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望聞問切」之,如何望?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隨著現代人養生意識地增強,中醫知識更多的被接受,最耳熟能詳的便是“望聞問切”。

中醫“望聞問切”之,如何望?

中醫診病講究四診合參,辨證論治,而“望聞問切”則是診病的根本,古書《古今醫統》寫到:"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

如何望?

望,指所人之神、色、形、態,五官,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

中醫“望聞問切”之,如何望?

中醫認為臟腑陰陽氣血有了變化,就必然反映到體表。

正如《靈樞·本髒篇》所說:“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

望神

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體現:

  • 如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反應靈敏,稱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輕淺的表現
  • 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稱為無神

通過望神可以對病人的病情和預後,做一個估計,做到心中有數

望色

主要觀察面部的顏色和光澤,正常中國人面色微黃,紅潤光澤。若出現異常色澤稱為病色,常見的有:

  • 白色,主虛主寒 主失血;
  • 黃色,主虛主溼;
  • 青色,主寒主瘀主痛;
  • 紅色,主熱;
  • 黑色,主腎虛。
中醫“望聞問切”之,如何望?

望形

望形是指望形體:

  • 如形肥食少為脾虛有痰
  • 形瘦善飢,為胃中有火
中醫“望聞問切”之,如何望?

望態

望態,態主要是體態

  • 躑臥喜靜,多屬寒證。
  • 煩躁喜動,多屬熱症。
  • 喘息不能平臥是喘症
  • 項背強急,角弓反張是痙病;

望舌

主要觀察舌質和舌苔。正常人是淡紅舌,薄白苔。

  • 若舌質淡白主虛,主寒
  • 舌質紅主熱,紫舌主瘀血
  • 白苔主表證寒證
  • 黃苔主裡證熱證
  • 黃而厚膩是溼熱或痰熱
  • 如果舌頭出現淤血、淤斑,與血循環有關
  • 舌頭長瘡,與心火過旺有關
  • 舌頭不靈活、舌蜷縮,與心臟疾病有關
中醫“望聞問切”之,如何望?

望五官

望五官知五臟,根據中醫的“全息理論”,“五官”表現與人體的“五臟”健康狀況息息相關。

口是與脾胃相關。比如:

  • 嘴唇發烏,與脾胃虛寒有關;
  • 嘴唇顏色過紅,與脾胃有火有關;
  • 嘴唇蒼白,與體內氣血不足,脾胃功能低下等問題;

鼻子與肺相關。

  • 鼻子看起來很紅,與肺熱或內火旺盛有關。
  • 鼻子出血或異常乾燥,與體內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所致。
中醫“望聞問切”之,如何望?

眼睛與肝相關,

  • 若雙目發黃、眼角發青,與肝血不足有關;
  • 如果出現眼睛發紅發脹的情況,與體內肝火旺盛有關;
  • 如果眼睛發乾,與陰血不足所致。
中醫“望聞問切”之,如何望?

耳朵與腎有關

  • 得腎病的人會出現耳聾、耳鳴症狀
  • 反之,如果聽力敏銳,說明腎器官較好。

斐壹度.家庭康吧,關愛您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