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刚一断气,嘉庆为何选择在大丧之日诛杀和珅?

用户82967643892


嘉庆杀和珅有千万个理由,但选择在乾隆大丧之日动手,只因为此时是诛杀和珅的最佳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走完他漫长的人生,享年89岁。同天,嘉庆便以下旨命和珅为治丧委员会会长,令和珅和他的死党福长安昼夜轮守殡殿,寸步不离,和珅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无法调动兵权,束手无策。嘉庆此举等于夺去了和珅的军政大权。

紧随着嘉庆立马调兵遣将,动用自己亲信接管之前和珅掌权的军机处和户部。

七天后,正月初十,和珅被大内侍卫包围于乾隆棺木旁。

正月十三,嘉庆公将和珅二十条罪状公布于众,并下旨查抄和府。

正月十八,在众卿大夫排山倒海的控诉和举报下,和珅被廷议凌迟处死,但念及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大臣的建议,改赐家中自缢。



和珅结束了他在朝中呼风唤雨的生涯。而嘉庆扳倒这位权倾朝野的大臣仅用了半个月。

试想,如果不是借着乾隆葬礼的由头,嘉庆估计再没有机会稳住和珅,而如果想要扳倒这个自己忍耐多时的眼中钉,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轻则时间上没有定数,重则引发无辜生命受到牵连,自古大权易主多少需要人血来铺路。

而嘉庆为何要杀和珅,我想无非几个主要缘故:

、权倾朝野,天下只知和珅而不知嘉庆;

乾隆八十四岁禅位嘉庆后,传位诏书表明:“凡军国政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很明显是不想放权。但此时皇上已老眼昏花,口齿不清,很多时候他说的话都需要多年的挚友和珅进行“翻译”。所以嘉庆临朝时,旁边不仅坐着太上皇乾隆,和珅也在旁边站着,下边大臣们三跪九叩后便听乾隆发言,而和珅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清就照自己想要的意思“翻译”出来,完全成了一个摄政王,彼时和珅在朝中有“二皇帝”的称呼。



此外,和珅手中握有军机处大权,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朝中大多人都已被笼络,可谓权倾朝野,嘉庆焉能不惧之?

对于这动机,嘉庆也毫不掩饰,他于杀和珅几天后给江西巡抚的奏折中批道:“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和珅,不知有朕,实出万不得已”

二、和珅多次打压嘉庆恩师,嘉庆怀恨多时

嘉庆虽被诟病资质平庸,但其人怀仁柔政,特别是私底下对人,可谓谦谦君子,对于恩师朱珪,嘉庆是又敬佩又感恩的。

可是和珅却三番五次在乾隆欲升任朱珪时进谗言,打压朱珪,使朱珪难现报国之志,而朱珪在被打压后自然泰然自若,毫无愤恨,令嘉庆对其忠心更加敬佩,也更加憎恨和珅。所以嘉庆在得知自己妹妹固伦和孝公主被指婚与和珅儿子丰绅殷德时,恨得吃不下饭。

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在乾隆眼皮底下狂贪暴敛多年,其财富已不是嘉庆能估算的。我们可以肯定和珅的敛财是经过乾隆默许的,乾隆为人挥霍无度,喜爱面子,私人金库想来存粮不多,到了老年,完全只能靠和珅孝敬,这点跟嘉靖与严嵩有点像。



但是,乾隆完全没想到和珅能贪这么多钱,多到总财产是一个大清十五年的税金。嘉庆观察和珅多年,早早暗中收集和珅贪赃枉法的诸多证据,对其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

乾隆在位时的挥霍早让大清变成了烂摊子,挖下的洞只能由嘉庆来填。扳倒和珅,这个洞就填了不少。

种种缘故,嘉庆焉能不杀和珅?又因种种限制,他只能于乾隆大丧之日解决和珅。


微影窥人生


两个原因。

第一,嘉庆对和珅已经忍无可忍,多一天都不想等待了;第二,乾隆大丧之日,正是抓捕和珅的天赐良机。

和珅为何受到乾隆重用?野史的说法是,和珅与乾隆喜欢的一个逝去的妃子长得特别像。乾隆爱屋及乌,便对和珅特别垂青。

事实并非如此。和珅确实是一个能臣。他一步步从底层爬上去,靠的是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当然也包括讨得乾隆圣心欢喜的能力。

