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能吃豆腐嗎?

綠色旗幟


痛風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尤其是在發作的時候苦不堪言,對於痛風患者來說,飲食也重要。來自食物中含有的嘌呤對於痛風患者有著密切的關係,飲食中有些食物嘌呤的含量較高,就成為了食物禁忌。豆製品中蛋白質含量較高,也是大眾喜歡的食物之一,痛風病人能吃豆腐嗎?

豆腐是由黃豆做成的,黃豆中嘌呤含量較高,因此也成為了痛風患者的禁忌食物。而豆腐是由黃豆做成的,既然痛風患者不能吃黃豆,這豆腐主要原材料是黃豆,因而很多痛風患者也把豆腐列為飲食禁忌。

美國的一項針對近千痛風患者12年的跟蹤調查,通過對比他們的飲食習慣、飲食頻率等發現,痛風發作率較高的人群屬於那些日常吃肉類和海鮮類食品較頻率的患者,對比之下,食用植物性高嘌呤食物如豆製品頻率較高的患者,痛風發病率反而會很低。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也發現,食用黃豆類和莢果類(包括紅豆、綠豆、大豆和豌豆等豆類)食品不但不會導致痛風病的患病率,還可能會降低痛風病的患病風險。

痛風病患者並非所有的豆類都不能吃,因為同一類嘌呤含量食物也是有高低區別的。例如,我們平時所說的黃豆、黑豆、豆腐乾等,裡面的嘌呤含量確實相對比較高。但是豆製品與幹豆不同,嘌呤含量卻並不算高。

對於豆腐而言,大豆在製作豆製品之前會用水浸泡,這個過程中便會有一部分嘌呤被溶到水裡,從而降低了其中的嘌呤含量;同時也是因為水的加入而稀釋了嘌呤的濃度,從而使其含有的嘌呤不再那麼高。對於痛風患者而言,只要選對食材,適量吃豆製品是完全可以的,甚至可以替代部分肉食食物。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王桂真,歡迎您關注【王桂真營養師】頭條號,一起聊聊健康,讓我們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營養師


痛風患者要控制血尿酸的濃度,儘管人體自身產生的內源性尿酸佔三分之二,外源性佔三分之一,血尿酸高,並不完全是吃導致的,食物就佔三分之一。

痛風是高尿酸血癥持續存在的結果。當體液中的尿酸鈉持續處於飽和狀態時,在某些條件的激發下,如勞累、酗酒、飲食不節、大魚大肉水產海鮮動物內臟高嘌呤攝入導致血尿酸增加、局部受涼、激動、緊張、高應激狀態、疲勞、運動過度等等,就會導致體液中溶解的尿酸鈉進入過飽和狀態,形成尿酸納結晶,沉積在關節、腎臟和人體的其他組織中,之後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生化過程,引發炎症反應,從而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結節和痛風性腎病等疾病。所以說吃一頓高嘌呤的食物,無異於注射高濃度的尿酸,所以飲食的嘌呤也要注意攝入。

但是痛風膳食配餐的三低兩多:“低熱量、低脂肪、低嘌呤、多飲水、多堅持”,裡面對於嘌呤的限制是放在第三位的。

合理的熱量和平衡的營養才是“王道”,痛風膳食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配餐的第一原則就是:限制總熱量。是正常人推薦熱量的八折攝入,比推薦量低300到600大卡左右。通過每天的運動,把體重減到正常水平,非常重要。 因為如果僅僅限制嘌呤攝入,而忽視總熱量,饅頭米飯水果吃多了(都是低嘌呤)也會碳水化合物超標轉化脂肪,越來越胖,反而對痛風控制不利。如果總熱量和三大產能營養素均衡攝入不超標,減少300到500大卡的熱量攝入,畢竟吃進去的嘌呤是外源性,只佔20%到30%,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你又不會吃很多,偶爾吃一些可口的瘦肉雞肉,豆腐等,也無傷大雅。

