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如何引導亂鬨鬨的課堂

在幼兒集體教學活動中,經常發生孩子不聽老師的命令自由發言致使教室裡此起彼伏、聲浪不斷的情景,這時有的老師就覺得太亂而趕緊採用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式讓孩子安靜下來。從而繼續牽著孩子的鼻子走,讓他們順著自己的教學思路達到事先制定的“理想”的彼岸。

到底如何對待幼兒課堂教學中的亂呢?通常我們所說的課堂上的“亂”,它的外在表現是學生不按老師指令行動,自由說話或活動,課堂秩序亂為一團,直至活動無法進行。

談談如何引導亂哄哄的課堂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分析就可發現其實“亂”出有因。一是老師組織的活動孩子根本不感興趣,所以注意力不集中,開始自由說話,調皮者甚至開始和別的幼兒打鬧,造成教學活動無法保持以前的“平靜”,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亂。二是老師提的問題很具有啟發性,孩子們對此非常感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想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講述自己在以往生活中的經驗,如果時間緊迫,或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願望太急切,他們就說個不停,這時老師及時制止也不會起很大的效果。我想這時的“亂”,亂得有意義、亂得有價值。

課堂一旦“暴亂”,作為教師,首先應是細心傾聽,不要急於讓孩子靜下來,關鍵是自己先靜下來,用心去傾聽孩子的語言。應該甄別情況,對症下藥。如果確實是因自己的活動設計不夠新穎,孩子太熟悉已不感興趣,那不妨改變話題,選擇孩子喜歡的願意去鑽研的內容繼續進行活動,或者乾脆在孩子心浮氣躁的時候給他們講個有趣的故事抑或做大家喜歡的遊戲,尋求制亂的途徑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決不能用強制的手段把孩子拴在自己的思路里,如果那樣,天性活潑的孩子們肯定是一種很痛苦的感覺,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如果是老師設置的問題孩子太感興趣,他們還有無限多的答案或探究性的問題爭著要說,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最起碼說明我們的設置問題激發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這時我們就應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試驗去探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沒必要一定在本節活動中完成自己設置的既定教學目標。活動不怕亂,就怕不明辨。靈活地因勢利導,就會“亂”中取勝。

因此說, 教學只有善於發現,善於反思,才會善於創造。在生活中給孩子機會及充足的時間去表達去思考,那我們的孩子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老師才會進步,我們的活動才“亂”而有序,以“亂”啟“智”。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源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