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化」真的要誤國了嗎?

化妝水乳、塗上防曬,是不是再塗點遮住痘印、展現更好膚色的BB霜——如果你身邊的男性出門前精緻打扮一番,你能接受嗎?

“娘化”真的要誤國了嗎?

“這不是很‘娘’嗎?”而不管你能不能接受,男性美妝已經成為商家敏銳嗅到新的商機,男性正在異軍突起,成為美妝行業的新貴。同時,這也引起了“娘化現象”的熱議,有人甚至發出“少年強則中國強,‘娘化’的國家會失去前景和希望”的慨嘆。

而這一現象背後是否折射出了怎樣的性別觀?女性是否“買賬”男性的“娘化”?娘化真的會誤國嗎?記者採訪多位專家,瞭解背後的社會文化現象。

“娘化”真的要誤國了嗎?

《唐人街探案3》中男扮女裝的劇照

街採:

男生打傘化妝,年輕人更容易接受

記者走上街頭,隨機採訪多位路人,看看他們怎麼回答。採訪發現,絕大多數人身邊很少有男生化妝、打遮陽傘。而年輕人對於男生化妝的接受程度要高於老年人。

蔣女士 23歲:男生化妝可以接受

“娘化”真的要誤國了嗎?

“我的偶像正是易烊千璽,而自己對於男生化妝也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走路太女性化。”

李先生 碩士在讀:只有和女朋友在一起才會打傘

“娘化”真的要誤國了嗎?

“只有和女朋友一起時才會打遮陽傘,其他時候不會,更不會化妝。我覺得男生化妝有點講究,我比較隨意,覺得男生皮膚黑一點也無所謂。男生化妝,我覺得只是圈子不同,我不反對也不支持。”

沈先生 29歲:我不打傘也不化妝

“娘化”真的要誤國了嗎?

“個人有個人的想法吧,我不打遮陽傘,也不會化妝。講話陰陽怪氣、動作扭捏才算是‘娘’吧。”

崔女士 27歲:我寧願我老公不修邊幅

“娘化”真的要誤國了嗎?

“我不能接受我老公化妝。我寧願他不修邊幅也不想要他化妝。如果不是職業需要,男生還是不要化妝吧。”

張先生 63歲:要這樣我會教育他的

“娘化”真的要誤國了嗎?

“我家男孩子從來不會化妝打遮陽傘。如果這樣子我肯定要教育他的哎!”(記者問:“您覺得這種行為是‘娘’嗎?”)“肯定的哎!”

韓女士 45歲:男子漢應該有擔當

“娘化”真的要誤國了嗎?

“我家兒子從來不會這樣,我也不會接受的。這樣不像一個男子漢,男子漢應該很陽剛、有擔當。”

男性女性“應該怎麼樣”

是性別刻板印象

那麼什麼是“娘化”呢?人民日報在評論中稱,“娘化”現象,一般指男子穿著女性服飾或進行裝扮後達到女性化外貌。他們大多為擁有標緻五官的年輕男性,在穿上女裝後常常帶有很強的萌屬性。

“娘化”真的要誤國了嗎?

某流量明星男扮女裝

“那男生夏天打傘遮陽、平時化妝算‘娘’嗎?”儘管給“娘化”進行了定義,但根據該定義很多人還是不清楚如何界定。記者採訪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鄒農儉,他認為男生夏天打傘、平時化妝只是一種審美的需求,並不能由此就簡單判斷這是“娘化”。

“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對男女兩性有一種刻板的印象,男生陽剛、女性陰柔是符合社會主流的認可標準。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如此一刀切地簡單判斷。”

有網友認為:“娘化不只是外表,更是內在(的表現),很多男人懦弱沒有擔當不負責任,這才是最要命的娘化。

女性氣質=柔弱、沒有擔當

“娘化”難掩陳舊的性別觀

懦弱、不負責任、沒有擔當……這一類貶義詞歸於“娘化”二字,南京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周培勤並不認同。“其實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娘化’這一詞本身也是一種對女性的歧視。因為帶有女性氣質往往和軟弱、不能承擔等貶義聯結在一起,女性的男性化(比如“女漢子”)接受程度略高於男性的女性化,後者往往不被認可,也往往更容易被批判,這反映了一種陳舊的性別觀。