傳統的低嘌呤飲食將動物內臟、海鮮、肉類、酒、豆製品等高嘌呤食物均列為痛風患者的禁忌。近年很多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進一步評估了飲食對痛風的影響,明確了動物內臟、紅肉、高嘌呤的海鮮、酒等是痛風的危險因素,儘量避免。而適量禽類、富含嘌呤的蔬菜和適量豆製品(不要大量喝豆漿)對痛風的影響不大。

限制嘌呤攝入主要是限制動物嘌呤的攝入量,而富含嘌呤的蔬菜由於並不明顯增加血尿酸水平,且在健康人體中攝入蔬菜與血尿酸水平及腎結石發病風險的降低有關。2012年ACR痛風指南鼓勵痛風患者攝入新鮮蔬菜。

豆類及豆製品(如豆腐腦、豆腐等)是亞洲的傳統食物,以往認為屬高嘌呤食物,建議痛風患者避免食用。目前研究則發現攝入豆類和豆製品是痛風的保護因素,其可能的機制與豆類促尿酸排洩作用有關。此外,豆類及豆製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彌補限制紅肉攝入帶來的蛋白質攝入減少,還可降低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因此痛風患者可增加攝入豆類和豆製品。豆腐,豆乾,豆皮等豆製品,在加工過程中,去除了豆漿裡大部分嘌呤,嘌呤是水溶性的,在製作豆製品,豆腐,豆乾,豆皮過程中,水分要去除很多,也就去除了很多嘌呤。每天攝入100克豆腐是安全的。但不要大量喝豆漿。每天喝一杯豆漿,在總熱量不超標的前提下是可以的。

關於痛風病人不能吃豆製品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已久。在電視的尋醫問藥欄目中,經常可以看到某專家斬釘截鐵地斷絕了某患者想嘗試豆製品的念頭,在某綜藝節目的知識問答中,豆製品也列入痛風患者飲食的“黑名單”。通過媒體的傳播,看來,這種說法已經家喻戶曉了吧?

其實在“食物嘌呤含量表”裡面,豆製品只是處於需要限量的警示級別罷了。其實,有關學者研究測定食物的嘌呤含量,發現大部分豆類的嘌呤含量並不算太高。而另一個常見的現象也可以幫助豆製品“洗脫罪名”:素食的和尚為了保證蛋白質的供應,首選的食品就是豆類,在素食文化中豆製品的食物幾乎是要頓頓不離的,而事實上,和尚患痛風的比例很小。由此可見,將豆類和豆製品視為“洪水猛獸”並不合理。

但是,在選擇豆製品時,痛風患者可以放心選用豆腐,每天一個小手掌大小的豆腐,100克是可以吃的,前提是總熱量不超標。但不能大量飲用豆漿,一天喝五六杯豆漿當水喝是不可以的。原因在於嘌呤是水溶性強的物質,在製作豆腐時,豆中的嘌呤已“隨波逐流”排走了,成品的豆腐中嘌呤含量已經變少了;而磨製豆漿的過程中,嘌呤則駐留在了豆漿中。同樣是豆製品,豆漿的嘌呤含量可遠勝豆腐好幾倍。

這是痛風配餐供參考,這套450大卡,有50克豆皮。


茄子營養師


痛風一直被認為是吃出來的疾病。這種病痛是由體內尿酸過多積累在關節中形成結晶引起的,而尿酸則來源於嘌呤分解。因此,避免高嘌呤食物,就成為預防痛風發作的重要原則。

嘌呤主要存在於富含蛋白的食物中,大豆也富含蛋白,因此大豆及其製品包括豆腐、豆漿、豆皮等也被列入痛風飲食的黑名單。黃豆、豌豆的嘌呤含量確實很高,每100g分別含嘌呤166.5mg和229.1mg,比肉類嘌呤含量還高。從這個角度看,似乎痛風人群確實要少吃豆類。

但事實是這樣的嗎?No。

以黃豆為例,黃豆做成豆漿後,含水量大大增加,其中所含的嘌呤也被大大稀釋了——日常購買的豆漿中所含的嘌呤大約僅為20mg,1杯濃豆漿約有38mg,痛風人群喝一杯完全沒有問題,但也不能當水喝喲。

