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用的是汉字吗,朝鲜历史上的文字跟汉字有哪些渊源?

攧不动

朝鲜目前使用的文字叫做谚文,是一种表音文字,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并不相同。然而,谚文的产生,可以说离不开汉字;而朝鲜,或者韩国的文字,在历史上都和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现在,汉字在朝韩的学术领域都占有者很重要的地位。

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开始使用汉字。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明代正德年间,此时朝鲜的国王被称为世宗大王,他发现汉字对于一般朝鲜群众而言,是在是很难学,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发音和书写时分开的,而朝鲜语和汉语又是两个不同的语系,无论从语法还是构词等方面,由此造成了朝鲜的文读不相匹配。于是,世宗大王根据汉字的结构,创造出了一种表音文字,谚文。

看朝鲜或韩国的谚文,可以发现,其横平竖直,和汉字有很大相似之处,但很多只是将汉字的某些部首单独拎出来,赋予其特定的发音,如此一来,老百姓只要学会了谚文,就能够将自己所说的话根据谚文来拼写出来,就如同汉语拼音,学了基本的声母和韵母之后,即使不认识汉字,也能根据读音拼写出来,比如“汉字”两个字,即使你不会写,也可以根据拼音拼出“han zi”.

当时世宗大王颁布了训民正音,其全文如下:

“国之语音。 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 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

简短的几个字,说明了他制定谚文的原因。而最初,谚文的作用也不过是和现代的汉语拼音相同,即对汉字进行注音。因为朝鲜语中很多词语都是汉字词,发音和汉语很像,所以韩国民众用谚文来注音。而此时的韩国知识分子和上层,依然普遍使用汉字。明清时期,朝鲜的使节都可以和中国的知识分子进行笔谈,即使互相听不懂语言,但是通过汉字,其可以进行无障碍交流。

一直到20世纪,日本占领朝鲜半岛,强迫朝鲜进行去汉字化,谚文开始大量使用。到二战结束后,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朝鲜的金日成,韩国的朴正熙分别在5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废除汉字的运动,于是乎,到今天为止,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其汉字已然不多见。

但是,朝鲜在上世纪60年代陆续恢复了汉字教育,其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可以掌握1500个汉字,而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可以掌握3000个汉字。之所以要恢复汉字,还是因为表音文字存在着局限性。

由于其汉字词汇的数量大,而其谚文的发音组合有限,所以很容易出现发音相同而意思相异的情况或者同音异形的情况。比如朝鲜第一夫人的名字 ,之前一直译作“李雪珠”,但朝鲜官方发布的译名却是“李雪主”;更重要的是,在法律这种力求用词严谨的领域,谚文的书写会造成表意不清,因为有太多的概念发音相同而意思不同,为了表示准确,必须用汉字进行标注。

目前,韩国和朝鲜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恢复汉字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