作權上非常重視,任何的盜版和二次銷售行為都是重罪,輕則罰款數萬元,重則鋃鐺入獄。

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培養了國外用戶的付費意識。

因此國外的軟件公司只要有一定的行業地位,產品一旦用戶離不開,就能在定價上為所欲為。

諸如微軟OFFICE和ADOBE旗下的Photoshop、Acrobat,定價少則70美元一套起,貴則數百美元,還每年更新一個新版本,搞變相年費制,讓有需求的個人用戶苦不堪言。

萬興的橫空出世,則改變了這一現狀,其大部分軟件只要10-30美元,而且還是永久使用權,功能僅僅比大公司軟件縮水了20%左右,這對於日常使用來說幾乎感覺不到任何區別,對國外用戶來說,萬興就是來自中國的Angel。

以中國物價為標準的定價,是萬興橫掃國外市場的大殺器。

更為關鍵的,是萬興堅持以客戶為本,只要客戶有合理要求,立馬更新功能改善版本,甚至還專門建立了英、法、德、意、日多國語言客服7*24小時在線一對一服務。

這可是定價才幾十美元的2C端軟件啊,萬興把2B端的定製服務都包含進來,對個人用戶來說,超值的有些過分。

比起高傲的國外軟件大廠,不知道高明到哪裡去了。

你什麼時候見過蘋果放低身段,為龐大的中國市場搞個“雙卡雙待”功能。

酒香也怕巷子深,產品有競爭力自然是好事,但是既然要發力境外市場,肯定不能守株待兔的把軟件在國外下載站一掛就完事。

怎麼辦,摸著石頭過河唄,人生地不熟,國外傳統實體商品代理模式肯定走不通。

萬興選擇了自建渠道(網站)吸引用戶前來網絡購買,輕資產運作,可以讓用戶隨時下載使用,還省去了光盤、物流等成本。

“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件企業

既然是網站,就需要流量,網絡廣告肯定是推廣的第一順位選擇。

搜索關鍵詞買的又多又準,才能精確到匹配用戶需求。

作為國內第一批和谷歌合作投放廣告的商家,萬興在投放上舍得花大錢,在嚐到甜頭後,更與微軟BING,YAHOO開展了合作。

營銷投入也與日俱增,2015年GOOGLE大中華區總裁甚至親赴萬興簽訂億元合同。

網絡投放也帶來了顯而易見的效果,萬興科技的收入與年俱增:

“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件企業

眾所周知,軟件行業由於產品邊際成本極低,行業毛利率普遍較高。

就算如此,萬興的毛利率在行業內依然首屈一指,近四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98.32%、97.99%、97.45%、96.31%。

大賺老外錢的萬興,比大賺國人錢的茅臺毛利都高。

除了日本這個奇葩市場,非常在乎實體包裝的軟件外,萬興在其他地區的銷售全部是網絡下載,除了簡單的服務器外幾乎沒有硬件成本,也沒什麼無形資產攤銷。

針對個人為主的軟件安裝使用,更不需要像企業軟件那樣還要工程師上門培訓、維護。

兩因素疊加,正是萬興毛利率笑傲軟件同行的奧秘。

價格便宜,服務到位,功能完善,萬興憑藉著自身的實力不僅贏得了眾多個人用戶的支持,甚至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都轉投萬興的懷抱。

萬興在辦公文檔處理領域,有個拳頭產品:PDFelement。

“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件企業

君臨花了299元人民幣購買了專業版進行評測,發現此軟件不僅UI上便捷親民,最驚喜的是,這款軟件掃描的PDF文檔,能準確識別和編輯表單數據,更能進行批量轉換。

可想而知,這對會計師事務所等具備大量類似需求的中小企業有多大吸引力!

關鍵的,是比起行業巨頭ADOBE同類軟件高達449美元的價格,萬興只要299人民幣。

如果對於個人用戶而言,價格便宜是決定性因素的話,對於這些各行各業的企業甚至世界五百強而言,價格本身並非決定性因素。

為何他們會選擇萬興的產品呢?

答案依然是“中國式創新”。

“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件企業

他的對手從來不是軟件行業巨頭,從來不和大企業在工業級和專業級軟件領域剛正面。

他總能在入門級客戶最需要的時候,以最適當的方式滿足客戶,定位尤其準確。

“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件企業

在君臨的印象中,萬興是中國企業中少數大賺海外錢的科技公司,十足的隱形冠軍。

4

毛利高、增長穩,看來消費級軟件真是一門好生意。

不過,軟件公司的頭上還是有兩朵烏雲:

一是軟件產品本身的固有生命週期;

二是軟件一錘子買賣導致的重複購買率極低。

問題來了,萬興如何保持穩定的增長?

