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療法即將開始 三伏貼三伏灸共治冬病

“三伏”快到了,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中醫科瞭解到,最近前來諮詢“冬病夏治”的貼敷灸療法的市民日漸增多,這種傳統保健療法受到不少市民青睞。 據悉,該科室針對重慶的氣候溼氣重,體質寒溼較,容易患風溼免疫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加上喜歡吃辣椒,容易患消化系統疾病,特自制四大類貼敷類型的藥物,通過醫生辯證選穴位進行治療,以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今年除了常規的“三伏貼”療法之外,針對過敏體質市民,還準備了“三伏灸穴”療法,針對兒童異於成人的特殊體質及嬌嫩的皮膚,科室主任徐梓輝教授和晉獻春教授還特別調配了兒童專用敷貼。

“冬病夏治”三伏療法即將開始 三伏貼三伏灸共治冬病

什麼是“三伏貼”、“三伏灸”

“三伏貼,是一種膏藥,如銀行卡大小,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徐梓輝主任指出,在夏天農曆的頭伏日期貼在後背一些特定部 三伏貼位上,據信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膏藥相應的穴位,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

“三伏灸穴”,就是將複方中藥研末後加入少量薑汁或蜂蜜等賦形劑製成小藥餅壯,於夏季三伏天在特定穴位上隔此藥餅用艾柱灸的一種間接灸療法。這療法儘可能避免出現高過敏反應,讓易過敏人群也能嘗試“冬病夏治”這一療法。

“三伏貼”、“三伏灸穴”作用機理

“三伏貼”、“三伏灸穴”作用機理共分為穴位作用、藥效作用和綜合作用三大類。

穴位作用:運用敷貼療法刺激體表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可糾正臟腑陰陽的偏衰,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對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產生良好的、溫和的治療和調整作用,從而達到以膚固表、以表託毒、以經通髒、以穴驅邪和扶正強身的目的。

藥效作用:藥物直接敷貼於體表穴位上,藥性透過皮毛腠理由表入裡,滲透達皮下組織,一方面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另一方面可通過經絡的貫通運行,直達臟腑失調、經氣失調的病所,發揮藥物"歸經"和功能效應,從而發揮最大的全身藥理效應。

綜合作用:敷貼和灸穴療法是傳統針灸療法和藥物療法的有機結合,其實質是一種融經絡、穴位、藥物於一體的複合性治療方法,既有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藥物本身的作用,幾種治療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補充,共同發揮整體作用。

兒童最好貼兒童專用敷貼

小兒具有“生機蓬勃、發育迅速”、“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生長特點。明代兒科聖手萬全提出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腎常有虛,心常有餘,肺常不足,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三有餘,四不足”理論。總而言之,小兒有易虛易實的體質特點。針對兒童異於成人的特殊體質及嬌嫩的皮膚,該中醫科在徐梓輝教授和晉獻春教授指導下特別調配了兒童專用敷貼。其選用芳香清透中藥為主,更適合兒童使用。

三伏貼什麼時候貼 ?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貼的最佳時機,若錯過了這天,頭伏內無論哪天貼,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來的二伏、三伏對應的日子貼敷就行。每10天貼1次,最好是連續貼3次,為1個療程,並且連續貼3年。三伏貼一般在頭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時以前貼完藥餅。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是午時,中醫認為此時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張開,若剛貼完藥餅,藥力最容易滲透到體內。

三伏貼的時間:

預 貼:2018年07月07日-2018年07月16日

一伏:2018年07月17日-2018年07月26日

二伏:2018年07月27日-2018年08月05日

三伏:2018年08月06日-2018年08月15日

加強:2018年08月16日-2018年08月25日

“冬病夏治”三伏療法即將開始 三伏貼三伏灸共治冬病

哪些病算“冬病”?

中醫認為,冬病主要指人體受寒氣侵襲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見的如反覆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鼻炎、關節炎等。這些疾病呈明顯的季節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減輕。

冬病有兩大特點:1.患者為平素陽虛體質的人。多表現為面色蒼白、怕冷、四肢冰涼、自汗。2.疾病症狀遇寒加重。如80%的哮喘患者都屬於陽虛體質,入冬以後,咳嗽、喘憋的程度都明顯增加,此時,應“急則治其標”,先控制咳痰喘的症狀,等到夏季再採用溫陽散寒的中藥外敷祛除伏痰、扶助陽氣、增強體質,使冬季症狀減輕,或不再發病。

冬病夏治為何選三伏?

從入伏第一天起,就意味著一年中氣溫最高、天氣最熱的三伏天正式登場。這時,利用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隨之生髮漸旺,體內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運用補虛助陽藥或溫裡散寒藥物,天人合一,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這也是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的原因。夏季人體氣血流通旺盛,藥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易恢復和扶助人體的陽氣,加強防衛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注意事項:

為確保療效,一般藥餅須貼4~6小時。剛貼上去時感覺涼涼的,稍微過一會兒,局部會有發癢、發熱,一定要貼過午時,如果無特別不適,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皮膚比較敏感的患者,需仔細觀察敷貼過程中皮膚的反應,若灼熱刺痛、發癢發熱明顯,則應及時取下藥物。

藥餅貼好以後最好不要進空調房間,因為遇冷會使毛孔收縮,影響藥物吸收;也不要運動,出汗會使固定藥餅的膠布脫落,最好在陰涼的地方或適當地用電扇微風吹拂。藥餅取下後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輕輕吸乾。

三伏貼期間有忌口嗎?

專家指出,三伏貼期間要慎用辛燥食品,以防傷陰。夏季氣候炎熱,易傷陰液,而辛溫香燥之品容易導致燥熱內盛、暗耗津精,所以應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鮮桂圓、荔枝等。同時忌大量服用寒涼食物。天熱人容易貪涼飲冷,若大量進食寒涼食物,則易致中陽受損、脾胃虛弱,甚至損傷一身陽氣,輕則腹瀉腹痛、噁心嘔吐,重則造成長期難治的陽虛。

此外,還需慎食大量肥甘滋膩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溼,溼熱之邪易侵襲人體,若服用大量高熱量、高糖的食物,則易導致內外溼熱之邪合擊人體。

哪些人不能貼三伏貼?

冬病夏治並非人人適用,因此應該慎重選擇這種治療方法,否則不但不能治療疾病,反而會因使用助陽的藥物,耗傷陰液,引發其他問題。中醫治療講究辨證論治,同一種疾病,會有不同的徵型,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氣虛損型、陰液虧虛型等多種證型,而只有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通過冬病夏治能獲得療效。因此,患者需要在三伏天到來之前去醫院就診諮詢,看自己是否適合。另外,下列人群不能貼三伏貼: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患者,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或患有接觸性皮炎的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妊娠期婦女,3歲以下的幼兒。

伏前灸已經開始了,還請記得抓住這個三陽相加的時機,養好自己的身體,讓您的身體有一個質的變化!詳情可諮詢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中醫科專家醫師。

聯繫地址: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門診大樓二樓中醫科

預約電話:68774294/68763541/68774690

通訊員 李春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