”周培勤說道。

而“娘化”並非新的社會現象。“80年代的帶有貶義的‘奶油小生’到現在常說的‘小鮮肉’現象,都和‘娘化’有著相似的特徵,包括皮膚細膩、相貌精緻、注重修飾等等。”這些都是一種帶有“長得好看、演技不行”意義的標籤,與形容女性的“花瓶”類似。

曾有一個男學生提出一個疑問:“為什麼男生大夏天打傘就要受到歧視?”周培勤認為,不管是為了毒辣的太陽下防曬,還是正常的護需求,甚至是眼線、唇彩等化妝的要求,都是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個人的選擇,我們無需去譴責。

“娘化”真的要誤國了嗎?

男生打傘|網友圖

“她經濟”強勢崛起

顏值圈粉的“小哥哥”不再稀奇

“新浪愛問醫生”在微博上發起了“你認為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娘化現象’的出現?”的投票,截止8月15日下午4點,有5千多人參與,記者發現不少人認為這不過是“男性開始注重形象”,佔比為35%;有26%的人認為是“社會觀念的進步”;近21%的人認為是“價值觀不同”。另外有12%的人認為是“二次元文化的影響”,只有5%的人認為這是“與性教育缺失有關”。

歷史學者劉勃告訴記者,儘管“娘化”現象傳統社會已經產生,但現代社會對娘化的欣賞,確實不能簡單看作傳統復興,這要聯繫背後的關鍵力量:消費主義。

“這十幾年來,怎樣迎合和製造女人的消費慾,市場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成熟的生產、營銷體系。於是有個問題,當男人願意在自己身上花錢的時候,你怎麼服務他?這個體系還幾乎一窮二白。”劉勃說道,於是近些年,市場將目光放在了還未開發的男性消費者身上,將消費功能細化來吸引男性。

有網友認為,男性的這些消費正是在迎合女性的審美。有網友認為,‘娘化’是因為小姐姐們喜歡陰柔美,自然有人願意變成這種類型被喜歡。對此,周培勤說隨著國民消費力的上升,女性的消費力增長帶動了“她經濟”的強勢崛起。年輕秀氣的男星粉絲往往主要是女性,而女性的消費力反過來助推熒幕上產生更多靠顏值圈粉的“小哥哥”。

無需過於恐慌“娘化”

但影視行業“娘化”會更“看臉”

“社會應該尊重他們的行為,而非對其指指點點。當代社會給了個性的張揚的空間,個體不用看別人的臉色,隱藏自己的個性。”鄒農儉認為,這畢竟是少數人的審美選擇,不是主流,無需為此過度恐慌,“這是多元化的社會應當給予的尊重。”

而社會學家、性學研究者李銀河不僅不覺得男性應該“怎麼樣”,而且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抨擊過性別刻板印象。“傳統社會大多對男女兩性的氣質做出嚴格區分,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經常被認為是兩種對立的氣質,比如男人應該陽剛,女人應該陰柔。……

性別刻板印象是對豐富多彩的人性的壓迫,不但是對女性的壓迫,也是對男性的壓迫。”

有網友十分贊同李銀河的觀點,也有網友表示:“無論是娘化,還是女漢子,都是個體的充分自由,男性可以表現的女性化,女性也可以男性化。性別區分的標準本來就是很模糊的,難道說表現的娘化就不是男性?表現的漢化就不是女性?在這個越來越開放的時代,我們不能拘泥於一種標準判斷。為何男性不能柔弱一些?你可以選擇強壯高大,但是你不能阻止別人的模樣。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

儘管認同多元化時代應當尊重個體的選題,但周培勤還認為,影視行業裡的“娘化”還是應該要批判的,因為會帶來“顏值高過演技”的印象——只要顏值夠高,演技也可以不重要——這會讓這個時代更加“看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