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李桂莲“点菜成金”,罗甸菜农很幸福

“我们的新模式新技术能实现一年‘三季四收’,一亩地种出‘四亩’的效益,让大家都能‘点菜成金’。”8月23日,在《贵州蔬菜产业科技扶贫“321”模式示范推广》项目培训会现场,贵州省首席蔬菜专家、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李桂莲一句话激起了所有参训人员的兴趣。

培训会上,李桂莲与省园艺研究所的专家,大力推介现代高效种植模式,围绕春白菜、茄子、南瓜等果菜品种,从栽培环境、播种、育苗、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多个角度对参训群众进行培训。来自坪寨、保上、兴隆、罗化、祥脚等村的一般种植户、种植大户、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企业法人等80余人参加培训。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李桂莲“点菜成金”,罗甸菜农很幸福

李桂莲正在授课

“我从头听到尾,还作了录音。”龙坪镇坪寨村的刘仁礼了解四季豆反季节栽培技术后,表示收获很大,准备先试种2亩土地。

“罗甸是贵州的天然温室,气候优势得天独厚。”李桂莲告诉记者,1979年9月,她带着自己选育的“希望一号”番茄种,第一次来到罗甸时,看到的这里的群众饭都吃不饱,生产生活极为艰苦。但这里冬春热量条件好,气候资源得天独厚,她在心里暗下决心,要搞蔬菜工程,把这里变成蔬菜之乡,把致富的希望带给贫困群众。

刚开始只有0.2亩的试验基地,取得群众信任后面积慢慢扩展,1981年增加到766亩产量48.6万公斤产值14万元,1988年增加到1.45万亩产量233.4万公斤产值898.3万元,2018年,全县蔬菜种植规模达28.52万亩次,产量达45.56万吨,产值达14.97亿元,纯收入达9.98亿元。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李桂莲“点菜成金”,罗甸菜农很幸福

陶莲正在授课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李桂莲“点菜成金”,罗甸菜农很幸福

文林宏正在授课

“她是红水河畔女财神。”近40年的“蔬菜人生”,李桂莲与已和红水河畔的人民群众已经结下了深情厚谊。在她的努力下,蔬菜产业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沫阳镇的胡天英成为了全国劳动模范,逢亭镇的毛成根成了媒体点赞的“蔬菜支书”,龙坪镇罗化村贵平合作社的负责人余健成立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如今李桂莲已76岁高龄,但是她仍然牵挂罗甸群众,每年都要到罗甸开展蔬菜种植培训,帮助群众用科学技术种植蔬菜。李桂莲告诉记者,蒙江电站、龙滩电站建成后罗甸县境内许多低海拔的土地被水淹没,可用于发展反季节蔬菜的土地面积逐年减少,现代高效农业是必经路径,“321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记者了解到,“321模式”是根据不同地区海拔与温度等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高效种植模式,可实现年亩产值3万元、2万元、1万元目标。

“罗甸可以保2争3。”李桂莲认为,多年来罗甸县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现在形成第一季度种植冬春反季节果蔬类,第二季度种植水稻,第三季度种植秋冬反季节果蔬,第一季度还可以采用“果蔬+白菜”的套种,形成了全年“2季反季节果蔬+水稻+套种白菜”的全年三季四收的高效种植模式。

“经李桂莲老师的推荐,我们实现了高效种植,收益增加了,我们很幸福。”罗化村贵平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健告诉记者,2015年该合作社开始使用“果蔬+白菜”的套作模式,实现了“全年三季四收”,周边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跟着尝试套种模式,来自逢亭、边阳、沫阳等镇的7家合作社统一采用套作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李桂莲“点菜成金”,罗甸菜农很幸福

培训现场

来 源 | 罗甸县新闻办

作 者 | 姚元梅 肖家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