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刊|古代的以色列人有天堂的盼望嗎?

在舊約聖經中,是否有經文顯示古代的以色列人擁有著天堂的盼望?

基督教刊|古代的以色列人有天堂的盼望嗎?

若認為在舊約裡神的子民沒有對天堂的盼望,就是錯誤了。根據創世記五24的記載,以諾的一生都敬畏神,後來被神取去(laqah)這節經文的含意很明顯:由那時開始,以諾便在神面前了(來十一5更肯定了這種意見:「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因此,以諾並沒有死去,而是直接去到神面前)。

我們從約伯記可看出,雖然族長約伯的情緒極度低落,一點也不振作,但在說以下一句話時,仍可顯出他的信心——「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照原書翻譯是[在我肉體內])得見神[在前一節(十九25),神剛被指為約伯的救贖主(go-el)]」(伯十九26)。(翻譯作「在我肉體之外」,與前置詞min[由]的用法不符;在約伯記的其他經文裡,這個前置詞與動詞「看」一起使用;本節經文的「看」,原文是hazah,而較常用以代表「看」的是ra-ah,無論前者及後者,都與min連在一起用。在舊約的其他經文中,min都是指人藉以向外觀望的那一點。)

在詩篇裡,大衛及其承繼者都提供了一些經文,暗示了人將來與神在一起的生命。詩篇一5也肯定說不敬虔者和罪人「必站立不住……在義人的會中」,暗指有一個最後審判,定人的罪或接納人。假如人在地上的生命過去後,只會留下一堆腐朽的骸骨,這句詩文又有何意義呢?詩篇十六10提及對於肉身復活的盼望(可以清楚地應用於形容基督的復活,參徒二27、31)。及後,又堅定地說:「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十六11)本節經文用以代表「永遠」的希伯來文是nesah;由其他有關這字的經文看來,Nesah不能簡單地解作「我在世上的生命中止了」。反之,其含意很清楚——在墳墓的另一邊有永恆的存在。詩篇四十九15亦有如下記載:「只是神必救贖我……脫離陰間的權柄,因他必收納我[laqah,或帶走我]。這節經文好像在表達一種信念;神不只會保護詩人,免他英年早逝;他更會永遠生存著,與神在一起。這與惡人及對屬靈事愚昧的人剛好相反,他們最終的居所就是陰間(參10-14節)。詩篇七十三24亦表達了相同的信心:「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以後(-ahar)必接(laqah)我到(或『與』)榮耀裡。」

轉而查察先知書,我們會發現以賽亞書二十五8與本文論述的主題有關,是值得注意的一段:「他已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主耶和華必擦去各人臉上的淚水,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辱,因為這是耶和華說的。」以賽亞書二十六19再次提及「死人要復活,屍首要興起,睡在塵埃的阿,要醒起歌唱……地也要交出死人來」。將這段經文與但以理書十二2相比:「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據太二十五46的記載,耶穌也曾間接地引用這節經文,而在馬太福音處的上文下理與人死後生命有關。)但以理書十二13向但以理個人發出以下的祝福應許:「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來,享受你的福份。」

從以上引述的經文看來,舊約聖經無疑記載有一些肯定的教訓,與信徒死後的生命有關,他們會得到神自己的照顧,甚或是在神的面前。

新約聖經亦有這方面的證據,基督堅持說亞伯拉罕看到基督來到這世上的日子,就歡歡喜喜(約八56)。此外,亞伯拉罕仰望一座在天的城,這城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十一10)。但在此要加插提出,除了一小撮例外的人(如以諾、摩西和以利亞),其餘絕大部份已被救贖的子民,都要等待各各他救贖代價付出以後,才被高舉到神滿有榮耀的面前(參太二十七52;弗四8;來十一39-40)。因此,關於被救贖者在天堂榮耀裡的喜樂情況,留待新約時才作較詳細而生動的描寫,就較為恰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