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电商,阿里还需要一款真正的社交软件

除了电商,阿里还需要一款真正的社交软件

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之后在移动支付、互联网入口、网络流量的竞争更加激烈、白热化,伴随着阿里、腾讯等巨头企业的存在,基本形成了寡头资本垄断下、统治性发展的模式。

但今时今日不得不承认,掌握社交入口的腾讯是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赢家,不管是曾经PC端口的QQ,还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微信,腾讯均是最大的互联网赢家,腾讯曾经利用庞大的QQ用户以及用户粘性,模仿泡泡堂推出QQ堂、模仿三国杀推出QQ杀、模仿久游的劲物团推出QQ玄舞、模仿网易的网易邮箱推出QQ邮箱等等等等,腾讯的多元化战略中,就是快速复制成功者的模式,利用大的惊人的腾讯用户和流量优势后发超越,网络上有流传着“做人不能太腾讯”、“腾讯这个企业让人觉得很不爽,你却没有办法不去用他的产品和服务”当然以上列出的几种都是比较成功的,其中可以让阿里引以为傲的是腾讯曾经推出的QQ拍,对阿里的业务未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且被阿里碾压,最终腾讯的这一块业务也并入了后来的京东。

除了电商,阿里还需要一款真正的社交软件

在市调中:卸载支付宝还是卸载微信,也是压倒性的结果,100%的人选择卸载支付宝,阿里核心业务电商版块也不是一个铜墙铁壁,正在面临生产厂家、京东、唯品会等多方围剿;移动支付在与腾讯的竞争中处处事倍功半,且现有的份额和优势在以社会强势推广和人们心中的情怀支撑;在产业布局和企业并购方面,因为没有统一服务性的软件,造成很多收购高价格收购后,却实施起来难以实现真正的价值。所以造成了一个怪像,阿里社会形象很好、腾讯不温不火,阿里股票高位支撑,腾讯却相对不是很稳定,但腾讯的盈利能力却比阿里高很多很多。

但今日移动端互联网更加灵活、更加的切近消费者,可以切实的换回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微信当年推出移动支付功能的时候,不花一分钱推出了微信红包功能,一个春节就赶上支付宝数年的银行卡绑定数量,且现在很多企业推出的公众号管理,直接查看(点菜)、付款、绑定、推广、客户粘性等一体化管理,我们拿中国石化来说,微信上推出了中国石化的公众号,上面有充值、查询、活动,以及满足中国石化的企业宣传,使得客户在上面有了巨大的粘性,现在中国石化不是移动支付的客户,变成了微信的固有客户,还有笔者身边的很多大型水果超市,均有自己的企业服务号,内部含专用的充值付款码,且利用付款码付款有较大的优惠幅度,很多很多形形色色的地方,都以微信推广作为最必要的推广方式,因为即达成了电子卡、预先充值(确保后期消费)、直接至客户终端的新产品和活动推送、甚至线上销售等功能。这一切的一切使得支付宝在移动端支付上处处出招,却处处被动,使得阿里支付宝的红包贴补、线下推广等方面事倍功半,腾讯只要优化微信的管理、服务、界面优化,牢牢把握这社交这个生活必须的渠道即可立于不败之地、天下无敌。

除了电商,阿里还需要一款真正的社交软件

还有,腾讯利用其在PC端和移动端无以伦比的流量入口,在兼并和资本收购中大发横财。曾经腾讯2013年9月,以4.5亿美元入股搜狗,持有36.5%的股份,2017年上市,市值40亿美元;2014年4月,4亿美元获得了大众点评网20%的股份,次年大众与美团合并,估值过百亿美元;2014年3月,腾讯以2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对价,收购京东15%的股份,2014年6月,腾讯以7亿多美元收购58同城20%的股份,后者均以远远低于市场认知的价格让腾讯入股,几乎全部看中了微信的入口价值。

以上所说的当然阿里也注意到了,曾经推出了支付宝好友功能、往来、钉钉等,就算钉钉装机量已经过亿,但也分不到一点点的移动端的社交流量(其实现在阿里全力推广的几个软件,在软件的设计中就有弊端,注定了就算用户数亿也分不到任何移动端的社交流量)。因为,这些的出发点都不符合真正的社交软件以及阿里企业的实际情况,社交软件必须是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社交出发,例如:数字化的信息传递、生活中的图片分享、移动消息传递、都需要微信这样服务于社交的软件,怎么可能用到钉钉、支付宝的聊天功能呢?

