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上的「莊家」到底是誰?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最容易迷茫和煩悶的就是看不淸未來市場大方向的時候。為什麼散戶投資者會在短線的追漲殺跌中慢慢消磨意志,判斷力和執行力會逐漸衰退,以至於最後被市場拋棄和遺忘?筆者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看不淸大格局,摸不透當前和未來處於大週期的哪一個階段。這些投資者輸就輸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關注到大盤和個股一時的波動,而看不到市場總體的運行規律和格局。試問一下,如果能判斷出當前正處於新牛市的初期,那麼,眼下再多的折騰又算得了什麼呢?

A股市場上的“莊家”到底是誰?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當回頭看時,這些折騰也僅僅是小浪花而已。如果嗅到了牛市最瘋狂時可能隱含的風險氣味,那麼面對“最後的晚餐”時,你是否會多一分淡然,少一分冒險呢?答案是肯定的。這並不是要我們精準地去預測底部和頂部,市場上沒有神仙。但是,要想成為笑到最後的贏家,就必須要學會抓大概率的事件。說白了,我們無法預測到最低點和最高點,但是,我們能把握住底部區域的機會和迴避頂部區域的風險,這就足矣。主力由於操作的都是巨量資金,其一進一出都能對市場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因此,投資者要想在市場的多空博弈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先人一步。而想要做到“嗅覺”靈敏,本質上來說就要把握住市場的大趨勢、大方向和大格局。瞭解主力的意圖

主力最需要的就是投資者去關注他,這樣他所做的所有動作才會有意義,如果沒人注意和沒有跟風,那麼他的股票就不可能換手,紙上富貴終究換不到真金白銀。因此,主力總會在市場上不遺餘力地表現,以便更好地獲得市場的認同。以前主力為了吸引人氣跟風,會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進行宣傳,通過製造各種氛圍的K線組合來吸引市場。就目前來說,隨著網絡交易的盛行,股票K線圖和漲、跌停板已經成為主力與市場溝通的主要方式。

事實上,主力也希望中途不斷有人換手,以提高市場參與者的平均持倉成本,從而達到股性活躍好進出、高成本持股者能穩定股價的作用,所以,主力並非一味地拒絕散戶跟風。當投資者在到處尋找莊股時,主力往往也在積極運作,希望市場其他投資者能夠關注他的股票,能夠及時跟進。

通過盤中買賣雙方的交易記錄,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以下四種信息:

(1)市場本身的交易信息,比如盤面上顯示的開盤價和收盤價,大家都能看得到;

(2)主力想要告訴人們的真實信息,比如股票異常跳空高開,是主力想告訴人們股票要漲;

(3)主力想要告訴人們的虛假信息,比如股票正放量上衝,但該成交量是主力對敲而成的;

(4)主力不想告訴人們的信息,比如不想告訴人們股票高開放量之後,見勢不好就會下跌。

因此,投資者在看盤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什麼是真信息,什麼是假信息。所謂假信息,往往就是那些主力不想告訴給你的信息,也就是股價即將運動的實際方向。

一隻股票,真正的莊家有3個人:一個是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者法人,這些法人機構不乏資金雄厚者,投資額上億元,甚至高達數十億元,他們既已進入股市,就不會僅僅滿足於賺取點投資收益,很可能加入到坐莊的行列。

一個是機構或者是專業的投資公司,目前國內已有多個大型企業集團成立了專門的投資運營機構,像著名的紅塔集團、德隆集團。

還有一個是這隻股票的執行思路設計者,他們專門從事證券業務,股票的發行由其承銷,證券監管部門、上市公司是他們的業務歸口單位,信息最為靈通,操作最為專業。

不過,目前個人大戶聯合,這樣的莊家比較多,中國經濟多年來的持續發展,誕生了一大批先富起來的人,有些人成了擁有上億甚至好幾億元的超級富翁,大戶聯手,資金最多可達到數十億元,這樣就可以放心地坐莊了,當然了,中國股市上,有一個超級有錢的莊家,基本上是想要多少錢,就有多少錢,是誰你懂的。

他們是怎麼操縱股票的呢?舉一個例子,某些上市公司業績下滑,股價一路下跌,這個時候,上市公司老闆非常的憂慮,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家著名的採購商,找過來了,提出要購買公司所有的庫存,這個時候,老闆會把情況告訴給公司管理層,公司員工也會知道,然後自然這些人就會傳給自己的朋友,這個時候公司股價就會慢慢上漲,當上市公告公佈這個消息之後,股價立馬漲停了,可能後面有幾個漲停。

A股市場上的“莊家”到底是誰?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其實莊家早就進來了,當這個上市公司股價一路下跌的時候,市場的一些私募基金經理就已經通過與上市公司高管的私人或者什麼關係已經瞭解了公司的狀況,在股價下跌中開始慢慢收集了籌碼,策劃了這一切,之後因為公司人員消息外洩,股價開始回升,一些資金慢慢進來了。

在股市中,主力或莊家會經常把股票通過分類、包裝賣給搶購的散戶,再不好也能賣出,他們會根據市場變化、投資者的心態、國家政策變化,把幾千支不同的股票分出不同類別並賦之予相應題材,人人稱絕,致使每次均有股民踴躍購買。

要想不上莊家的當,投資者一定不要買股價處於相對高位,或者說已經股價翻倍的股票,即使出現眾多的利好消息,也不能進入,即使進入了也要迅速離開,僅僅只能限於短線交易,也不要去介入反彈一波高點低於一波,處於下降通道的股票。

