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滄桑的歷史:大佛不放手中刀

北魏滄桑的歷史:大佛不放手中刀

喜歡歷史的人,大都胸懷天下,有悲憫之心,如果一個人喜歡歷史,那麼這個人必定可以深交,筆者希望以這篇小文來結交更多同道中人。

很早就對南北朝這段蕩氣迴腸的歷史感興趣,也著實下過一番功夫,終於決心要寫點東西時,一個朋友建議說:南北朝不好寫,太亂,不如別的先不說,先把北魏研究透徹再說,北魏研究透徹了,其他朝代就好說了。我想了想,覺得有道理,於是決定從北魏入手。

當我把北魏從南北朝這段歷史中摘出來,並將全部精力放在上面時,我發現,要寫南北朝,也確實只能從北魏入手,因為南北朝之所以為南北朝,正是因為有北魏這樣特殊的王朝。

顯然,中國人對北魏這段歷史很不夠重視。

《魏書》的作者——北齊大才子魏收,素來狂悖不羈,一貫恃才傲物,但當他的筆觸寫到孝文帝拓跋宏時,他卻充滿敬仰地讚歎道:“其經緯天地,豈虛諡也!”而《北史》的作者,唐朝的李延壽,也以同樣的情懷沿用了這句評語。

“經緯天地”的魏孝文帝,比之一統華夏的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濟世安民的唐太宗,如何?

我認為,作為帝王,北魏孝文帝之偉大遠在這三位之上。

可事實卻是,北魏孝文帝的名聲遠不及這三位,國人皆知秦始皇嬴(趙)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可有幾人知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呢?

北魏孝文帝,沒有給中國人打下海棠葉,也沒有給中國人留下大公雞,——他沒有武功赫赫,他不是開疆拓土的帝王,但依然是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仁君、明君、雄主!

仁,是說他上撫百官,下恤黎庶;

明,是說他從善如流,是非分明;

雄,是說他銳意革新,乾綱獨斷。

他才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一個帝王,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他的使命是什麼?

答案只有一個:讓他的百姓幸福。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魏孝文帝不是漢人,但他不惜將自己的民族“滅亡”,來換取兩個民族的和平發展、繁榮安康。

而中華上下五千年,唯有北魏王朝,才能能孕育這樣大悲憫、大情懷、大作為的帝王。

北魏滄桑的歷史:大佛不放手中刀

中國的每個王朝都有其獨特的氣質:周朝古樸,秦漢剛健,魏晉散逸,隋唐雄渾,宋明小資……而北魏,卻唯有“神奇”一詞最貼切。

拓跋鮮卑金戈鐵馬,在強胡林立的北方脫穎而出,建立北魏,一統北國,兼治胡漢數個民族,開啟中國多民族共治之先河;北魏統治者是遊牧民族,然而這個王朝卻將漢字藝術推到一個極致高峰,孕育出讓人歎為觀止的魏碑書法;他們驍勇強悍,嗜好殺戮,卻又是虔心禮佛的佛教徒;然而丟掉經卷,拿起屠刀,又成中國“三武滅佛”之先驅;放下長劍拿起刻刀,搖身一變,又是偉大的藝術家,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刀刀驚天動地;他們的歌喉高亢蒼涼,《木蘭詩》在中國北方久久傳唱;鑄劍為犁,他們也是偉大的文學家和科學家,《齊民要術》和《水經注》,既是詞藻優美的文學精品,也是資料翔實可信的科學鉅著……

崇文尚武,亦無過於此;大氣雍容,開盛唐先河。

北魏滄桑的歷史:大佛不放手中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