大豆做成豆腐以後,每100g所含的嘌呤含量也降到55mg,屬於嘌呤含量較低的食物,完全可以吃,但要注意適當減少其他蛋白食品尤其是肉類的攝入(重點!)。痛風人群以每日每公斤體重1克蛋白質為宜,病情重時可限制在0.8克以內,且以植物蛋白為主(例如大豆蛋白)。

2012年一項研究分析發現:動物蛋白攝入量越高,高尿酸風險越高;而植物蛋白攝入越高,高尿酸風險反而越低。總的大豆類食物食用量與高尿酸風險無關,而且吃豆製品的量與高尿酸風險負相關,即吃的豆製品越多,高尿酸風險越低

——參與研究的上海3978位中老年男性吃豆製品最多的前20%人群,高尿酸風險比倒數20%的人群低1/5。

總結:痛風人群可以食用豆腐等豆製品;但最重要的飲食預防措施是,減少動物蛋白的攝入。


康品君


能吃!之前看了許多文章,大部分都說痛風不能吃豆腐,這說法不贊成。痛風患者是可以吃豆腐和豆漿等豆製品的,為什麼?

首先,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洩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性疾病。痛風可併發腎臟的病變,嚴重者可引起關節破壞、腎功能的損害。所以要積極降尿酸,減少和避免痛風的發生。降尿酸可以通過控制高嘌呤飲食,減少嘌呤的攝入,大量喝水,鹼化尿液促進尿酸的排洩。

飲食控制往往有不少的誤區,常聽人說,尿酸高了,凡是海鮮的蝦子也不能吃,豆製品不能吃,但這些觀點是錯誤的。按嘌呤的含量高低,食物分為高嘌呤食物、中嘌呤食物和低嘌呤食物。飲食建議多吃低嘌呤食物,少吃中等嘌呤食物,不吃高嘌呤食物。少喝長時間燉煮的肉湯、魚湯、雞湯等,禁喝啤酒。低嘌呤食物(嘌呤含量<0.05%):五穀雜糧類、奶類、蛋類、、蔬菜水果;中嘌呤食物(嘌呤含量0.05%-0.15%):

蝦、螃蟹、豆腐、豆漿、肉類、銀耳、花生、腰果,雞肉、鴨肉等禽肉、魚類等,不建議飢餓療法,中嘌呤食物痛風患者要適量攝入;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0.15%):動物內臟、帶殼海鮮、沙丁魚、乾貝、鳳尾魚、蛤蜊、帶魚、豆類、紫菜、麥芽、肉汁、香菇等。黃豆為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0.22%(每百克食物含218mg),這樣的高嘌呤豆類少吃,因此建議不吃黃豆或少吃,但並不是與黃豆有關的豆製品就不能吃,要看嘌呤值!經加工成豆製品其嘌呤值降低(如豆漿0.063%、豆腐0.069%),豆製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記住了,除了多吃低嘌呤食物牛奶、蛋類、新鮮蔬菜、水果,還要適當吃豆製品。豆腐是補充優質植物蛋白的中嘌呤食物,適當食用均衡營養也是不錯的,並不是網上說的豆腐不能吃。再次重複:放心吧,豆腐可以吃


藥事健康


痛風病人可以適量吃豆腐

通過對痛風病治療方法的發展歷程進行分析,可以得出豆腐不會引起痛風病發作的結論。治療痛風病患者的傳統方法之一就是減少病人攝入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但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髮展,這種治療方法的科學性和治療效果的有效性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現代營養學研究結果證明嚴格控制痛風病人飲食中的嘌呤含量並沒有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而其它營養學治療手段如控制體重、限制酒精攝入量、控制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等方法對痛風病人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飲食中含有適量的嘌呤,比嚴格控制嘌呤含量的飲食,可能對痛風病人更有幫助,尤其是那些吃降尿酸鹽藥物也無法控制血漿中尿酸鹽含量的病人,更應該通過飲食攝取一定量的嘌呤。這是因為儘管高蛋白含量的食品含有大量的嘌呤,會增加體內嘌呤的產生,但這類飲食通常也會增加尿酸的排洩,甚至可能降低血漿中尿酸的水平。

