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赵云地位显赫,真实的赵云却职卑爵低?

白盔、白甲、白马、银枪,威风凛凛的少年英雄,这就是赵云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的形象。民间更有“一吕、二典、三赵、四马”的传说。

罗贯中笔下的赵云声名显赫,春风得意。他是蜀汉集团中最高层级的将军,他常与关羽、张飞并称“关张赵”,他是刘备、诸葛亮的左膀右臂,后被封为“五虎大将”之一,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荣耀。他德行高尚,备受刘备等人信赖;他赤胆忠心,有着克己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又具有谦虚谨慎、宽容仁厚的优良品性,故而深得刘备等人的厚爱和敬重。

三国演义赵云地位显赫,真实的赵云却职卑爵低?

赵云

然而,可悲的是,历史上的赵云既无显赫的名位,一生功业也谈不上风光荣耀,甚至颇有几分郁郁失意的悲剧情调。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夺取汉中自称汉中王,封赏了手下四员上将,即拜关羽为前将军,拜张飞为右将军,拜马超为左将军,拜黄忠为后将军。而此时赵云不过是翊军将军,属于杂号将军。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关羽、黄忠已死,健在的张飞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马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魏延迁镇北将军;而赵云依然是翊军将军。建兴元年,后主刘禅继位,李严为中都护,假节,后又迁前将军;刘琰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迁车骑将军;魏延为镇北将军;赵云略有升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又迁镇东将军。建兴五年,诸葛亮率众将进驻汉中,吴壹为关中都督,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赵云依然为镇东将军,次年又被贬为镇军将军。可见,赵云始终未进入蜀汉政权中最高层级的将军行列。

三国演义赵云地位显赫,真实的赵云却职卑爵低?

赵云

赵云不仅职位低微,封侯亦晚。建安五年,关羽封汉寿亭侯;建安十三年,马超封都亭侯;建安十四年,张飞封新亭侯;建安二十四年,黄忠赐爵关内侯。蜀汉章武元年,关羽、黄忠已故,张飞进封西乡侯,马超进封斄乡侯。建兴元年,李严、刘琰进封都乡侯,魏延封都亭侯,赵云始封永昌亭侯,此时赵云已近暮年。“亭侯”爵禄比“乡侯”低一级,赵云封“亭侯”时间比关羽晚二十三年,比马超晚十五年,比张飞晚十四年,比黄忠晚四年,又比张飞、马超封“乡侯”晚 两年;赵云不过与魏延同年封“亭侯”,而此时李严、刘琰等却进封“乡侯”。可见,赵云实无令人羡慕的显赫地位。

《三国志·赵云传》仅有区区四百字,极其简要地介绍了赵云一生的足迹,篇幅大约为《张飞传》之二分之一、《关羽传》之三分之一、《先主传》和《诸葛亮传》之三十分之一。《三国志》等史籍记载曹操、程昱、刘晔、周瑜、吕蒙等等魏吴将帅谋臣常常称道关羽、张飞、马超等人之武勇,却从未提及赵云。蜀汉后期文臣杨戏著《季汉辅臣赞》,赞关羽、张飞之词多达五十余字,赞马超之词有四十字,赞黄权之词有三十二字,赞法正、庞统之词有二十四字,赞黄忠、魏延、吴壹之词亦有十六字,而赞赵云之词仅有八字。可见,在蜀汉集团中,赵云并不显山露水,名望十分平常。所谓“关、张、赵”齐名并称,不过是小说《三国演义》的拔高。

三国演义赵云地位显赫,真实的赵云却职卑爵低?

赵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