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500年前,天府廣場便C位出道

2013年初,四川大劇院建築工地上,一尊重達9噸的石犀橫空出世

,以其萌態畢現的外表瞬間成為新晉網紅。考古專家考證,這頭“萌牛牛”很可能就是當年李冰治水製作的五隻鎮水石犀之一。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而“萌牛牛”的出生地正是屬於成都市區的中心天府廣場一帶。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從成都開始築城的那一刻起,如今的天府廣場一帶便憑藉著特有的實力佔據著城市的C位。此後將近2500年的時間裡,不僅作為城市的地理中心,還是政治中心的所在地。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天府廣場東北側遺址出土的唐宋時期花紋磚(想要深入瞭解的各位看官可以前往《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一大波文物乾貨正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等你哦。)

在城市C位之爭中,天府廣場顯然並非一個偶然的獲勝者。然而要論天府廣場C位出道的時間,那恐怕要從戰國年間說起。

戰國末年—東漢年間:蜀郡郡治

公元前347年,開明王九世在成都平原上建“北少城”,城市中心與如今的天府廣場所在地還是稍稍有點偏離,在天府廣場以北的武擔山(今江漢路)一帶。

秦滅蜀以後,在成都設郡府,選址便在今天府廣場附近,並且直到東漢的大部分時期此地都屬於蜀郡的郡治。可以說在這一刻,天府廣場的所在地正式宣佈C位出道。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早期成都城址示意圖

東漢末年劉焉將益州的州治從綿竹遷到了成都,從此這一帶又多了一個身份,不僅僅是蜀郡的郡治,還是益州的州治。

其實,早在發現石犀之前,考古隊在離四川大劇院100米不到的東御街便出土了兩通製作精美的漢碑:碑首有迭落式的四阿頂,簷頭有圓形瓦當,簷下則雕刻放射形圓椽。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裴君碑、李君碑拓片投影

稍稍有印象的人,還會記得它們的名字:

裴君碑和李君碑。碑主是當時的蜀郡守,而立碑之人,則是“闢署”的部分低級屬吏,由於碑文略有殘缺,立碑的具體位置不敢肯定,但很有可能就在當時的蜀郡府內。

三國蜀漢時期:蜀漢王宮

到了三國蜀漢時期就更厲害了,這裡有極大的可能就是劉皇叔的皇宮所在地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關於蜀漢皇宮的所在地,歷來存在著兩種不同說法,一是在成都武擔山之南,二是在今天府廣場一帶,而如今專家將其位置基本鎖定在天府廣場東北側,證據肯定還是有的。

2013年,挖出來的萌獸石犀便為這片區域蒙上了一層主角光環,當時這隻萌獸整體側身傾倒於坑內,坑體的大小和深度與萌獸本身大小、高度符合,並且坑底未經過任何處理和鋪墊,專家推測,這屬於一場非正常的、有政治預謀的掩埋。

關於這點,在西漢學者楊雄的《蜀王本紀》和晉代史學家常璩的《華陽國志》裡似乎能夠看出端倪。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蜀王本紀》裡提到了5頭石犀,曰:“二枚在府中,一在市橋下,二在淵中”,此處的“府”便是郡府,而在《華陽國志》裡卻只提到了3頭石犀的去處,對於“二枚在府中”絕口不提,很有可能石犀被掩埋後常璩也無處得知它們的去處。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漢代建築臺基、柱礎坑

除了“萌牛牛”之外,這次考古還出土了有別於尋常人家的高等級建築基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建築遺存中有部分塗朱瓦當。朱,在古代是一種頗具政治性的色彩,常與與皇室相聯繫,過去,在長安、洛陽一帶的古代皇宮裡也出土過類似的文物。因此,說此地是劉皇叔的皇宮所在地,並非妄語。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塗朱瓦當

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天府廣場一帶依然屬於大城核心的政治機構,從出土的大量的生活物品,高等級的建築材料來看,這裡應該也是當時蜀郡的所在地。

隋唐-兩宋:摩訶池

2014年,考古人員在成都體育中心南側發掘出了一條超過7米深的西南往東北走向溝壑,兩側是散落的石塊、磚塊,還有用於堆砌城牆的紅色方條石。這便是1000餘年之後初現人世的摩訶池真身。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據文獻記載,摩訶池是益州刺史楊秀在成都擴建子城,取土時因低窪聚水而形成的一個“水凼凼”,寬約10頃。但在專家看來,摩訶池的修建應該是好走帝王路線的楊秀為了奢華的排場而有意為之。

摩訶池的名字源自一位西域僧人,他見此湖泊便曰:“摩訶宮毗羅”,大意是此湖廣大有龍。高僧一語,自然讓一心懷揣著“帝王夢”的楊秀看到了其中的風水價值,便在這塊“絕版地段”上大興土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具有城市中央公園功能的皇家園林。