由此可見,國外有關豆腐與痛風病的關係的報道中,根本沒有提到過攝入適量的豆腐會增加痛風病人血漿中的尿酸鹽含量的報道,相反,通過臨床實驗證明了豆腐並不會引起痛風病人血漿中尿酸鹽含量的顯著增加,可以作為痛風病人的健康飲食。而國內倒是有相關的文獻報道,但論文中的結論並沒有通過實驗證明,只是想當然的認為豆腐嘌呤含量高,所以會導致痛風病人血漿中尿酸鹽含量的增加,這種結論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也是錯誤的觀點。

痛風病人吃豆腐的優點

根據現代營養學觀點進行分析,豆腐不會引起痛風病的發作,完全符合痛風病人的健康飲食的要求,同時還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豆腐蛋白含量高,有利於促進痛風病人體內尿酸鹽的排洩。

2、豆腐脂肪含量低,能量低,有利於控制痛風病人的體重及血漿中甘油三酯的含量,進而降低病人血漿中尿酸鹽含量升高的風險性。

3、豆腐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滿足現代營養學對痛風病人營養提出的要求,即痛風病人飲食中允許含有適量的嘌呤。

4、豆腐中含有豐富的異黃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低聚糖等營養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具有各種保健功能,如預防和抑制肝功能疾病;預防和抑制糖尿病的發生;預防和抑制動脈硬化;預防和抑制傷風與流行性感冒等。有利於痛風病人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增強自我恢復的能力。



植物蛋白質能降尿酸

研究發現,植物蛋白質有降低發生高尿酸血癥危險的趨勢。測定表明,在豆類食物中,嘌呤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黃豆、五香豆腐乾、豆皮、油豆腐、豆腐乾、素雞。黃豆屬於嘌呤含量比較高的食物,但在黃豆製作成豆腐、豆腐乾、素雞的過程中大量嘌呤會隨之而流失,所以,豆製品中的嘌呤含量反而相對較少。建議痛風患者選擇豆製品的順序是:豆漿→豆腐→豆腐乾→整粒豆,攝入量也應按順序逐漸減少。

豆製品怎麼吃

建議痛風患者適量吃豆製品,是指用其替代魚、肉、蛋類食品,蛋白質和嘌呤總量不能增加,不能在吃魚、肉、蛋之外再加豆製品。比如,在痛風緩解期喝一杯豆漿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注意在喝豆漿的同時,要相應減少魚、肉、蛋的攝入量。

注意,如果早上喝豆漿,其他豆製品食用量還要略減。另外,少吃仿肉豆製品,不吃油炸、滷製等豆製品小零食。

豆製品應吃多少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人每日攝入 30~50 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而痛風患者的食用大豆量要限制在每日30 克之內。



豆腐是老百姓最熟悉不過的傳統食品。它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鈣、蛋白質、氨基酸、卵磷脂等。豆腐可以作出多種多樣的豆製品:如水豆腐(北豆腐和南豆腐)、豆腐乾、油炸豆製品(炸豆腐泡、臭豆腐)、滷煮和熏製豆製品(五香豆腐乾等)、乾燥豆製品(幹豆腐皮)、發酵豆製品(豆腐乳)等等。

面對各種豆腐美食誘惑,作為吃貨的你,怎能忍心拒絕呢?

▌首先,我們看下豆腐是怎麼製作而成的?

豆腐是以黃豆為原料加工製成,在我國有上千年的食用歷史,相傳為淮南王劉安發明並廣泛生產和食用,深受各族人們的喜愛,在我國周邊國家也較普遍。

豆腐的主要成分是水分,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第二版數據,豆腐的含水量約在80%~90%之間,其次為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有較為豐富的鈣(100~150mg/100g)(內酯豆腐除外),還含有少量的一些其他礦物質和維生素。

