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随着柳武高速、柳梧高速建成通车,象州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更加突显。图为位于象州工业园区内的柳武高速象州大满出口。

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象州工业园区标准厂房。

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象州县丰富的林业资源吸引了一批林产加工企业落户。图为广西最大的办公家具生产企业象州志光家具公司航拍图。

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象州工业产品。左上为新能源电动车,右上为硫酸钡,左下为白厂丝,右下为办公家具。

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象州县主动承接柳州产业转移,一批汽配生产企业落户象州工业园区。图为共通汽配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抓紧生产。

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随着工业兴起,象州近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图为一名女工在象州县丝绸之路公司缫丝车间工作。

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象州工业园区成了造纸企业聚集地。图为龙腾纸业生活用纸生产车间。

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象州猛山港的建成降低了周边工业产品运输成本。

千年古郡扬帆起航 这是你不知道的象州!

象州建起桂中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

象州有着千年古郡的美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以来手工业较发达。象州在汉代就有陶瓷作坊,唐代所产银器、玉器、藤器品质优良,曾作为贡品进贡,宋代著名的“象布”行销各地。

象州工业真正崛起则是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及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六十一甲子,弹指一挥间。从1958年到201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这六十年见证了象州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经过六十年的不断发展,象州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推动力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从7.9%调整到54.9%,工业总量显著提升,工业结构日趋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优势产业集聚发展,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品牌建设成效明显,项目建设硕果累累,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工业体系格局。

坚持不懈抓工业

自1952年县政府出资购买罗秀私营大丰年碾米厂全套厂房设备,兴办全县第一家国营工业企业起,象州县就一直在坚持不懈抓工业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尽管历尽曲折,但成效显著。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大地,象州县抓住时机立足本地资源,发挥重晶石储量大,品位高以及适宜发展原糖生产优势,大力发展采矿及其加工业、制糖业,1978年至1988年,全县工业值由1691万元增长至6142万元(1980年不变价)。

1988-2008年的20年间,是象州工业起步阶段。在稳定提高制糖业、优质米加工、重晶石加工、电力、钡盐化工、有色冶炼和建材生产等工业体系基础上,象州提出了“工业富县”战略,初步建成缫丝、松脂加工、人造板生产等新行业并形成规模生产,使工业经济发展成为象州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1年,象州县吹响了“工业强县”战略号角,象州工业经济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底,象州工业总产值达到126.25亿元,形成了汽配、家具、能源、造纸、茧丝绸、食品加工、林产加工等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六十年来区、市、县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把加强和提高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放在重要位置的结果,是全县上下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取得的成果。

园区建设增动力

象州工业的腾飞,离不开工业园区的发展。2006年10月,象州县石龙工业集中区成立,2011年12月扩展升格为象州县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38.9平方公里,2012年列入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是广西目前面积最大的县级A类产业园区。2015年3月,象州县工业园区入围自治区重点打造30个产城互动试点园区;2016年10月,列入三江口港产城新区规划范围,是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2006年以来,园区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近年来,象州工业园区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企业帮扶服务,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转移洼地,集聚发展活力,园区内建起正华温州工业园、汽配产业园、食品加工园等“园中园”,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整体竞争力。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象州工业园区内的制糖、林产加工等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茧丝绸加工业、生态造纸业、特色农副食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汽车配件加工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

2017年,象州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2.2亿元,同比增长3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96.4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30.1亿元,工业项目实际投资5.4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578万元。

招商引资强后劲

2004年,象州县成立招商局,同年,县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按照以项目为载体,以“小分队为主、以请进来为主、以业主洽谈为主”的思路,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招商引资活动。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随着象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象州县一转“广撒网多捕鱼”“捡到篮子就是菜”的招商方式,将重点放在招引实力雄厚、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的企业和项目上,形成了“热情招商、冷静洽谈、审慎签约、全力落实”新的招商思路。

该县主要选择汽车配件、丝绸深加工产业、林业产加工龙头,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着力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针对在谈的项目,做到严把项目准入关,做到冷静谈判、审慎签约,既要招商,也要选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对于引进的项目,象州县全力以赴做好对接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早落地、快建设、早投产、早见效。优越的投资环境、优化的政务服务,使招商引资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考察投资。

2017年,象州县持续深入实施“1+4”精准招商机制,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成功签约投资50亿元的象郡特色小镇、投资10亿元的铜资源环保再生利用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纺织丝绸产业园首批四家企业等15个重点招商项目;150兆瓦航桂光伏发电项目、温州工业园标准厂房等8个超亿元项目实现开工、竣工,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3.37亿元。

非公经济激活力

《象州县志》记载,1954年,石龙县(含武宣县)有个体工业、手工业户580户(含私营),资本额仅10.89万元,以锻铁、纺织、缝纫、酿酒、木作、粮油加工、腐竹制造、缸瓦制造为主。1979年后放宽政策,城镇个体工业户逐渐增多。1984年起,鼓励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城办企业,从此,个体工业迅速发展,由数户至数十户联办的企业也随之涌现。1990年,全县个体工业企业1762个,总产值1340万(1980年不变价),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83.34万元。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象州县采取放宽政策、优化环境、建设园区等一系列措施,掀起放开搞活的热潮。特别是2017年,提出了“解放思想、改进服务、提高效率”专项整治活动,非公经济有了突破性发展。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达到56家,当年产值达126亿元。

除落实好中央、自治区有关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各项鼓励、优惠政策外,近年来,象州县还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象州县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象州县中小工业企业信贷引导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象州县2016年开展“工业提质年”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县本级配套相应的“惠企贷”资金,大力开展“惠企贷”工作,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放开市场准入、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形成有利于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治、市场、社会环境。同时,该县通过搭建党委、政府与企业、商会沟通协商的平台,构建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非公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入开展以“守法诚信、坚定信心”为重点的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教育培养,增强非公企业发展后劲。

消息来源 | 来宾日报

审核|方 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