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做好的實驗不要扔,好好利用,自家的小孩照樣能笑開了花!

“家裡不要的XX不要扔,裹上蛋液油炸至金黃,隔壁的小孩都饞哭了!”

這是抖音裡很火甚至是出現頻率已經讓人感到微微反感的評論,但其本意呢只是網友們調侃強大的抖友們“變廢為寶”擁有“犀利操作”的視頻

隨著咱們HandyKid三個打卡活動(【21天科學夏令營】【科學藝術在家玩】【STEAM創造力挑戰】)的開展,我們收到了越來越多認真負責且有創意的家長反饋

通過與這些細心的寶爸寶媽們的溝通互動,小編髮現,尤其是在每日主題稍微複雜,或者說是因為環境或材料與教程有細微差別的時候,小實驗不成功的概率很大,但看見咱們用戶反饋裡基本都是成功案例,偶爾也會有人一兩句話帶過自己的失敗經歷,很少有寶爸寶媽完整地記錄自己實驗失敗的經歷,小編看了簡直痛心疾首呀!!

並不完美的實驗同樣具有很多價值呢!所以呢,今天小編就要學習強大的“抖友”,結合各方反饋教教大家如何將效果不理想的實驗“變廢為寶”~

其實也很簡單啦,主要就是注意以下兩個步驟:

一、遇到不成功的實驗,首先不要急著推翻重來

  • 觀察現象

實驗失敗也是需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的哦,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對比出和理想實驗結果的區別在哪裡

——效果不理想的實驗同樣可以鍛煉出孩子的觀察力和感知力

沒做好的實驗不要扔,好好利用,自家的小孩照樣能笑開了花!

像這家,寶貝的實驗雖然失敗了,但是也有記錄並描述失敗實驗的現象哦

  • 思考原因

寶爸寶媽們首先要從實驗環境、使用材料、操作步驟三個方面思考原因並告訴孩子可能是哪個環節與預期不同,並引導孩子們再次操作,要是寶爸寶媽們也不知道原因,一定請誠實地告訴孩子自己也不清楚,並向他們承諾自己會去學習或者再次嘗試找到原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出現的問題發在群裡或者打卡記錄裡和大家討論

——實驗結果不理想並不可怕,運用好了,能激發孩子主動去解決問題的習慣,相反,要是沒有運用得當,留給孩子一種“問題不用解決可以不了了之”的印象就不好了

沒做好的實驗不要扔,好好利用,自家的小孩照樣能笑開了花!

這位家長在多次思考和嘗試失敗後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沒做好的實驗不要扔,好好利用,自家的小孩照樣能笑開了花!

我們團隊成員在看到後也及時給到了幫助回覆哦

二、有始有終,無論失敗與否,實驗的前期準備與後續收尾也很重要

關於這點呢,小編在很多評論裡都看見了寶寶和家長們認真的實驗記錄,但側重點都是在實驗現象和實驗原理的總結上,但其實實驗前期準備和後續收尾也是可以做文章的呢

(一)關於前期準備,以下兩個方面也是寶寶們可以參與的環節哦:

  • 材料選取/替代

每次的DIY除了直接使用咱們HandyKid與教程配套的材料包,寶爸寶媽們在弄懂了實驗原理後也可以自己選擇替代材料,在選材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們有商有量

例:對於《漂浮的小人》這個趣味DIY中,參考教程裡我們已經介紹了油性筆和白板筆由於附著力的不同可能有的不同效果,那咱們在做DIY之前就可以採取先預設好一個效果,然後讓孩子決定是如何搭配油性筆與白板筆來達成預想的效果,自己要畫什麼寫什麼,對於“畫布”的選擇是用光滑的桌面還是瓷盤還是玻璃蓋等,這些都可以讓孩子“自主選擇”“自由發揮”

沒做好的實驗不要扔,好好利用,自家的小孩照樣能笑開了花!

看這家寶貝實驗前的準備就很充分!除了選取材料,連實驗內容(寫的字)都是精心準備了的!

  • 預設方案然後通過實驗對比結果

也是建立在寶爸寶媽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的基礎上,在瞭解了基本原理與創作關鍵點後,寶爸寶媽們可以引導孩子預設幾個方案來操作,自主豐富整個DIY過程

例:《用數學方法剪個心連心》這個DIY裡,咱們已經提示了莫比烏斯環從初階到高階的玩法,實驗前我們可以讓寶貝先預想從三分之一出剪開/從中間剪開等的最終效果是什麼樣,然後讓通過實際動手操作來驗證,這對於引導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很有幫助的

沒做好的實驗不要扔,好好利用,自家的小孩照樣能笑開了花!

像這家寶貝,在家長的引導下先預測了實驗結果,反轉的結果一定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關於後續收尾,除了孩子們認真書寫的實驗記錄,還可以從以下兩點來總結呀:

  • 讓孩子學會收拾實驗器材

從大部分的家長反饋來看,多數孩子都喜歡色素相關的實驗,每次的實驗雖然有趣,但是實驗過後難免搞得到處“花花綠綠”。很理解家長們覺得孩子還小,無法收拾這麼複雜的局面,但其實可以試著讓孩子也參與進收拾“殘局”的過程中,比如幫忙擦桌子,倒掉實驗用水、將實驗用具歸位並擺放整齊等簡單的事情

沒做好的實驗不要扔,好好利用,自家的小孩照樣能笑開了花!

好吧,吃掉它也算是收拾“殘局”的一種方式

  • 除了實驗本身,還可以引導孩子一些其他方面的感悟

比如可以在過程中向孩子灌輸“節約用紙”“環保”“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等培養良好習慣的概念,這些雖然與實驗現象和結果本身無關,但是對於孩子們也是有積極影響的呀

沒做好的實驗不要扔,好好利用,自家的小孩照樣能笑開了花!

看這家就做得很好,實驗中還融入了“廢物利用”的觀念

最終呢,小編寫了這麼多,其實主要還是想表達說,咱們提供了很多親子的小實驗教程和案例,初衷是為了讓各位寶爸寶媽們和孩子們一起度過有意義的時光,寶爸寶媽們沒有必要把做實驗成功當做是一項任務嘛,就算最終效果不理想,但有始有終的實驗過程也能有很多和孩子的互動呀,點點滴滴都是寶貴的記錄。

所以啦,小編在這裡號召也鼓勵各位寶爸寶媽們,就算實驗或者說一些DIY小玩意兒最終沒有成功,也可以將整個活動過程以及自己和孩子的互動與思考反應在打卡里,還可以自己根據理解和自家寶寶的情況,對實驗做一些延展,作為小實驗的設計者,我們不僅喜歡看你們分享孩子DIY成功的結果,同樣也喜歡你們分享出對DIY的思考噠~


HandyKid發起粉絲群啦,私信我“粉絲群”,即可加入一起帶娃做實驗打卡噢!

關於HandyKid

HandyKid專注兒童藝術科技啟蒙,介紹孩子喜歡的趣味科學小實驗、科技DIY項目等,平時也會推薦一些好的讀物和紀錄片。

關注@HandyKid,讓教育更精緻,讓陪伴更優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