▌豆腐如此美味又營養,到底算不算是高嘌呤食物?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數據,黃豆的嘌呤含量為166.5mg/100g(不同的大豆嘌呤含量有差異),按照食物嘌呤分類法,食物中嘌呤含量>150mg/100g為高嘌呤食物。此處的數據是指乾的黃豆,豆腐雖然是以黃豆為原料製成的,但其成分已改變,不能簡單地將黃豆等同於豆腐。

黃豆中的嘌呤溶於水,甚至被過濾掉,加上豆腐中含有很多的水分(黃豆的水分含量約為10.2g/100g,而豆腐的含水量高達80~90g/100g,豆腐含水量為黃豆的8~9倍),黃豆製成豆腐後其嘌呤含量已經被很大程度的稀釋掉了,所以豆腐中的含量已經變低(50mg/100g左右)。

這時候和諸如西藍花、菠菜、青椒、香蕉等很多蔬菜水果一樣變成中低嘌呤食物。另外有數據顯示,南豆腐中的嘌呤含量僅有13mg/100g,屬於低嘌呤食物。豆腐乾因擠水更充分,按單位能量計算的嘌呤含量更低。豆漿因為加20倍水打製,其中的嘌呤含量也已經大大稀釋。1杯200ml豆漿僅含嘌呤16g左右。而且在這些工藝過程中,黃豆中所含有的對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有不利影響的草酸也同時被抑制或去除。

所以,豆腐並不是痛風患者的禁忌,可以吃!當然,任何東西都要適量,不可過度食用。

▌吃豆腐會不會引起痛風發作?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鹽排洩減少引起的一種疾病。

由於豆腐中嘌呤的含量並不高,屬鹼性食品,豆腐中的蛋白質有利於促進尿酸鹽的排洩,所以痛風患者完全可以吃適量的豆腐和豆製品。食用豆製品前用水煮,可以進一步減少嘌呤的攝入。同時,豆製品中還富含鈣、鎂、鐵等礦物質,對痛風患者預防骨質疏鬆、保護心臟等方面有益。

▌痛風患者平時該怎麼養護呢?

生活總有些東西,值得分享!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希望能夠點贊分享。

想要知道更多健康知識嗎?一鍵關注,我在這裡等你哦~


汪記膏藥鋪


豆腐有“植物肉”的美稱,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E及鉀、鎂、鐵、鈣等元素,有較強的抗體內酸化作用,還能降低血脂、促進尿酸的排洩,並且大豆製成豆腐的過程中,大部分嘌呤已經流失,因此,對防治痛風有一定的輔助療效,可以適量食用。

豆腐嘌呤:100g/68.6mg

中醫說:益氣寬中、生津潤燥

營養師說:每100克所含基礎營養素

總熱量............................81千卡

碳水化合物.......................4.2克

蛋白質..............................8.1克

脂肪.................................3.7克

膳食纖維...........................0.4克


那怎麼搭配更有益於痛風呢?

豆腐+魚

豆腐富含優質植物蛋白,魚富含優質動物蛋白,二者燉湯食用,補益效果更佳,可為痛風患者提供優質蛋白質。

豆腐+木耳

木耳和豆腐均為健康食品,二者炒食或燉湯食用,可有效降低人體內的膽固醇含量,對於防治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效果。


營養吃法:

1、將鮮豆腐放在淡鹽水中泡半小時之後再烹調,不僅可除去泔水異味,而且烹調時也不易破碎,口感更好。

2、由於嘌呤可溶於水中,食用豆腐時,如果不放心,可以把豆腐切塊後焯煮一下,這樣可以減少其中的嘌呤含量,對痛風患者健康有利。

飲食中的注意事項:

宜:豆腐益氣寬中、清熱解毒,適宜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患者食用。

忌:豆腐性寒,不適宜腎病患者、腹瀉者食用。

下面介紹2道食療方:

1、生津潤燥、益氣寬中的絲瓜燒豆腐

總熱量188千卡 碳水化合物13.9克 蛋白質17.5克 脂肪12.7克

原料:豆腐200克,絲瓜130克,蒜末、蔥花各少許

調料:鹽3克,雞粉2克老抽2毫升,生抽5毫升,水澱粉、食用油各適量

製作:

