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什麼時候需要自我修復,如何進行自我修復?

目標形狀已經輸入後,就要決定如何向這一目標行動,我們稱其為行動策略。在目標已完成的狀態下,相鄰單元的結合模式和當初自身所處模式的差異越大的單元,活動頻度也就越高,差異為零則活動停止,這已形成了一條法則。

機器人什麼時候需要自我修復,如何進行自我修復?

一個單元對所處現狀不滿足的程度越高,它的活動趨勢越強,甚至左右碰壁、無序而不穩定地反覆動作,但是,目標要求的結合模式正是完成於這一過程之中,最終達到滿意時全部動作才告結束。

組合機器人遵照這一法則,從最初的直線狀態經完全無助地反覆動作,排成了目標要求的正三角形,整個過程與其說自我修復不如說自我組裝更確切。

機器人什麼時候需要自我修復,如何進行自我修復?

在計算機上模擬可以不受數量限制,可以形成龐大的複雜形狀,組裝級別也相應提高。

然而,目前,這種自我修復的模擬還僅限於在兩維平面上進行,三維的立體空間的活動機械單元正在開發當中。

若三維空間單元的微型硬件能夠開發成功,自我修復機器人就會比前面的隊形操練更富有現實意義,實現各種應用。

機器人什麼時候需要自我修復,如何進行自我修復?

例如,人造衛星局部故障的處理,以往只能派人乘航天飛機到空間去實地操作。如果製造衛星的部件全部改用可自我修復的單元,開發一種“自我修復衛星”,就沒有必要派人專程前往了。不僅衛星,其他很難靠人維護的核電站、海底地下乃至人體內部的故障排除等,都是自我修復技術的用武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