除了电商,阿里还需要一款真正的社交软件

时至今日,任何人都能看到社交软件对移动互联网端流量的强大把控力,至于其他的必要性就不做分析,对于阿里运行及企业服务相关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阿里旗下的淘宝拥有百万级数量的卖家,卖家有正常的企业宣传和产品推广,比如购物街活动、双11活动、新产品推广、日常产品营销等活动前,普通的淘宝买家都会收到数十条的推广消息,而这种消息是用的已经淘汰的短信方式,因为短信里面的网址存在木马、骗术链接等可能,没有买家会点开,这种推广模式只是文字模式,图文根本都无法实现,且卖家在网页终端大量的工作全部白费。如果每个卖家都去注册微信公众号,去做企业推广,如果这一块发展起来,商家肯定在公众号号中直接将商品陈列,腾讯也会对这一块流程进一步优化、制度管理,买家后面会发展到直接在微信中购买,这绝对是阿里不想看到的,阿里内部应该出过规定,不允许买家在销售中不能推广微信联系方式,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个卖家会在包裹中放着自己的微信号,备注关注可以收到2-10元的返现,卖家也明确说这个不能上传到淘宝评价中去。古人言:水只可疏、不可堵,作为一个服务型的企业,不能给自己服务的卖家提供便利,且又不能让他们利用对手的平台推广,现在的阿里也可谓是进退两难。

2、淘宝、天猫的亿万种商品在买家正常的购买过程中,买家之间必然会有正常的分享、交流或者产品的沟通,在微信垄断的社交,阿里竟然只能采用文本复制发送这种折中的办法,对着市值规模达到数万亿的阿里来说也真算一种实实在在的屈辱,阿里真的缺一款和腾讯分享社交流量的软件。

3、阿里旗下的支付宝、淘宝、天猫等等,有相关具体的优惠推广、活动通知,均只能以短信通知,且也是带网址短信,这种短信终端客户基本上都不打开,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且会被不法之人利用此短信,也发送这种连接短信去安装木马等,伤害阿里在大众心中的企业形象以及对阿里的推广产生了潜意识的防备警戒心理。

除了电商,阿里还需要一款真正的社交软件

4、阿里在企业整体布局中,旗下收购了雅虎、搜狗、高德、陌陌、UC浏览器、优酷、饿了吗、入股苏宁等等,但缺少一个整体的社交软件,将其整合进一个软件中统一实现系统化宣传、推广、营运等的资源利用,像苏宁云商现在进驻微信、当年的京东入驻微信的“发现”功能区等,极优的实现了流量导入、市场推广、宣传、销售等等,这种现状使得阿里在收购、兼并时的实际金额总支出,以及后期的推广、发展时时掣肘。

5、淘宝旗下的其他销售产业极度希望拥有腾讯微信这样移动端的流量入口,比如和阿里互相控股的苏宁,现在大力推广微信入口的销售,且带有二维码的页面在淘宝客户里面的扫描只能切换到苏宁易购的页面,微信中扫描却可以直接支付、购买,换句话说可以说苏宁已经站在腾讯一边了都不为过。因为阿里给苏宁带去了淘宝、天猫的客户端流量,却远远不及微信的市场普及率和推广的及时性,对于苏宁来说确实特别希望推广微信客户端的产品销售渠道。这个确实现在的阿里根本无法满足和实现了,也不是钉钉、往来可以实现的。

6、腾讯由于在社交区域的垄断,2018年2月,春节前夕今日头条APP的企业宣传非常活跃的时候,微信也关闭了今日头条在微信上的推广,而且今日头条原推广方式只依赖于腾讯旗下的产品,使得微信关闭后也措手不及,2018年年中,腾讯和今日头条的矛盾都走上了互相起诉阶段。阿里作为唯一可以与腾讯抗衡的互联网企业,笔者个人也认为阿里有社会责任,为所有的互联网生态提供一个可以与腾讯竞争的大众性社交软件,去避免腾讯在各个方面对新生物态的封杀,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同时阿里涉足该区域后,也可以更加优化国内的社交软件的功能。在国家开放这块区域后,可以对抗Facebook进入中国后对国内社交软件的冲击。

7、阿里巴巴很多的业务正在国际化推广,比如国际购买交易、支付宝等等,其实如笔者专门的一篇《如何让旺信干掉微信?阿里推广社交软件的方式之我见》关于阿里社交软件开展方式中描述的一样,阿里推出自己的社交软件,往后以海外购买的淘宝、移动支付支付宝、社交的旺信三驾马车同时推广,使得阿里在所有的业务开展中会事半功倍且形成自己完整的生态。

除了电商,阿里还需要一款真正的社交软件

综上所述,一个大众的社交大流量入口的社交软件,对拥有者数亿购买用户的阿里是多么的必要,且对今天的业务推广、对商家和买家的服务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些根本不是来往或者装机量过亿的钉钉可以去实现的。笔者专门有一篇文章论述阿里布局社交软件的方式,文章名为:《如何让旺信干掉微信?阿里推广社交软件的方式之我见》,可以帮阿里推出一款具备阿里的企业粘性做到无消耗推广、点燃移动社交圈让市场和大众导向去推广、推出多样粘性功能让客户去替代、增加活跃性功能、采用市场及系统营销让客户完成微信通讯录转移的社交软件,直接拥有5亿以上的安装量,正常的社交流量就可以实现旺信在阿里旗下的所有生态和专有软件服务化,做到优惠码分享、后期交流、产品推广、活动宣传等实现APP点对点及商品广告以朋友圈的方式以商家圈进行推广。避免阿里在现阶段采用的短信码在微信中推广优惠码、产品、活动的尴尬境遇,这样即使旺信不可以替代微信,也可以做到在阿里圈内做到闭合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