①將洗淨的絲瓜對半切開,切成條形,再切小塊;洗好的豆腐切開,再切成小方塊;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燒開,加入少許鹽,倒入豆腐塊,煮約半分鐘後撈出待用。

②用油起鍋,放入蒜末爆香,倒入絲瓜塊炒勻;注入適量清水,倒入豆腐塊;加入少許鹽、雞粉、生抽、老抽,煮至食材熟透、入味。

③倒入適量水澱粉,炒至湯汁收濃;關火後盛出,撒上蔥花即成。

2、清腸利便、降低血壓的西芹燒豆腐

總熱量247.8千卡 碳水化合物12.36克 蛋白質15.18克 脂肪16.76克

原料:豆腐180克,西芹100克,胡蘿蔔片、蒜末、蔥花少許

調料:鹽、雞粉、老抽、生抽、水澱粉、食用油各適量

製作:

①將洗淨的西芹切小段,洗好的豆腐切成方塊。

②鍋中注水燒開,加少許鹽,倒入豆腐塊煮約1分鐘,倒入胡蘿蔔片,全部食材煮至斷生後撈出。

③用油起鍋,放蒜末爆香,倒入西芹炒至變軟,放豆腐、胡蘿蔔炒勻,加水、生抽、鹽、雞粉翻動,淋入老抽調色。小火燜煮1分鐘,轉大火收汁,倒入水澱粉,快速翻炒至食材入味。

④關火後盛出裝盤,撒上蔥花即成。


再給你分享一個痛風的食療案例:

蔡xx,男,39歲。右蹠關節及右踝紅、腫、熱痛3d,活動受限,身無寒熱,形體偏胖,納食如常,大便偏幹。1年前曾有類似發作。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滑。血尿酸550μmol/L。診為痛風性關節炎,證屬溼熱毒邪痺阻脈絡,採用神火灸外加一份西芹燒豆腐,囑患者低嘌呤飲食。2天后疼痛緩解,大便暢通,一週後紅、腫、熱、痛盡除。

經驗心得:痛風屬祖國醫學痺證、歷節風的範疇,多因過食膏粱厚味,溼熱內蘊,復感外邪,內外搏結,邪毒滯留,痰瘀互阻,經絡不暢,氣血運行阻滯,聚於肌膚、腠理、肢體、關節,故見猝然紅腫熱痛而發病。應用中醫外治旨在“去菀陳莝”,直接作用於病所,故能調節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從而激發人體正氣,祛邪外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要了解更多的痛風防治秘技,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健康哥吳少峰】一起學習更多方法來防治痛風!


健康哥吳少峰



一、豆製品含嘌呤高,痛風患者是否需要限制?

以往認為豆類食品嘌呤含量不低(每100g的菜豆中含有29.7mg嘌呤),又是所謂的“發物”,可升高血尿酸水平,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因此也被痛風患者視作需要限制的食物。

然而事實上,研究表明,食用豌豆、扁豆及豆類與痛風的發病無明顯關係豆製品(包括豆漿)的攝入總量還與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呈負相關,且有研究認為,豆類食品中含有異黃酮類物質可以促尿酸排洩,有助於尿酸的排洩

即:豆類尤其是豆製品不但不會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反而可降低血尿酸水平,是痛風的保護因素

二、作用機制

雖然豆類食品嘌呤含量豐富,但是具有促進尿酸排洩的作用,且前者的作用遠大於前者的影響。因此研究者綜合考量後得出:豆類食品可降低血尿酸水平。而豆製品是最佳選擇,因為豆製品在加工和存儲的過程中會流失大量嘌呤成分。

所以!不僅不限制,所以,對於腎功能正常的痛風患者,還建議增加豆製品的攝入,如豆腐等。

三、有人說牛奶是“發物”,不能喝?

