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溺水死亡事件:海邊自救守則

雙胞胎溺水死亡事件:海邊自救守則

近日,北京8歲雙胞胎女孩在青島不幸溺水身亡,令很多人聞之為之唏噓不已。

一對小生命的離去,足夠我們反省一下海灘安全意識。

夏天去海邊玩,許多人視為等閒事,收拾收拾游泳用具就出發了。

殊不知,你正在選擇一種非常危險的度假模式,沒有一定的防範意識是不行的。

短短一分鐘,就可能造成一位母親和可愛的孩子陰陽兩隔,卻是事實!

我們喜歡看大海的波瀾壯闊,喜歡在海水裡浮沉的感覺,卻低估了大海的可怕。

大海的可怕之處在於:不確定性很大。

當它發威時,即使大人就在身邊,或者即使是你自己,如果不能提前預防,也很有可能無法避免悲劇。

雙胞胎溺水死亡事件:海邊自救守則

警惕大浪

海邊的大浪,尤其是颱風季的大浪,會非常具有不可預知性和毀滅性。

漲潮時不可上礁石,大浪時絕不下堤壩,是海邊生活的人必須遵守的禁律。

其實悲劇年年有,只不過,每次都很快被人遺忘。很多外地遊客就是缺少警惕性,站在礁石上尋找水窪裡的小魚小蝦,或是站在礁石,或堤壩下面伸手迎接大浪,茫然不知大浪的威脅。

他們事先並不知道,美麗壯觀的海浪會將他們吞噬。

雙胞胎溺水死亡事件:海邊自救守則

你所不知道的離岸流

另外,從現有資料來看,北京雙胞胎女孩的溺水,也許與離岸流有關。

離岸流又被稱為回捲流、衝擊流,是自海岸經波浪區向海中流動的一股狹窄且強勁的水流,與海灘垂直,速度很快,流速最高可達2米/秒,縱向長度幾米到上百米不等。每股的持續時間為兩三分鐘甚至更長。

大多數海邊溺水都因離岸流而發生的。離岸流的水流窄而強,速度超出正常人泳速,離岸流往往暗藏於海面下,任何天氣條件下都可能發生,幾乎不可預見,直到人深陷其中才會發覺,有時甚至連浪花都沒有,堪稱無形殺手。是海濱浴場最大的危險之一。

即使是會游泳的成年人,被突然裹挾著向外海流去時,也會手足無措,更別說孩子了。

離岸流擁有巨大的能量,有時候甚至連海面上的救生艇都能吞掉!

雙胞胎溺水死亡事件:海邊自救守則

被離岸流裹挾後該怎麼做?

首先要在儘可能小的時候,學會游泳,而且水性不錯,這是前提。

然後全身放鬆,先隨波逐流,看看周圍的環境。

在確認海岸線以後,我們要垂直於海流的方向,向離岸流的兩側遊動,就是說,我們要一邊遊,一邊注意和海岸線保持平行。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游出離岸流。游出離岸流後,再轉變方向,遊向岸邊。

一定要去正規海水浴場,而不是“野海灘”

事發地並非正式海水浴場,這一點或許是致命的。因為處於安全警示區域內的正規海水浴場,出現離岸流的幾率很低,而且因為人多,又有救生隊伍現場待命,救助也方便。

野海灘出現離岸流的幾率相對較高。或者反過來說,某些野海灘之所以未被列入正規浴場,恰恰就是因為離岸流的時常存在,不明情況的外來遊客如果貿然下水,悲劇很可能在瞬間發生。

學會關注預警信息

海邊地區都會有風浪預警措施,當你來到海邊,第一時間就需要了解當地預警方式的相關資訊。

海邊,每逢大風浪天氣,都會有警力巡邏,勸阻遊客離開危險區域,但總有遊客拒絕,甚至偷偷跑到礁石上,引發悲劇。

而在正規海水浴場下水的外地遊客們,又有多少關注了海灘上的預警設施?

比如在青島,黃紅兩色旗杆和並立的白色小屋,那就是救生站所在的地方。下水前必須先尋找這種旗杆,因為旗杆不在,就意味著救生員不當值,如果救生站插了全紅旗幟,那就是告訴你風浪太大不宜游泳。

每個海濱城市的預警規則不同,大家都要隨時關注。

不要盲目跟從不負責任的攻略信息

現代人出門旅遊前,經常在網上查詢資料,但在這些資料裡,存在著不少陷阱。

比如,為了找尋“人少、乾淨”的海灘,盲目選擇並非正規浴場的野海灘,美其名曰“攻略”。

而且,這裡因為不是正規浴場,沒有救生隊,沒有瞭望塔和防鯊網,海邊倒是佈滿了“禁止下海游泳”的警示牌,岸上廣播也每隔幾分鐘就警告一次,但還是有許多外地遊客循網上攻略到此游泳。

所以,要規避“有害攻略”的傳播。

熟知溺水者八大無聲跡象,可以救更多的人

1.溺水者不會呼救。他們必須先能呼吸,才能說話。一個人溺水時,嘴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間沒有時間呼氣、吸氣,加上呼救。

2.溺水者也無法揮手求救。溺水者會本能地將雙臂伸到兩側,向下壓,好讓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則可能會將手臂前伸。總之,他們無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動,或把手伸向救援設備。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沒有踢腿的動作,他們只能掙扎20-30秒,之後就會沉下去。

4.眼神呆滯,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

5.頭髮可能蓋在額頭或眼睛上。

6.頭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頭後仰,嘴巴張開。小孩的頭則可能前傾。

7.小孩在戲水時會發出很多聲音,當發現孩子安靜無聲時,就該去看看怎麼回事。

8.溺水最重要的跡象就是看起來不像溺水,他們看起來可能只是抬頭在看天空、岸際、泳池邊或碼頭。這個時候你要問:“你還好嗎?”如果他們能回答,大概就沒事。如果眼神渙散,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鐘的時間救他們一命。

在海邊,這些也是致命威脅!

讓人飽了口福又直呼可愛的海蜇(水母)其實也是位“殺手”。這位“殺手”在海邊尤其常見,曾致人死亡。

一旦被水母蜇傷,切勿用淡水沖洗,可用海水洗傷口,然後迅速就醫。

在水中優美浮動著的水草,也可能成為殘忍的奪命“殺手”。這位“殺手”的絕招就是“纏人”,它將人纏住後會導致溺水。想要避免與它“過招”,最主要的是不要在非游泳區游泳,非游泳區中水情複雜,是這位殺手的藏身之處。

請記住:

在游泳池學會游泳,並不表示你可以安全地去海邊度假。

但是,如果你連游泳都不會……好吧,本年度最佳建議就是:

——你還是,從此,別去海邊度假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