和珅本是一名普通的大内侍卫。一次偶然的机会,得以随侍乾隆的御辇之旁。活该他运气好,恰逢乾隆兴致不错,随口说了一句“虎兕出于柙,是谁之过欤?”。

这句话出自《论语》。其他的侍卫都面面相觑,连意思都听不懂。只有和珅缓缓答曰:典守者不得辞其咎。

乾隆一瞧,这个侍卫不简单,居然懂《论语》。从此对和珅大力提携。这才有了后来如日中天的和中堂。

成为乾隆最宠爱的重臣后,和珅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一方面极力打击其他大臣,一方面在暗地里搜集其他大臣的不利材料,以要挟他们。甚至,他连乾隆的儿子们的材料都搜集。

和珅做的这两件事都得罪了嘉庆。

比如,嘉庆的授业恩师朱玉圭,就曾受到和珅的打击。甚至差点牵连到嘉庆。这让嘉庆早就对和珅恨之入骨。只是乾隆活着时,他碍于乾隆的颜面,不好动手罢了。

乾隆死后的第二天,嘉庆终于动手了。

这的确是个好时机。因为作为乾隆的宠臣,和珅自然要在大内替乾隆皇帝守灵,不能随便出入。这相当于被嘉庆软禁在了灵堂之内,切断了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要知道,当时的和珅可是兼着九门提督,手里有兵权。如果在他的府里抓他,他可能会调兵进行反抗,如此一来就麻烦了。

嘉庆趁着和珅替乾隆守灵的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布了他的大罪,把他抓了起来。

本来,嘉庆是要让和珅承受凌迟之刑的——可见嘉庆对和珅有多恨。后来,由于和珅的儿媳、嘉庆的妹妹——十公主的求情,嘉庆才赐他自尽,给他保留了一个全尸。


趣谈秘史


这得从和珅和嘉庆两人之间的关系讲起。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是清朝中期、乾隆朝中后期的权臣。他精明能干,通过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由其长期担任领班军机大臣,还兼任内务府总管,并拜为文华殿大学士。此外,乾隆还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与还是十五皇子的嘉庆结下了梁子。

在乾隆八十大寿的时候,也就是1790年,嘉庆的老师朱玉圭刚好六十岁。嘉庆写了一首诗庆贺老师六十大寿,诗中将朱玉圭和父皇的大寿连在一起, 而且还写到朝廷等待着他担任要职。和珅获闻后,如获至宝,以为可以用这首诗来扳倒危及自己地位的朱玉圭。于是,他将嘉庆写的诗拿给乾隆看,并说嘉庆和朱玉圭之间的不正常关系,很有野心。果然,乾隆听后大怒,将朱玉圭降职。要不是大臣说情,嘉庆也会受到惩处。于是,嘉庆和和珅便结下梁子。嘉庆也开始韬光养晦,搜集整理和珅的大量罪行。

1795年,乾隆决定传位给嘉庆,自己当太上皇,和珅便开始心惊胆战,因乾隆终将老死,新皇帝掌权只是时间问题。这时候嘉庆也因乾隆还在,所以未敢对和珅轻举妄动。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初四日,嘉庆就罢免了他的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的职位,并将他的党羽全部软禁起来。初五日,颁布征求朝政意见的诏书,鼓动群臣弹劾和珅罪行。初八日,定下他二十条罪状。三天后赐死。嘉庆在乾隆大丧时期就治和珅死罪,这种突然袭击让和珅及其党羽措手不及,防止兵变。此外,还因和珅当权期间,朝政吏治腐败,乌烟瘴气,民怨沸腾,嘉庆亟需进行改革。所以,和珅也就成了嘉庆改革替死鬼。


国家人文历史


因为嘉庆皇帝忍受够了,内心焦躁,实在是等不及了。

乾隆老皇帝名为太上皇,退居二线,实际上大权独揽。嘉庆三年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得成全父亲那个不愿意超过祖父康熙皇帝在位时间的美名。

