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動力不強的寶馬卻爲何擁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呢?

如果在擁有足夠預算的情況下你想買一臺注重操控的車,我想大多數懂車的人都會向你推薦寶馬旗下的車型,尤其是寶馬3系。每一代的寶馬3系幾乎都是同級別中最炙手可熱的車型之一,良好的操控性以及不錯的性價比也讓3系一直以來都被稱為運動中型車的標杆。

看似動力不強的寶馬卻為何擁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呢?

但不知大家發現沒有,作為標杆車型,寶馬3系不僅在操控性上展現出十分優秀的水平,同時在加速性能上也表現的十分優異,在多數情況下甚至能超越功率更高的同級別車型。例如功率僅為135kW的寶馬320i的官方0-100km/h加速時間居然能與功率為192kW的別克君威28T車型相當。雖然3系前置後驅的驅動方式比起君威前置前驅的驅動方式擁有更好的加速表現,但兩者的功率差距可是有57kW啊,而且君威使用的可是9AT變速器。

看似動力不強的寶馬卻為何擁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呢?

如果你覺得320i對比君威不公平的話,我們再將擁有相似車身尺寸以及同樣採用前置後驅驅動形式和2.0L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寶馬330i與凱迪拉克ATS-L相比較。通過對數據的比對我們不難發現兩款車型官方給出的0-100km/h加速成績分別為5.9s和6.2s,寶馬330i要快於凱迪拉克ATS-L大約0.3s。而兩者的功率對比為185kW對上205kW,330i比起ATS-L來說低了有20kW,更加難以置信的是前者的車重是要高於後者。

看似動力不強的寶馬卻為何擁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呢?

看似動力不強的寶馬卻為何擁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呢?

所以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看似動力更小的寶馬居然能擁有更為優異的性能表現呢?難道是因為寶馬擁有十分厲害的黑科技,可以展現出四兩撥千斤的能力?還是通用的變速器與發動機匹配的並不好呢?

其實當我們對比以下兩張汽車燃油消耗量標識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看似動力不強的寶馬卻為何擁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呢?

看似動力不強的寶馬卻為何擁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呢?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第一張標識上寶馬330i的額定功率並非宣傳的185kW,而是206kW。而凱迪拉克ATS-L標識上的額定功率則與宣傳相同,均為205kW。所以在兩款車型的額定功率上,330i甚至還要略微高於ATS-L一些,這也就導致了寶馬330i在加速性能上要好於凱迪拉克ATS-L。

看似動力不強的寶馬卻為何擁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呢?

看似動力不強的寶馬卻為何擁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呢?

看似動力不強的寶馬卻為何擁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呢?

當然寶馬旗下額定功率高於宣傳功率的車型不止寶馬330i,寶馬旗下幾乎所有車型汽車燃油消耗量標識上的額定功率均要高於宣傳功率不少。例如寶馬320i的宣傳功率為135kW,而它的額定功率為150kW;寶馬540i的宣傳功率為250kW,而它的額定功率為278kW;寶馬M4 CS的宣傳功率為338kW,而它的額定功率居然達到了376kW。

那寶馬又為何要這樣做呢?這樣“虛標”馬力的做法難道是一種欺騙消費者的宣傳手段嗎?

看似動力不強的寶馬卻為何擁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呢?

其實寶馬這種做法不但不是欺騙,而是一種十分實在的行為。大家都知道能量在傳輸過程中是有一定損耗的,發動機的功率也不例外。如果我們將市面上的車型均放在馬力機上進行測試的話,大多數車型所得到的功率均要低於該車型宣傳功率大約20%左右。而寶馬旗下車型的測試功率幾乎與宣傳功率相當,這也就是說寶馬向消費者宣傳的就是車輛的輪上功率,而其餘車企幾乎都在宣傳發動機的功率,並未考慮能量的損耗。所以如果按大多數車企的做法來做,寶馬旗下的車型在車輛數據上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