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加速!”伴隨著周圍響起陣陣加油聲,列兵小沈最終以10分整的成績成功入圍連隊短跑尖子組。副連長張柏洋拿著成績登記表,高興地說道:“連隊從起初的僅有3人進入尖子組到現在的12人,我這個軍體教員當的很有存在感啊!
軍體教員:軍事體育訓練教員的簡稱,是伴隨著軍事體育改革而產生的指導部隊軍事體育訓練的群體。這個群體的目的在於精細化基層訓練,抓好體育訓練和作戰技能訓練的結合。
可是,作為新生事物,軍體教員該如何發揮作用?又該如何高效開展軍事訓練提高部隊戰鬥力?且看第71集團軍某旅的軍體教員們各顯神通。
合成營作為我軍的新生作戰力量,兵種要素齊全,任務區分明顯,如何為遂行不同作戰任務的官兵量身打造軍事訓練計劃?是大膽革新?還是按部就班?作為某合成營副教導員兼軍體教員的孟傑,也曾一度“糾結”,千里行始於足下,他利用以前在院校軍事訓練積累的鮮活經驗,制定訓練計劃,徵求各連隊軍體教員的意見,最終在全營形成以“實戰化”組訓模式和“模塊化”訓練方式為主的訓練方法,備受全營官兵歡迎,軍事訓練成績一路向好。
“以前訓練的薄弱環節是什麼?大綱規定考什麼就練什麼,忽略了課目間的關聯性。”軍體教員張柏洋認為,訓練科目之間有著“牽一髮動全身”的必然關係,比如說渡海登島400米障礙,速度、耐力、力量、靈敏缺一不可,為解決類似的問題,張柏洋仔細推敲,查閱大量資料,總結出了小秘訣:把訓練科目拆分開,一環一環的練,先零後整,先易後難,逐步把科目練實練精練明白。
為了提高戰士們的訓練熱情,張柏洋還在連隊設立了“火力杯”比武競賽,每週小評比,每月大評比,在連隊營造出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訓練熱情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列兵小羅身材臃腫,耐力極差,是連隊出了名的“拖油瓶”,身為軍體教員的陳建森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主動向連長請纓,負責小羅的一對一訓練。陳建森結合個人經歷和訓練經驗,首先幫小羅樹立起信心,然後從跑步動作、落腳要領、呼吸節奏一步一步帶著小羅訓練,並耐心細緻地解答小羅訓練中遇到的各種疑惑。一個月後,在連隊組織的三公里測試中,小羅第一次甩掉了“倒數”的帽子,成績進入了中等水平。
“別看戰士們現在這麼信任我,當初可不是這樣。”陳建森笑著說道。原來他剛走上軍體教員的崗位時,就遭到了官兵們的質疑:“練那麼多科目,考核又不考”、“部隊這麼多年訓練經驗,還不如一個軍體教員啦?”……作為連隊新任軍體教員,他的心裡也犯了嘀咕:“怎麼才能讓戰士們相信我呢?
為了連續跟蹤測量官兵們高強度訓練完後的心跳次數,陳建森精心繪製出計時跑心率測試折線圖,並帶著各排負責人分析排裡每個人的訓練情況,為每個戰士都制訂出了一份體能訓練“專屬套餐”:上肢力量較弱的戰士,成立單槓小組;爆發力不足的戰士,組建百米小隊;耐力較差的戰士,設立五公里小組……幾周的“科學訓”下來,戰士們的成績得到顯著提升。
“我不敢!”看著木馬前急哭了的戰士小俊,軍體教員王東已經習慣,因為小俊的表現實屬正常反應,新大綱剛實施時,這小小的木馬可難倒了不少英雄漢。輕車熟路的王東一針見血地分析出,小俊是典型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知道癥結所在後,王東便開始對小俊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小俊一步一步訓練。從扶著過,到最低高度的嘗試,再到正常高度,小俊在王東不厭其煩的引領下逐步克服了心裡的恐懼,最終成功完成了木馬跳的一到三練習。
“能讓戰士們心無顧忌的參與到訓練中是我們身為軍體教員一直追求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王東專門建立了連隊訓練心理庫,實時更新記錄不同階段每個戰士的心理變化。同時建立“心聲”信箱,掌握官兵的心理矛盾,並逐一回信解答,用鼓勵的話激發官兵參訓熱情。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有了這些基層軍體教員的努力,在改革強軍的大潮中,這群“老槐樹”精神傳人定能緊隨強軍步伐,淬火打勝仗的硬本領。
閱讀更多 亮劍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