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爲何作死偷襲美國?

二戰時日本為何作死偷襲美國?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向位於中蒙邊境海拉爾以南200公里的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大規模試進攻,企圖佔領西伯利亞,奪取其奇缺的石油資源。但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

這時的日本,戰爭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資源石油主要從美國進口。

二戰時日本為何作死偷襲美國?

1940年希特勒要求日本和德國同時對英作戰,日軍驅逐了所有在華的英國僑民,奪取了英國在華利益。這一做法直接影響了英美兩國的利益。

南京大屠殺,以及日軍在中國犯下的其他暴行,讓美國對日本開始貿易禁運,尤其是石油。日本侵華戰爭最初計劃是快速滅亡中國,沒想到遭到中國軍民的奮勇抵抗,軍用原料極度缺乏,如果沒了石油,軍艦隻能拋錨。面對美國的貿易禁運,日本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從中國撤軍,和美國搞好關係,一個是繼續侵略中國,迅速滅亡中國,奪取重要的戰爭所需的原料,物資。另外日本也把目光瞄向荷屬東印度群島,那裡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二戰時日本為何作死偷襲美國?

日本計劃,如果消滅掉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可以迅速南下,並且佔領荷屬東印度群島,獲得大量資源。美國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重新建立海上艦隊,才可以和日軍交戰。如果佔領了整個東南亞,日本認為完全有實力和美國交戰。

但對珍珠港的奇襲,炸燬了美軍在珍珠港的所有軍艦,但美軍的航空母艦當天都不在珍珠港,有的是運輸士兵去中途島等地,有的回到了美國本土。而相比被擊毀的軍艦,航空母艦更是作戰的主力。

二戰時日本為何作死偷襲美國?

第一輪打擊,消滅的都是美國的軍艦,飛機。珍珠港的石油儲藏倉庫,維修站,船廠,潛水艇碼頭等都幾乎完好無損,假設美軍的航空母艦也都被擊沉,日軍可以發動第二次攻擊,把這些設施全部摧毀。

日軍沒想到美軍可以很快地恢復海上艦隊,對日軍進行致命的打擊。中途島海戰後,美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