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1932年4月26日,在上海的虹口公园,当时祝贺日本侵略者,为了庆祝在“一·二八”事变中上海取得的所谓“军事胜利”,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同时,庆祝所谓日皇寿辰的“天长节”。这一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祝捷大会进入高潮。台上台下全体日本人高唱日本国歌。18架日本飞机在国歌声和21响礼炮声中呼啸翻飞。

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尹奉吉

正在这时,一名青年将一枚制作成水壶模样的炸弹,掷向主席台,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日本大正时代的陆军大将、侵华的最高长官、战争狂人白川义则,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累累鲜血的战争罪犯顿时送上了西天。还有日本商会会长岗村洋勇七窍流血,野村中将的右眼不翼而飞,植田中将、驻华大使重光葵的大腿不知去向……

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尹奉吉

这位投掷炸弹的是“朝鲜人爱国团”的尹奉吉义士,他得手之后,从混乱的人群中跳起,欣喜若狂,当场被擒,后被日本人杀害,抗战胜利后,尹奉吉的遗体被运往韩国安葬。今天的上海鲁迅公园、日本金泽亦有尹奉吉的纪念碑,还建造了梅园,内设尹奉吉纪念馆来纪念这位朝鲜抗日烈士。

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尹奉吉

无独有偶,在炸死日本大将事隔8年后的1940年,正当日寇在中国大地上猖狂攻城略地之时,在古城开封,也发生了一起让日寇震惊的特大事件:5月17日,侵华日军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日本裕仁天皇的外甥吉川贞佐少将,在其特务机关总部—开封城内徐府街山陕甘会馆内被击毙身亡。同时,被杀的还有日本驻开封部队参谋长山本,日军驻北平部队赴开封视察团团长瑞田,日军开封宪兵队队长腾井治和一名卫兵等5人,而且这名杀手顺利离开,连影子也没有找到。

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日本天皇闻讯后扼腕痛惜,朝野震惊,是何人勇闯戒备森严的魔窟,一举刺杀了嗜杀成性、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恶魔呢?他就是双枪英雄,被国民党通缉的越狱逃犯,共产党员吴秉一,又名吴凤翔。

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晚年吴秉一

吴秉一,河南省郏县城西吴村人,1914年出生于农家,幼读私塾,为人豪爽,仗义勇为,胆识过人,青少年时期就抱有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吴秉一因成功刺杀除吉川贞佐,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

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裕仁天皇

被吴秉一杀死的吉川贞佐,日本昭和天皇的外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被派往中国从事特务活动,因能力“超强”得到称赞。1939年,1939年出任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授少将军衔。驻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负责派遣特务刺探华北地区各方面情报。

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吉川贞佐将特务机关搬到古城开封的山陕甘会馆,在此坐镇指挥华北各地的日伪特务活动。为了报复国共两党连续不断的刺杀镇压行动,吉川贞佐上任后便把破坏抗日组织、疯狂抓捕“地下抗日分子”作为一件大事。据伪河南警务厅资料统计,日特机关仅在1939年下半年就抓捕中共人员466人、国民党人员105人、军统河南站人员10余人。吉川贞佐本人一次就下令杀害中国抗日志士120多人。是一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经过一段时间策划,吴秉一通过各种关系认识了吉川贞佐的翻译官程凯,随后又跟开封宪兵队队长权沈斋套上了近乎。在程凯、权沈斋等人的引见下,吴凤翔见到了吉川贞佐,并机智地通过了吉川贞佐的拭探,并逐步取得了吉川贞佐的信任。然后搞到了两张进出山陕会馆的特别通行证。

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6月22日傍晚,吴秉一上穿对襟土布衫,下穿黑灯笼腿裤,头戴礼帽,带着助手王宝义来到山陕会馆大门口,出示特别通行证后,大大方方地进了大门来到后院,只有一个卫兵在院里转悠,他拔出手枪,左右开弓,4人还没反应过来,便相继倒在了地上,后将一个卫兵击毙,将特务机关的重要文件和吉川贞佐的记录本装起来,迅速撤离现场。与外面的同志会合,连夜离开了开封。

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刺杀吉川贞佐成功之后,吴秉一赴延安参观学习,曾受到毛泽东、朱德的亲切接见,1949年参加了开国大典,1983年,吴秉一病逝,享年70岁。

他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一共干掉五个鬼子,其中有日本天皇外甥

当年事发地山陕会馆

如今,在郏县薛店镇吴村吴家祠堂里摆放着一石碑,名曰《民族英雄吴秉一祠堂碑记》。碑文用简洁的文字概述了吴秉一传奇的一生,称赞其“乃吴村吴氏家族之杰出后裔”,“枪林弹雨无所惧兮,虽九死而无悔;集智勇于献身兮,播芳馨于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