到了唐代摩訶池則成為了成都重要的名勝景點,更是各方文人騷客的打卡勝地。杜甫在這裡留下了“莫須驚白鷺,為伴宿青溪”的動人詩篇,李白以“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為岸邊的散花樓點贊,高駢泛舟池上,發朋友圈道:“畫舸輕橈柳色新,摩訶池上醉青春”,而武元衡則曾在此處話別友人:“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樓歌酒換離顏”。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從隋代到明代,天府廣場一帶在政權更迭當中不斷變換身份,曾分別作為蜀王宮(隋)、劍南西川的治所(唐)、前後蜀皇宮(五代),成都府衙署(宋)、蜀王宮(明)的所在地。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摩訶池雖然面積和名稱有所變化,但一直作為城市的中央公園或皇家園林而存在。因此,我們仍能在陸游、花蕊夫人的詩篇中瞥見摩訶池的神韻。

明代:蜀王宮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偏愛十一子朱椿,在明洪武十五年(1382),他正式下達了在成都修建蜀王宮殿的詔令建成的蜀王府坐北朝南,位於成都城內正中(今天府廣場一帶),端直方正,是明代代藩王中最為精美的一座宮城。而它,也就是通常成都人口中唸叨的“皇城”。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明天啟成都府志》成都城區圖

這次工程填平了一大半的摩訶池,另一半水域便作為蜀王府的後花園的一部分,直到民國作為演武場時才全部填平。在這個美麗的宮苑南內,先後生活過的藩王共計10世13王。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明蜀王府宮城苑囿建築群測繪整合圖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考古隊陸續在成都體育中心和東華門一帶發掘出明王府的宮牆和部分殿基、臺基、凸臺、水道、踏道等。也出土了埋藏在泥土中的雕花石柱、琉璃瓦當、碗盤杯盞等殘存遺物。最近,還清理出了一條足夠兩車並駕齊驅的寬約10米的南北向大道,盡顯出王府昔日的奢華氣派。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2012年四川大劇院工地發掘的明蜀王府宮牆及建築遺存

清代:貢院

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張獻忠攻陷成都,自稱大西皇帝,而皇宮就設在原來的蜀王府裡。只可惜他在兩年後率軍北上,蜀王府亦毀於戰火當中。

清初人呂潛面對蜀王故宮遺蹟,追憶蜀府往事,不勝欷歔,作了一首悼亡詩曰:遺宮日落牛羊過,野市人稀虎豹蹲。榿樹冥冥香徑遠,海棠馥馥翠雲繁。摩訶但有支機石,尚共銅駝臥草根。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清代貢院考棚

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朝政府在蜀王府廢墟上興建貢院,作為全四川省考試舉人之地,最大規模時可容納13,900多人同時進考,成為“巴蜀文膽之所在”。

新中國成立以後,對原來的“皇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逐漸形成了如今的天府廣場。

上個世紀60年代,毛主席雕塑組在攀枝花的一個山包上發現一個“比房子還大的孤石”,四川省地質隊榔頭一敲,確認是漢白玉,便修了3公里的山路,採下了毛坯。

後來,得益於這次原石採集,中國第一座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毛爺爺巨像在天府廣場上巍然矗立,光是一隻手便重達14噸,相當於200個成年男子,從此,這裡成為了各路來蓉人士的打卡地標。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聽完天府廣場的C位出道之路是不是有點小激動呢?突然想近距離接觸考古文物,想穿越千年一睹古蜀芳華?

《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瞭解一下?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這份金沙遺址博物館展出的“成都考古成績單”,時間跨度達4000年,首次集中展示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包括最新發掘成果、從未展出過的珍貴文物哦!

1.戰國 “成都”銘文銅矛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這件蒲江飛虎村戰國船棺葬出土的銅矛上面用篆書刻著兩個漢字“成都”,它可是目前成都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帶有“成都”銘文的器物,可謂“最早的成都”!

2.新石器時代 象牙鐲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高山遺址的墓地裡埋葬著已知的最早的一批“成都人”。而這個象牙手鐲意味著高山遺址的先民可能已經有了財富和階級的觀念。

3.唐 紙本真言、銅臂釧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這件紙本真言出土時被疊裝在墓主人左手臂佩戴的臂釧內,其上用梵文和漢文書寫真言咒語,具有明顯的密教(佛教宗派)色彩。

4.明 太監墓葬群隨葬品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這是一組明代太監墓葬群,總共42座墓葬,因為太監沒有祖墳可歸,便自行聚集而葬。

5.晚商西周 鑲玉片漆木器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這是古蜀漆器和鑲嵌工藝的傑出代表,也是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壓箱之寶,因為太脆弱,一般不輕易示人,這是它第二次公開露臉,把握機會吧。

趁小金面具去國家博物館參加PARTY 的時間,不妨好好查收一下這份成績單!

文章部分觀點源自於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易立老師

早在2500年前,天府广场便C位出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