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後的財稅改革

7月1日後,一向依靠滴滴出行的老詹突然發現,車越來越難打了!7月2日打車,7分鐘才接到司機響應!7月7日打車,12分鐘竟然無人接單!7月10日更是邪乎!差不多等了將近20分鐘,這才接到司機響應!

奇怪了!這在過去可是從沒有過的呀!過去呼叫滴滴,一般三四十秒,最多一兩分鐘,司機就會響應,一會兒就在樓下等著了。現在是咋回事呢?

上車同司機一聊,立即真相大白:從7月1日開始,網約車新規正式實施,市裡加緊四處嚴查,司機們再不敢上路了!為何不敢上路?因為“不合規”呀!一旦被查,罰款上萬甚至數萬還是輕的,車被拉走,人要扣分,甚至,吊銷駕駛執照!如此弄法,誰還敢以身試法?

網約車新規到底“新”在哪裡?司機告訴我,主要三條:第一,車必須是京籍車;第二,人必須有北京戶口;第三,必須登記為正式網絡運營車。

這三條能做到嗎?司機們向我說了實話。

第一條,車必須是京籍車。這沒問題,我們也理解,不這樣規定,北京交通擁堵確實沒法解決。所以,早在去年和前年,沒有北京牌照的車,已經自動撤離京城。

第二條,人必須有北京戶口。這一條就很不合理,讓人很難理解!(這幾個司機,全沒北京戶口)如今已是市場經濟了,全國都提倡人才流動。能在北京生存,已經很不容易,如今卻連滴滴司機也不讓幹!有這麼限制的嗎?有關部門可以去調查嘛,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多少人有北京戶口?

第三條,車必須登記為正式網絡運營車。這就更難做到了。好嘛,原本是私家車,兼職來幹滴滴,一旦正式登記,這車便得按出租車規定,只能使用8年!這合理嗎,誰願意幹?

聽完司機抱怨,老詹陷入沉思。

且說這三條新規吧,第一條,完全應該,按下不表。然而,這第二條,人必須有北京戶口,就很不合理了。既然車已經限定是北京牌照了,也就是說,不可能憑空增加京城小車了,人,為什麼還非得限定持北京戶口呢?

持此疑議者,並非老詹一人。近日,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發佈《中國法治政府發展報告(2018)》中指出,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網約車實施細則,為網約車設置了一個“當地戶籍”的過高標準,窒息了網約車發展,這不僅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更不符合共享經濟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規律。因為,《行政許可法》規定:“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因此,老詹建議,網約車新規第二條,應當取消。至於第三條,表面看很有道理,其初衷確是為了保障約車者安全,但是,設身處地想想,私家車如果登記成了運營車,報廢年限就要縮短,他還會來幹這網約車嗎?

網約車新規對滴滴影響究竟有多大?據滴滴官方數據顯示,在上海抽樣調查的41萬餘名司機中,只有不到1萬名有本地戶籍!

四十分之一!也就是說,97.5%的司機,將在新規中被清退出場!

網約車新規落地,滴滴能邁過這道坎嗎?

共享經濟開出的這朵鮮花,能經受住此番風吹雨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