其實痛風患者可以食用牛奶已是大家公認的。而且牛奶還是痛風患者的主要蛋白質來源。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奶製品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及痛風的發病風險,尤其是低脂奶製品,這與其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酸抵消了降尿酸作用有關。

四、痛風患者都這麼在意高嘌呤,只要不吃高嘌呤的食物,其他食物可以隨便吃?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控制每天嘌呤總攝入量比限制某一種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更重要。如果只強調限制高嘌呤食物,過多的攝入低嘌呤食物,會導致每日嘌呤總攝入量超標,一樣會加重痛風的發展。推薦每日嘌呤總攝入量<200mg。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幫助。


您的點贊 = 我工作室不斷碼字的動力 [手動比心] 。


痛友之家強博士工作室


微脈來回答這個問題:其實豆腐很委屈。

痛風是困擾許多中老年人的一種疾病。痛風來源於體內尿酸的累積,而尿酸是嘌呤的代謝產物。

於是,避免高嘌呤食物,就成了預防痛風最重要的一條原則。

忌口是病人永遠的痛……圖片來源:pixabay

高蛋白食物往往伴隨著高嘌呤。於是,高蛋白的大豆和豆製品,也就被痛風病人以及擔心痛風的高尿酸人群“拉黑”了。2011年發表在《亞太臨床營養雜誌》(Asia Pac J Clin Nutr)上的一篇綜述提到過一項調查,48%的醫務人員也認為豆製品會導致痛風。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幹大豆的嘌呤含量的確很高,每100克中的含量接近200毫克(不同來源的大豆嘌呤含量相差較大)。這個含量比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肉等常見肉類還要高。不過跟真正的高嘌呤食物比起來,還是要低一些。中國人常吃的高嘌呤食物是各種動物下水,比如肝、腰、心、腦、胰臟等,以及野味、鵝、某些魚類(比如沙丁魚、青魚、三文魚等)、扇貝等等。每100克這些食物的嘌呤含量一般都在200毫克以上,像豬腰子超過300毫克,豬肝也接近300毫克。

從這些數字來看,似乎大豆的確是應該避免的高嘌呤食物。但是,人們很少直接吃大豆,一般是做成豆漿或煮熟了吃。在大豆浸泡吸水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嘌呤會溶到水中而被丟棄。而從大豆變成豆漿或者煮大豆,含水量也要大大增加,讓100克豆製品中的嘌呤含量大大降低。比如豆腐,每100克中的嘌呤往往不到70毫克,而煮熟的大豆則還不到50毫克。這些含量,跟西蘭花、豌豆、菠菜、青椒、香蕉等嘌呤含量比較高的蔬果已經差不多了。

因為大豆含有高嘌呤,把豆腐和高蛋白的葷菜並列為痛風患者的“危險食品”,是不公平的。圖片來源:pixabay

2011年《亞太臨床營養雜誌》上的那篇綜述收集了6項流行病學調查,沒有一項顯示食用豆製品跟高尿酸或者痛風相關。而5項臨床研究則顯示,食用大豆蛋白會增加血漿中的尿酸,但增加量不具有臨床上的關注價值。而美國的一項研究則顯示,吃植物蛋白最多的五分之一人群,比吃得最少的那五分之一人群,痛風風險要低27%。

2012年在《營養、代謝與心血管疾病》(Nutrition,Metabolism & Cardiovascular Diseases)上發表的研究則詳細分析了豆製品與高尿酸風險的關係。這項研究統計了3978位上海中老年男性的食譜並檢測了他們的尿酸值。分析發現:蛋白攝入總量與高嘌呤風險無關,但是如果把動物性蛋白與植物性蛋白分開統計,則動物蛋白攝入量越高,高尿酸風險越高,而植物蛋白攝入量越高,高尿酸風險反而越低。進一步分析顯示:

總的大豆類食物食用量與高尿酸風險無關;

大豆食用量與高尿酸風險無關;

豆漿以及從豆漿進一步加工成的豆製品與高尿酸風險負相關,吃這些豆製品最多的五分之一人群,比吃得最少的五分之一人群高尿酸風險低20%。

豆腐的冤屈可以洗清了。圖片來源:pixabay

雖然這只是一項流行病學調查,說明的也只是“相關性”而不是“因果關係”,但結合其他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研究,做出“食用豆腐等豆製品,不增加痛風風險”的結論,還是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