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都說房價高買不起 卻總有人爭相買房?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帖子:都在說房價高,買不起,等降價再買,實際卻是總有人爭相買房,稍微有點錢的,買了一套就想買第二套,到底都是什麼人在買房呢?

為何都說房價高買不起 卻總有人爭相買房?

小編通過部分網友分享的經歷和見解,發現從經濟能力上講,市場上買房的大致分這麼幾類人:

1、經濟能力強的土豪

這第一種,不是工廠老闆,就是企業高管,或者是拿著安置補償金的人,資金雄厚,買房對於他們來說不僅是為了住,還有理財投資。

網友A說,自己剛畢業那會,覺得房價太貴了,誰能買得起,工作之後才發現,自己才是單位裡最窮的人。。。

公司裡有兩套房子的人不在少數,有的還在郊區買了別墅,就連跟他一起入職的應屆生,一個月工資才5000塊錢,靠著家裡舊房的補償款,不僅買了房,還買了價值百萬的車,人家畢業後住在高檔公寓裡,自己擠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合租房裡,房租漲100塊都覺得肉疼。

小A認為,之前之所以會覺得房價高買不起,是因為周圍的人多為跟他一樣的工薪階層,僅憑工資收入買房自然是壓力山大,換了工作換了圈子,新圈子裡的人除了工資,還有諸如股票、投資等額外收入,資金更加充足,這些人買房的投資屬性大於居住屬性,對於普通白領才說,簡直就是實力碾壓。

不是大家都買不起,而是你沒遇到對的人。

2、家裡一起出錢,幫忙還房貸的人

為何都說房價高買不起 卻總有人爭相買房?

第二類人,經濟能力一般,但是出於“安居樂業”的傳統觀念,總覺得買了房才算有自己的家。

網友B說,四五年前的時候,當自己還在圖書館為微積分發愁,已參加工作的男友就開始斷斷續續地在各種場合說起了買房這個詞。

小B所在的城市樓市,在幾年前的時候還比較平淡,當地人掌握著比肩一線的人均儲蓄,在經濟發展低於其他省會城市的情況下,收入相比房價並沒顯現出多少優勢,當地人買房的熱情並不高,可也免不了有住剛性需求。

畢業後,兩人開始商議結婚事宜,男方家裡拿出了多年積蓄要支持兒子買房,小B家見狀,拿出了本屬於她的嫁妝錢,兩家人一起買房,產權證上寫了兩人的名字,小B母親私下跟她說,光靠咱家那點錢買不了太好的房子,這樣不僅壓力能小些,還能留下個共同財產,萬一有個什麼情況,還能有個補償。

小B對此倒是無感,買房後,父母還幫忙還了一段時間貸款,伴隨著收入的上漲,首套房的貸款壓力逐漸減小,她才漸漸發現,靠兩家、幾代人積蓄共同買房的家庭不在少數。

這類就是所謂的 “早期N個錢包”家庭,也是較為普遍的一種買房形式,換做是現在的話,恐怕即便一家人勒緊褲腰帶還房貸,幾年內都未必能緩過來呢。

不過,對於小B來說,他們自認是慶幸的,再晚幾年不一定什麼樣了呢。

3、賣掉舊房換房的人

已經有一套房,由於家庭成員的增加或者孩子就學等原因,需要賣掉第一套房換成第二套。這類人,經濟能力可能不如第一種,但多少也比第二類強點,畢竟靠第一套房套現基本能抵消部分首付,壓力相對小一些。

網友小C說,雖然覺得房價挺貴,但是孩子到了上學年齡,為了下一代的教育,一家人決定賣掉房子,換成學區房。只是以現在的經濟情況,只能買面積比現在房子小的學區房,月供8千,交房後把學區房租了出去,一家人租了一套更大的房子住,學區房房租和公積金抵消了一些月供和租房金額,壓力尚在可承受範圍內。

這要在以前,小C堅決不會租房住,可現實擺在那,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4、膽子大借錢負債買房的人

最後這一類,純屬於“打腫臉充胖子”,自己本身沒那麼多錢,看著周圍人買房,自己也眼熱,不惜透支借錢買房。

網友D說,周圍很多同事都買房了,還增值了,自己也有了點閒錢,他總覺得錢拿在手裡不值錢,還是買房子保值,手握不到10萬塊錢,跟各路親戚朋友借了個遍,還透支信用卡、借網貸,一半多的首付都是借的,欠了一屁股債。

他也知道這樣不好,可是自己也沒房子,也是剛需啊,都是房價太高才逼得他這樣的。

這答案乍一聽,似乎也沒毛病,因為早期確實有一批買房的人也是靠著這種“賭一把”的心態,利用高槓杆從一套房變成多套房。只是,在現在的背景下,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閉著眼買房都能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豪賭”玩不好,就有可能陷入債坑。

無論是哪一種人,大家都有各自的目的和需求,有時候嘴上說買不起的人未必真買不起,而是價位沒有達到預期,房價真降了,可能又要猶豫了,房價漲了,沒準也不覺得錢不夠了,懷著一種能買到就是賺到的心態,就算借錢也要抓緊搶入,就是這樣表裡不一。

有的是迫於現實需求和房價上漲的壓力,再貴咬牙也要買,至少,短期內大家對於房價上漲的預期很難輕易改變,尤其是大城市、地段好、戶型好的房子不缺買房人,在你為籌備首付金髮愁的同時,有人都不帶猶豫地全款拿下。

長運妹兒提醒:無論是買房還是貸款,都要合理規劃,理性消費,當然,選擇正規的辦理機構,可避免眾多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