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贵为“一代天骄”的大中专生竟沦为困难群体

曾经贵为“一代天骄”的大中专生竟沦为困难群体

大中专毕业生包分配按理是上世纪的事儿,然而维权的持续深入以及最近随着人大伍继红事件的发酵,这个群体开始为媒体所关注。

伍继红,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1994级学生,1998年大学毕业。伍继红是90年代末广大未分配大中专生的代表,她的遭遇亦可谓是广大未分配大中专生现状的缩影。

曾经贵为“一代天骄”的大中专生竟沦为困难群体

有必要一说的是,90年代的大中专生的入取率绝非现在的大学入取率可比。那时高等教育用时髦的话说是精英教育,现在充其量只能说是普及教育,自然与当下大学入取率动辄百分之八、九十不可同日而语。伍继红能考上中国人大,称之为“天之骄子”丝毫为不过。那时考上个大学或者中专,对于普通人家而言绝对是光宗耀祖鲤鱼跳龙门之举。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教育体制分配制度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伍继红入学前是国家承诺包分配的,等到毕业时国家只用一道“纸令”(不包分配)便把广大大中专生打发了。

毕业后,伍继红参加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在笔试中伍继红充分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一举通过笔试且排名靠前,然而却在面试环节遭淘汰,个中缘由估且不论。之后伍继红辗转到广东、天津等地寻找工作机会,却四处碰壁,最终对考公务员绝望。后来的日子伍继红先后在教育机构、项目工程以及服装厂打零工,日子可谓过得十分艰辛,加上两次失败的婚姻,使得伍继红成了拿着名校大学文凭的普通打工者。

在热衷于同学聚会炫富的当下,伍继红的同学莫然发现少了一个人——伍继红,于是四处寻找,当看到伍继红的现状时他们又惊呆了。最后通过媒体,伍继红的事迹被曝光了,与过往不同的是伍继红火的不是她的成功,恰恰是她的失败,伍继红的失败同学称之为“掉队者”。然而以笔者看来,伍继红是广大未分配大中专生现状的缩影。

我曾在《十八年前,我中专毕业》一文中写道:

伍继红的经历与遭遇充分表明了那个年代大中专生命运的不济,原本他们都是佼佼者,却不幸沦为社会的最底层。有人把她的失败归因于她的六个孩子,有人认为她的失败是个人的问题。听惯了成功学鸡汤的普罗大众们自然习惯于成王败寇的思维逻辑。

一个顶着人大光环的才女,毕业若干年后过着普通下层的生活,却成了巨大的失败。这固然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改革的阵痛,是广大未分配大中专生们在遭遇改革,由计划经济时代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境遇之一。

市场它是丛林,自然有它的丛林法则。这几届大中专们的悲哀在于用体制(计划经济)的教育模式培养,却直接被弃之于体制之外。

伍继红们的头顶还有人大的“光环”,而那些初中成绩一流即被早早地“收割”的中专生们却不这么幸运了。伍继红故事不是个案,如伍继红一样,挣扎在底层的中专生数以万计。

我也是中专毕业,也有过与伍继红相似的遭遇,相信当初千千万个与我一样被取消分配的大中专都有类似的遭遇。只不过有些人靠着数倍于常人的勤奋,靠着些许的幸运,成功了。然而大多数者仍然过着伍继红这般最普通下层的生活,这与他们最初的念书时的期望有若天壤之别。

曾经贵为“一代天骄”的大中专生竟沦为困难群体

当下,未分配大中专生散落在全国各地,他们已近中年,都是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曾经他们都是“一代天骄”,在最灿烂的青春年华选择早日建设祖国回馈家庭,无奈却遭此变故。很多未分配大中专人仍在孜孜不倦地奋斗着,却依旧改变不了限入贫困的命运。以某地财政救助群体为例,已明确将“90年代未安置大中专毕业生”纳入救助范围,不知对未分配大中专而言是喜是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