嘉庆心里苦,但不能说啊。

自古无情帝王家,嘉庆皇帝对父亲没什么感情。所谓父慈子孝是做给吃瓜百姓和朝野上下看的,这是仪式上的表率。

乾隆驾崩之后,嘉庆总不能否认皇阿玛吧,故而必须拿权臣开刀。新朝新气象,和珅作为宠臣,行为跋扈和结党营私也来源于皇权,这个人人畏惧,曾经在百官头上拉屎的白面小生终于要倒霉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嘉庆皇帝打算扳倒查办和珅时,树倒猢狲散,和珅的党羽纷纷加入弹劾和珅的团队。这就是人性,也是理性,为官之道不过如此罢了。御史放风,朝臣纷纷上褶子,弹劾和珅大奸臣,把持朝政,贪污舞弊,残害忠良,民怨沸腾,天地不容,简直是十恶不赦。竟然还在给老皇帝守灵期间打盹,更是大不敬。

嘉庆需要发泄,百官对和珅的怨气,也需要发泄。在查办和珅这个过程中都发泄了,就是所谓的纾解民怨。

给罪人找一个理由太简单了。目前流传的和珅贪污了多少钱,大部分不靠谱,甚至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和珅的经济问题。赶紧坐稳脚跟,杀一儆百,是新皇帝登基的首要问题。而且,需要朝野表态,通过诛杀和珅党羽,树立一个新气象。不得不说,和珅客观上也是皇权的一颗棋子。

虽然说,棋子有大有小,尘埃也有抱团成泥和随风飘散。

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至于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微不足道。打倒和珅不是为了钱,国库里再缺也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主要是和珅威胁了新君权威,成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死不行了。一些人说乾隆故意不查办和珅,留给嘉庆,纯属一厢情愿,你要是皇帝,你愿意自己人立马被清理?

简直是笑话。嘉庆治国是庸才,守成尚且不足,何况创新兴除利弊。但是,在处理和珅这件事情上可谓完美,无缝衔接,恰到好处,令人惊叹❗️

不株连广泛,是查办和珅案的原则。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你说嘉庆聪不聪明?只是,权术有余而胸襟能力不足罢了。

历史传讯社,秉持原创,期待评论和宝贵点赞👍!您的支持和关注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历史传讯社


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是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的钦定继承人,清朝一等忠襄公、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钮祜禄·和珅是乾隆帝晚期最得宠的大臣,这种关系决定了两人必然存在矛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悦史君认为,嘉庆帝与钮祜禄·和珅亮牌,从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去世后,嘉庆帝宣布了钮祜禄·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就能看得非常明白。

第一,提前献殷勤

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嘉庆帝被乾隆帝正式册立为皇太子。

而这里,有一个细节被嘉庆帝抓住了:“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

钮祜禄·和珅提前一天给嘉庆帝玉如意,显然意有所指,但这样的举动,让嘉庆帝很不舒服,以至耿耿于怀。

第二,不遵守宫规

我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密,尤其涉及到皇家的,更是非常讲究。

针对这一点,钮祜禄·和珅也漏出了马脚:“骑马直进圆明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大罪二”“乘椅桥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大罪三”等。

圆明园和大内,都是皇家禁地,钮祜禄·和珅作为臣子,是不能放肆的。

第三,女人

后宫里的女人都是皇帝的,无论是宫女还是嫔妃,都一样。

钮祜禄·和珅作为高官,妻妾不少,但有一个却出了问题:“取出宫女子为次妻,大罪四”。

第四,欺君罔上

皇帝最忌讳的,不是这个官员不清廉或者平庸,而是不说实话。

钮祜禄·和珅这方面的把柄不少:“於各路军报任意压搁,有心欺蔽,大罪五”“上年奎舒奏循化、贵德二贼番肆劫青海,和珅驳回原摺,隐匿不办,大罪九”等”。

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做打算,乾隆帝年纪大算了,嘉庆帝可不行。

第五,不尊重乾隆帝

乾隆帝对钮祜禄·和珅可谓恩宠异常,但后者对年迈的他,却不那么尊重。

嘉庆帝点了两个地方“皇考圣躬不豫,和珅毫无忧戚,谈笑如常,大罪六”“皇考力疾批答章奏,字迹间有未真,和珅辄谓不如撕去另拟,大罪七”。

这种目中无主,显然是皇帝不能忍的。

第六,自作主张

就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样,皇帝当然不希望大权旁落,但钮祜禄·和珅却多处埋坑。

