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作為我們的鄰邦,日本同樣也有著很多精美的建築,它們作為歷史遺產,一直被保留到了今天。

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日本的歷史建築,本書作者磯達雄和插畫師宮澤洋走遍了日本各地,精選出60個建築,為你介紹它的故事和細節。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這本書,可以看作是一本對日本歷史和建築的文化旅行讀物,對想要了解日本、想要去日本旅行的人來說,能起到很大的幫助。

書中有大量關於建築的知識,能豐富你對日本建築的瞭解。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在講到專業知識時,用到的都是很暖心的手繪與精闢又幽默的文章,降低了這類專業知識的入門門檻,讀著一點都不枯燥。

● ● ●

60個日本經典建築

涵蓋日本史前時代到1914年

書中的歷史建築按照地域進行劃分,共分為8個部分。

並且,書中也按照日本文化廳的標準,為每個建築標明瞭所屬年代,年代從史前時代覆蓋到了大正3年(1914年)。

清水寺

建在懸崖上的寺廟

年代:本堂建於1633年(寺廟建於780年)

地點:本州中部-京都市東山區

設計者:不詳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日本曾經深受中國佛教影響,各種佛寺、佛塔遍地皆是,清水寺就是一個十分有名的寺廟,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寺中十分出名的一個建築就是本堂,因為它建在了懸崖上。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包括本堂在內的寺內建築,都曾被數次燒燬,現在的清水寺是17世紀重建的。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本堂自帶一個舞臺,這個舞臺是為神明表演雅樂和能劇的地方,本堂和舞臺也是日本的國寶之一。

雅樂:最初從中國、朝鮮傳入,是日本的宮廷音樂,以大規模合奏方式表演的音樂,樂曲以器樂曲表演為主。

能劇: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以日本傳統文學作品為腳本,用面具、服裝、道具和舞蹈來輔助表演。

舞臺下方是高度約13米、由78根柱子彼此連接形成的規整樑柱結構。

在木造建築的時代,這種規模的懸造式結構,很容易就讓人嚇得兩腿發軟。

不過,寺廟周邊的風景特別好,是京都的賞櫻和賞楓名所之一,不少人都是衝著美景來的。

難怪作者會在書中吐槽:“還從沒有見過哪個國寶有這樣的冷遇……”

嚴島神社

蓋在海上的建築

年代:第一代海上社殿始建於平安時代(1168年)

地點:本州中國-廣島縣廿日市市

設計者:不詳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你見過建在海上的神社嗎?

嚴島神社,建於廣島市的嚴島之上。因為位置獨特,這個島被人認為是神明居住的島嶼,所以蓋起一座神社也就不足為奇了。

它也是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日本建築之一。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社殿的柱子是直接立在海邊的石頭上的,漲潮的時候,整個社殿就像直接建在海上一樣。就連作者都在感嘆:“像一張合成照片似的,有一種不真實感”。

著名的日本建築家安藤忠雄在年輕時也曾參觀過嚴島神社,神社的設計對他頗受震撼,也為他後來的設計生涯留下了巨大的影響。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而它最著名的,不是整個社殿,而是建在海里的

大鳥居

就連emoji表情裡的神社,都用鳥居的形狀⛩來代替。

Tips:鳥居是日本神社建築物。主要用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算是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

在日暮漲潮時,璀璨的落日映照著海水,與硃紅色的鳥居相搭配,有一種別樣的壯麗之感。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出於不跟海水死扛的考慮,迴廊的木板都留有1釐米的縫隙,以減少海水的衝擊。

在潮水退去後,鳥居的底座便會露出來,你可以近距離瞻仰這個歷史留下的遺蹟。

伏見稻荷大社千本鳥居

“自動生成算法”的建築之美

年代:始建於江戶時代(1615年~1867年)

地點:本州中部-京都市伏見區

設計者:不詳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這是本書封面所展示的地方,也是京都周邊一個十分火爆的景點。

日本有很多地方信奉稻荷神,因為稻荷神是農業和商業的神明。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伏見稻荷大社,是全日本3萬多所稻荷神社的總本宮,可以看做

是稻荷神的總部吧。

千本鳥居就在神社主殿的後面。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整個稻荷山上有1萬多座鳥居,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甬道,就像是自動設定好了格式並自動生成一樣,排列得整整齊齊。

鳥居之間的間隔很小又延綿不斷,營造出了一種“紅色的半室外建築

”的奇妙感覺。

褪色的暗紅色牌坊和亮麗的鮮紅色牌坊交織,在陽光下,給人的感受是相當震撼的。

鳥居上還會刻上對伏見稻荷大社有貢獻的人名,以銘記他們的功德。

舊金毗羅大芝居

充滿機關的祭祀場所

年代:江戶時代末期(1835年)

