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骤然升级,国家下令严禁“环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讨回损失

督查骤然升级,国家下令严禁“环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讨回损失

这两天,生态环境部透露了关于2018年环保督查的具体内容,其中出动18000人(次)的督查力度,让2018年的环保督查瞬间在网络点燃,各大媒体纷纷报道。2018的环保督查将以3倍的差距把2017年的环保风暴甩在身后,跃升为最新史上最大的环保督查。

几乎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出手叫停环保一刀切,下文严令禁止地方在环保执法过程中盲目的开展工作,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和利益损害。

首先是环保部官方发文

督查骤然升级,国家下令严禁“环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讨回损失

然后是人民日报声援

督查骤然升级,国家下令严禁“环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讨回损失

其它各大媒体也纷纷呼应

督查骤然升级,国家下令严禁“环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讨回损失

督查骤然升级,国家下令严禁“环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讨回损失

督查骤然升级,国家下令严禁“环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讨回损失

一边是即将到来的史上最大环保督查,一边是最严的“环保一刀切”禁令。

2018年的环保风暴,正式掀起!

今年的风暴注定不一样,而大家都在关心的问题无疑又落在了“环保一刀切”身上。最近两三年环保风暴越演越烈,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不少地方领导和排污企业。首先必须承认,我接触到的所有人都是支持国家严抓环保的。官员和民众不必说,其实排污企业的老板也是支持环保的。毕竟环境污染是影响每个人的,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根据我的观察,对于环保风暴中“一刀切”的吐槽和批评全部集中在政策执行层面上。

国家层面出手叫停“环保一刀切”意味着什么?地方到底有没有权利关停企业?已经无辜躺枪或可能即将躺枪的受害者是否要讨回损失,能不能讨回?

最近国家层面为何主动出击?发文严令禁止环保一刀切

1.地方“一刀切”简单粗暴的行为有先例

在2017年的环保督查中,闹的最凶的就是环保一刀切,大家应该还记得当时连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两个官媒都因对此事在网上开撕。最终由当时的环保部出面,叫停了地方的“环保一刀切”错误行为,之后此事才算罢了。有这样的先例在前,今年必定是不能再走老路,所以提前打一剂预防针也是很有必要。

2.今年的督查全面开启,力度是去年3倍

继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5600人次的强化督查之后,一场范围更广、人数更多、要求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的新一轮强化督查即将开始。据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消息,“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将从2018年6月11日开始,持续到2019年4月28日结束。此次强化督查共动用约1.8万人(次)

根据安排,此次督查范围为:

督查骤然升级,国家下令严禁“环保一刀切”,受害者要讨回损失

面对如此强力度的环保督查,有些平时工作不到位的地方难免又会重蹈覆辙。

3.和百姓利益相关的事,没有小事,国家层面主动出击,代表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和绝大多数百姓利益的事就是大事,环保兹事体大,牵扯的范围面极广,如不加控制,小到街头老百姓,大到企业的生活和生产都将收到严重影响。此次国家层面提前下令,把丑话说在前面,体现了国家对此事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

换句话说,这次国家在给地方发信号:这次要动真格的了,不要乱来,要按规矩办事。

地方到底有没有权利关停?在环保执法中遇到的两个坑

答案是:有权利。但存在两个普遍的问题:滥用权力和不按规矩办事。

因为禁养措施和环保力度加大,一些带有污染性的中小型行业都在进行关闭关停,特别在江、浙、沪地区尤为常见。

1.滥用权力,关了不该关的

什么是滥用权力。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一律关停等过度操作的行为。当前治污行动中,形成了一股关停污染企业的风潮,并且由于环保高压态势,执法实践中出现了“一刀切”、追求效率、忽视程序要求的倾向。

2.不按规矩办事,处理违法时自己也在违法

什么是不按规矩办事?这个在法律上也有个高大上的说法,叫“程序不合法”。意思就是,即便有问题,地方在执法时也要按照程序办事,绝不能走哪关哪,执法全凭一张嘴,我说关就得立刻关。这些鲁莽随意的执法方式,在本次禁令重是严令禁止的。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对于那些涉及行政相对人重大利益的行政处罚,听证是他们的法定权利。

如果你遇到地方执法时有人向你说“先停再说”,这时对方就是不按规矩办事,法律没有“先停再说”这一套。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也是这次国家重点整治的对象。

环保,一定要严查。但严查不是瞎查!现在的情形是,一些必须严查的经过一阵风的监督后,开工了。一些与污染环境八竿子打不着的,各种设备拆掉,封掉,甚至毁掉……环保执法要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环保才有力,才服人心。一般有污染的厂,被封掉,企业主内心会觉得受伤,但服气。没污染的,被封掉,除了经济损失,内心也充满了深深的失望…

已经被或即将被一刀切躺枪的受害者除了吃哑巴亏,能维权吗?

这也是经常被身边开企业的朋友问到的问题,答案是:必然可以。

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但很少有人能把这件事做好。这是一件很值得深思的事情。从去年到现在,在关闭的这些大小企业中,存在相当数量被误伤的情况。对于那些已经采取了“环保一刀切”的地方,受到损害的企业或个人是可以依法维权的?这类企业严格意义上并没有违反的法律,不具有违法性,这是它与因违法处罚关停那类企业的区别。在关停那部分无辜躺枪的企业过程中,地方是处于一种违法的状态。无论是吊销你的环评,吊销了你的排污许可,或者是你的安全生产许,这些行为都是违法。你可以要求行政赔偿,给你造成了多长时间的损失,多长额度的损失,这都可以赔偿。即便对方是一种所谓合法状态做事情,那也会涉及到行政补偿,这个也可以申请。所以,执法机关也必须遵照法律程序要求,否则要为错误的行为付出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