悦史君给大家看看:“兼管户部报销,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大罪八”等。

第七,挑战皇权

皇帝的至高地位怎么体现,当然就是他的各种专属优势,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逾越。

但钮祜禄·和珅这方面做得很差劲:“

所钞家产,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大罪十三”等。

第八,贪财夺利

虽然清朝官场黑暗,但大的贪渎做法还是皇帝不能忍的。

钮祜禄·和珅的排场有点大:“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等。

第九,约束下人不力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这个也是要看达到什么程度。

钮祜禄·和珅家是有样学样,也是挺吓人的:“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馀万,并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

……

到了这个地步,悦史君认为,嘉庆帝想要树立威望,钮祜禄·和珅就成为必须快刀斩乱麻的对象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1、可能出于孝心,嘉庆深知他爹离不开和珅,为了不至于老爹在另外一个世界抓瞎,所以就急急忙忙把和珅送过去了。2、可能是对老臣的保护,这当然是矛盾的,一方面和珅对乾隆确实是忠心耿耿,一方面也干了不少天怒人怨的事,乾隆晚年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矛盾已经很尖锐了,只不过都有盼头,嘉庆估计反正保不住和珅,不如趁早自己下手,嘉庆可以主动掌控局势,和珅能得个好死。3、可能是让和珅背锅,和珅的超级财富是通过很多途径获得的,要说没有乾隆的帮助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和珅就是乾隆的打工仔,也是被处理掉的一个原因。4、当然是为了钱,当时的国家需要钱。5、可能为了收拢人心,看和珅的财富就知道他的手下得有多黑,结果可能是不是有清官不知道,贪官都会恨他,跟他混的贪官怕也只能得口肉汤喝,收拾和珅变得绝对正确。


今天你贪了多少


做官难、难做官,坐上清官难上难,不是穷、就是贪,一不小心就玩完!


大家好,欢迎来到有书君说历史。在今天这个短暂的历史小段里,我带着大家穿越一趟大清朝看看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交接班时期的情况吧。


在近代史里我们都学习过,清朝时期从鼎盛到衰败就是乾隆年间开始的。但是这个真怨不着嘉庆,还是乾隆把国败得差不多了才交给嘉庆的。



嘉庆皇帝虽然接手时年纪不大、根基不牢,但是他洞察力很强,能看的出这国家的动荡腐败。所以,在太上皇刚闭眼马上就干掉一个重臣。谁呀?和珅!


和珅这么有名的人物如果不详细介绍一下那真是太对不起他了。虽然他是个反面教材,但是对乾隆帝还是很忠诚的。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出身于世家大族,受过良好教育(历史上受过良好教育的不是武功高,就是钱多,反正没提过多有文化。反倒是诸葛孔明这样的“村夫”和姜尚这样的“渔夫”才能呼风唤雨,保国家N年太平)。他的先辈们为清朝迁都做过很大贡献,因此被赐世袭三等轻车都尉的官职。



和珅算是很有才学的人(BOSS:你刚刚说家教好的没提过多有才啊?有书君:这个……主要是奴才掐指一算……BOSS:我一脚送你千里之外!)他擅长汉、满、藏、蒙四种语言,并且饱读诗书、对绘画和琴艺也有研究。在其20岁左右之时继承了三等轻车都尉的职务,开始了他的官场之路。


和珅这个人野心比较大,虽然没有造反篡位之心,但是也不满足三等轻车都尉之职。起初他三观挺正的,想借助科举考中,更进一步。但是怎奈当年题出的太偏,没复习好,结果想法落空,没考上。


后来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成功的引起乾隆爷的注意。


乾隆对和珅是极其信任和大力提拔,前后短短八个月时间就从任户部右侍郎提干到镶黄旗副统领了。和珅的仕途如开挂一般,手中权势越来越大,最后基本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开挂的人生从乾隆四十年到嘉庆四年都是顺风顺水的,但是没想到乾隆帝驾崩之后的大丧之日,他也跟着翻车掉沟里了。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之日,牢里的死对头们(估计大部分都是被他弄进去的)都用枯草丢他,大骂和珅狗官。没关几日被嘉庆匆匆赐死,结束了贪婪的一生。


介绍完这个重要人物之后,我们再回到主题。为什么嘉庆要如此匆忙,在父亲大丧之日处死和珅呢?原因只有四个字:杀鸡儆猴!