地點:四國島-香川縣琴平町

設計者:不詳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江戶時代,曾經流行過參拜金毗羅神。為了祭祀神明,人們會建一座常年開放的劇場。

金毗羅神:又名宮毘羅,是佛教十二神將中的一位。

這就是舊金毗羅大芝居的來歷,它也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劇場。

大芝居:日本江戶時代對劇場的稱呼。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一樓的平地上,有著用木條分隔出來的升席,像擺了一道陣一樣。木條是可拆卸的,拆下來坐著會更舒服。

它的舞臺和觀眾席是互相交叉的,觀眾席、花道、主舞臺互相穿插,所以觀眾們能以更加輕鬆的姿態觀賞表演。

Tips:花道不僅是演員登場的重要通道,也和舞臺一樣屬於表演空間。

他們能一邊偷偷吃便當,一邊偷瞄看臺席裡有沒有名人的身影。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內部也是機關重重。花道上有能讓演員懸空的構造,舞臺上帶有能上下升降的機關,地下還有操縱各種機關的場所。

進入明治時期後,劇場的內部就經歷了幾次改造。

升席先是被改成了椅子席,後來被改成了電影院。到了1960年,終於不放電影了,但建築物也變得破敗不堪,差點就被解除了“縣重要文化遺產的稱號”。

後來,經過一系列改造之後,它又煥發了新生,每年的春天都會有歌舞伎在這裡表演。

網走監獄

五翼放射狀的平房

年代:明治時代(1912年)

地點:北海道島-網走市

設計者:司法省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為了關押在1877年西南戰爭產生的政治犯,並且為了開拓北海道,需要大量修建道路,增強對俄國的防禦,這座監獄便誕生了出來。

它是一座呈放射狀排列的木質平房監舍。

犯人不僅親手建起了這個監獄,而且還要修路,1000個犯人裡有200人因為營養不良而餓死在這裡,真是一段沉重的歷史呢。

而且,說到監獄,就不得不提英國哲學家傑里米·邊沁研究的全景式監獄

具體的做法就是把犯人住的監舍連起來建成一個圓,在圓心上蓋上監視塔,就能在心理上給犯人一種時刻被監視的壓迫感。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網走監獄就是借鑑了這樣的設計,雖然看不到每個監舍裡的具體情況,但是走廊卻是一覽無遺。

雖然監獄是一個終極的封閉式建築,但它並不是我們心目中那種陰暗潮溼的環境。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走廊的上方都有天窗,天井也足夠高,所以自然光線十分充足,就像是一個半室外的空間寬敞明亮。

● ● ●

貼心的小細節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書中配有一幅建築年史表和一幅手繪地圖。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封面的反面,是一份日本建築年史表,不僅把建築按照年份、所屬區域給歸位,還把建築分成了寺院、神社、住宅、城郭等類別。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手繪地圖有正反面,可以從整體上看到建築在全日本的分佈位置。

不過作者把日本的地圖橫了過來,看上去會和我們平時在世界地圖上看到的不一樣。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每個建築開篇都有建築的小介紹、小卡片和地圖。

卡片上不僅有營業時間、門票價格,還有最佳拍攝位置。

地圖下方備註了具體的地址,以及導航路線,方便你快速到達地點。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目錄上和具體章節上有仔細觀賞和瀏覽觀賞建議,方便你找到重點。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內頁有很多小插畫,為你介紹建築相關的知識,而且還有作者可愛的小吐槽。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書的前16頁和後15頁,是宮澤洋和磯達雄的建築攝影作品,全部都是他們在“踩點”時的心血。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書後有建築用語關鍵詞小詞典,關於建築的專業名詞,你可以在這裡找到解釋。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圖上有7個色塊,用來展示建築所屬的年代。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側面則是所屬的位置,可以快速知道建築所屬的區域。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全書近400頁,採用全綵印刷,內頁十分的精緻。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封面的觸感柔滑,捧在手上,手感特別舒適。

磯達雄,作家,1988年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建築專業,做過編輯和自由職業者,2002年與夥伴共同成立了編輯事務所。

主要作品有《昭和現代派建築巡禮》、《後現代派建築巡禮》、《我們夢想中的未來都市》等。

宮澤洋,插畫師,1990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專業。雖然是文科生,但是找工作時卻被分到了建築專業雜誌《日經建築》編輯部,現在還變成了副總編輯。

本書的一大靈魂就是他的手繪插畫,豐富多樣的插畫為這本書增加了很多閱讀的趣味性

書名:《重新發現日本:60處日本最美古建築之旅》

ISBN:978-7-5502-6729-9

出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開本:24開

頁數:370頁

裝幀:精裝

《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一本不枯燥的文化旅行讀物

▼點擊瞭解更多,購買《重新發現日本:60處最美古建築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