我們拿馬雲舉個例吧,創業初期的阿里巴巴是2B模式,不僅價格戰打的舉步維艱,更是一度窮的斷糧。

而真正起飛則是依靠2C的淘寶,憑藉著海量的品類形成的長尾,用戶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產品,優質流量的攀升,自然讓阿里賺的盆滿缽滿。

轉回來,我們再看萬興,相比絕大部分的2B軟件企業,萬興的基因裡,寫的是隻做2C。

2B企業的單個軟件產品,存在上限和明顯的銷售瓶頸(如萬得資訊,金蝶/用友財務系統)。

而這邊的萬興,產品則高達百款,正如淘寶那般,總有一款滿足你需求的軟件。

而且,每款軟件還會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功能更新,與其說是萬興總能準確的“抓住”用戶的特定痛點,不如說是通過這樣頻繁的交互反饋機制,促進了軟件不斷迭代,通過這樣的正反饋,不斷鞏固軟件的功能優勢。

更關鍵的,是價格特別親民。

這就是萬興穩定增長的秘密:廣種薄收、東邊不亮西邊亮。

看得出來,萬興做的都是普通消費者的生意,軟件開發難度和成本遠低於大型軟件。

問題又來了,想發財的中國程序員那麼多,萬興會不會遭遇一大票同質化產品的激烈競爭呢?

確實有,還不少。

萬興在每個領域都有不容小視的對手——PDF領域有福建的福昕軟件,多媒體領域有加拿大COREL,數據領域則有各家大廠的手機助手等等

但萬興並不懼怕競爭,他可是在槍林彈雨的2C市場中活下來的不死小強。

他依靠兩個顯著優勢:對外的成本優勢和對內的技術優勢。

面對境外市場,中國擁有工程師紅利,成本優勢無需多言。萬興可以做到大幅低於對手成本定價,還有不菲盈利,一路砍瓜切菜。

而對於國內想要模仿萬興的競爭對手們,萬興多年的技術累計形成了技術壁壘。

來看看下圖中展示的萬興實力:

“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件企業

除了自己的硬實力,萬興還憑藉多年的積累和產品贏得了大量口碑。

除了獲得過App Store"年度優秀 App"稱號和三星應用商店的年度最佳外在軟件界的大眾點評G2 Crowd裡,萬興的幾款拳頭產品更是屢獲好評,排名前列,這更是讓萬興榮獲“2018百強軟件公司”和“中型市場最佳軟件公司50強”的美譽。

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同等價格水平,您會選擇一款廣受讚譽的軟件還是一款初出茅廬的軟件呢?

5

過去的國內軟件市場,混沌不堪,盜版軟件滿天飛,既談不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用戶更沒有為軟件付費的習慣。

君臨在過去對視覺中國(000681)的分析中,闡述了國家近年來逐步開始重視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我們可以看到:各大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音樂下載、文字小說、知識星球等等高度依賴於版權保護的行業這幾年受益於此高速發展。

可以預見,中國用戶的付費習慣將逐漸養成,萬興科技也在及時的“出口轉內銷”。

巨大體量的中國消費級軟件市場,才是萬興未來的星辰大海。

不過,國內的軟件付費還有一定的中國特色。

和老外習慣了花錢賣軟件不同,中國特色的軟件付費是一種“曲線救國”形式。

有些類似於國內遊戲那種“遊戲本體免費+道具收費”模式。

針對群眾們習慣“軟件本體”免費的思維慣性,萬興進行了本地化調整,即SAAS模式。

SAAS(軟件即服務模式)區別於過往的註冊碼買斷,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不同的功能模塊和使用時長,這種“訂閱”模式更加靈活,價格也相對便宜。

這樣一來,萬興將用戶從強制購買整個工具箱的苦惱中解放出來,用戶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購買特定的工具。

我們依然拿萬興的拳頭產品神剪手來舉例:

“紅芯”事件後,我們挖掘了一家“真”國產2C軟件企業

對於只需滿足基本製作的用戶,萬興的神剪手功能全部開放,免費使用。

針對比較介意水印的用戶,只要99,水印全不留。

而想要好萊塢特效的創作用戶(諸如快手,抖音等各類UP主),掏出199,特效全部有。

您看,這不就是另一種“遊戲本體免費+道具收費”麼。

彼得·林奇常說,“要善於發現身邊的好股票”。

沒錯,普通投資者身邊其實不乏牛股,超市裡就有不少。

奶製品區有伊利、調味品區有海天、配菜區有涪陵榨菜、肉製品區有雙匯

而對於一些離生活比較遙遠的公司,比如造飛機大炮的、搞基礎化工的、山溝溝裡挖礦的,這些企業更多需要投資者在枯燥的財報中去抽象的認識企業。

中國有句成語,叫百聞不如一見。

類似萬興這種在生活中觸手可及的企業,不妨接觸下他們的產品,畢竟真正成功的公司,最終都是靠產品來打動用戶。

如果能創造出群眾們喜聞樂見的產品,又豈有不成功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