和珅这个人除了野心大,还不懂的收敛和低调。前面我们说嘉庆皇帝洞察力很强,在训政之时已经发现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透着一股腐朽气息,整个大清朝就是浮华示人。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乾隆在世时嘉庆不敢动和珅,等太上皇驾崩之后,嘉庆迎来机会借他以平定白莲教不利为借口处死。处置掉这样一个嚣张跋扈、权势滔天之人,整个朝廷自然动荡不安。为了安抚所有人,嘉庆声明:朕只看这个胖子不爽,其他人不予处罚!



就这样,为了整顿朝廷,警示百官,嘉庆急匆匆诛杀了和珅(和珅:我冤啊,那么多人比我胖的、吃的多的、不干活的都没死,我怎么先挂了?我不服,我要加戏!有书君:算了,算了,你的便当里已经不少肉了,一边好好吃去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乾隆驾崩,在大丧期间杀死和珅更能说明嘉庆斩杀和珅的迫不及待。

其实,说嘉庆迫不及待的杀和珅,这也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嘉庆皇帝在杀和珅的时候,还隐忍了三年。

这并不是因为和珅太厉害,而是因为嘉庆当了三年没有实权的皇帝,因为嘉庆上面还是太上皇乾隆,太上皇手中才有真正的权力。

而乾隆活着的时候,嘉庆是不能够动和珅的,因为乾隆对和珅好像比对嘉庆还好。

和珅深受乾隆的信任,和珅在乾隆一朝担任过很多要职,而且和珅的长子还娶了乾隆的闺女,大臣兼皇亲国戚。

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将手中的权力交给了嘉庆,这时候和珅仗着自己有乾隆做主,对嘉庆也是肆无忌惮,依旧网罗群臣,贪赃枉法。

这让嘉庆皇帝很看不惯,当太上皇乾隆死掉的时候,掌握实权的嘉庆开始全力办理和珅了。

即便是在大丧期间,嘉庆也不在乎,他把和珅囚禁起来,并搜罗其罪行,最后和珅在乾隆死后的半个月也死掉了。

虽然嘉庆处理掉了和珅,得了一些财富,但是嘉庆在位期间并没有做出多大贡献。

嘉庆在位二十五年,除了铲除和珅挣了很多钱外,之后他并没有多大作为。

乾隆时期,清朝就已经走下坡路了,嘉庆并没有革除父亲在位时的各种积弊,也就是从乾隆开始,大清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总之,还是开头的观点,在大丧期间斩杀和珅,显示了嘉庆的迫不及待。


史家吟唱


乾隆皇帝去世十五天后,嘉庆就下令赐死和珅,赐死的理由乱七八糟加起来一大堆,主要的罪责就是和珅贪财,是一个大贪官,因此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虽然说和珅贪污不少,据说后面从和珅家里查抄出上千万两白银以及大量的名贵珠宝,但是嘉庆皇帝有必要去为了这些钱去查处和珅吗?和珅贪污的钱财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不少,可是对于大清帝国的皇帝,五湖四海都是嘉庆的,他根本就不会把这些银两放在眼里。


嘉庆杀和珅无非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给百官立威,让百姓称赞颂扬嘉庆。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在乾隆眼里是能臣,在他嘉庆眼里却是奸臣。

乾隆皇帝虽然在去世的三年前就把皇位传给了嘉庆,但是却一直没有把实权给嘉庆,嘉庆这三年里过着十分憋屈。而和珅知道这一点,还是整日往乾隆那去,丝毫没想着要讨好这位新皇帝,这也是嘉庆要杀和珅的原因之一。


麦地传奇


和珅也可以算是权倾天下。对于这样一个大利益集团,要把他扳倒是很难的。假如处置不慎,甚至可能会危及朝廷。逼急了,造反也未必不行。毕竟和珅也有兵权,还兼任九门提督。

因此选择这么一个时间把他扳倒。出其不意,一举拿下。天下人都认为不会在这个时候处置他,这个时候反倒是最好的时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