到底要以怎樣的思路來選股呢?股民選股的思路現狀又是怎樣的呢?記得幾年前炒股票的時候,大家看走勢圖只有一樣,那就是綜合指數走勢圖。幾乎所有投資者的買賣決策,當時都是建立在對綜合指數走勢的判斷上。雖然我們買賣的並不是指數本身,但當時這種看指數炒股票的方法卻是十分有效。 現在,如果仍然像以前那樣只看指數來炒股票,就常常會落到“賺了指數賠了錢”的地步。事實上.當上市公司越來越多的時候,投資者的注意力越來越分散,很少有某隻股票得到大眾一致的關注。投資資金的分散導致個股齊漲齊跌的局面不再出現,而少數有題材有莊家的股票則由於投資資金相對集中而出現大的振盪,從而為炒作者帶來許多機會。選股看股性

股性也就是股票的個性,市場上通常用一定時期內一隻股票股價的波動特性來衡量該股股性是否活躍。一般來說,股性取決於企業經營狀況、分紅派息方式、股本結構、題材是否豐富、二級市場供求程度以及地域特性等方面的因素。

1)從企業的經營狀況看,可分為強勢股和弱勢股。所謂強勢股,即氣勢超過一般的股票。在一段時期經營業績優良的個股必然是強勢股。當大勢處於跌勢時,強勢股往往跌幅甚微,甚至持穩不墜;當大勢處於盤整階段時,強勢股能保持堅挺;當大盤處於升勢時,強勢股上漲衝擊力總是最強的,而弱勢股則恰恰相反。可見,選股要選強勢股。

2)從分紅派息方式看,如果一個公司既有較強的股本擴張能力,盈利又能跟上股本擴張的速度,則投資者不僅可以獲得股價波動的利潤,而且能獲得穩定的投資收益。一般來說,從資本公積、稅後利潤等財務指標能判斷股票的配送潛力。但每個公司在分紅派息上有不同的方式:有些公司雖有盈利,卻吝於派息,或派息但不願送紅股;有些公司雖少盈利,卻大肆分紅,分光吃光;有些公司比較穩健,分紅派息適中,以保證公司長期的成長性。因此,分紅派息特性對一個公司股價的影響非常重要。我們在選股時,要分析公司分紅派息的特性。

3)從股本結構看,流通盤的大小對股性的影響非常大。一般來說,小盤股有利於主力莊家控盤,籌碼收集時間也相對短一些。在多頭市場下,小盤績優股尤其受到主力青睞,在這種情況下,主力進出也比較容易。而對於大盤股來說,如果業績不佳,長期無主力資金光顧,則可能造成股性呆滯,即使偶爾有較好的表現,也不過是主力調控大盤指數的工具,不宜做中長期投資。

在股市中,上市公司的地域性非常明顯。川股、湘股、京股等都是股市中投資者熟悉的地域概念。西藏、新疆等邊遠地區的股票股性一般也比較活躍。有些股票經常在跌市中最先見底,升市中最先見頂;有些股票則僅在大盤漲升末段稍有表現,這就是股票的股性。我們如果能夠捉摸到每一種股票的不同特徵,那麼,在選股中獲勝的把握就會高一些。

當然,一隻股票的股性並非一成不變的。一隻股性很活的股票,有可能因為主力重倉持有而長期居高不下,股性因主力無法出局而變得呆滯,對於這類股票,投資者應敬而遠之。

我們關注莊家,是因為莊家能塑造牛股,培養黑馬,為善於跟莊的人鋪就發財致富的捷徑。但莊家總是在跟我們捉迷藏,讓我們難識他的廬山真面目。股市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市場,莊家與散戶正好處於股市群體中的兩極。想要靠認清莊家,與莊家買賣行為步調一致來獲得利潤很難。

但是,莊家也並非像眾多中小投資者想象的那麼神秘莫測,我們完全可以用一種理性的常理去分析,認識莊家並找出他的弱點,說不定就可能戰勝莊家,至少可以避免被莊家“吞食”的噩運。

在股市中,能成為莊家的,必定是資金龐大、信息靈通,以操縱股價為手段,以賺取差價收益為目的,可以在不同程度主宰個股、板塊乃至大盤漲跌的投資理財團體。絕大部分的莊家是法人機構,若干具超級實力的個人與大戶聯手也可以形成莊家的氣候。


了使廣大的投資者明晰莊家的操盤全過程,下面我們以某公司為例,全面剖析莊家操盤的隱蔽手法。

1.選定目標個股

某上市公司總股本1.8億股,流通股5000萬股。盤子適中,流通市值較低。法人股較集中,第一大股東持有32%股權。前100名流通股東的籌碼相當分散,目前還沒有其他機構介入。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管理等基本面總體較穩健,現金流較充沛,資產負債率較低(30%),資產出讓容易等。目前股價較低,介入風險相當低。

2.確定總體操盤思路

未來大盤總體趨勢:因上市公司業績整體下滑、國有股減持、財務醜聞等一系列的負面信息影響,預計2002年到2003年春大盤總體呈現調整格局,雖然期間會有一輪向上小行情,但新一輪的大行情產生最快於2003年春節以後。這為充分建倉提供了必要的天時地利。

莊家在上市公司未來基本面出現重大變化、未來推出的金融政策整體趨好和未來大盤將產生新一輪行情等基礎上慣徹其“資本運作”思路:

(1)吸籌思路:通過上市公司業績預虧、上市公司負面消息和股票技術圖形……一系列的運作,以及利用大盤連續重挫和市場的悲觀情緒……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強化投資者的拋售意識和悲觀情緒,讓投資者確信股價還要下挫,從而掩飾吸籌的目的。對於吸籌一系列的運作策劃是基於:第一、大盤連續大幅重挫的深度和市場的恐懼情緒,預示大盤已經進入中短期的底部區域;第二、近期市場被連續的重量級利空消息所籠罩,而這些消息導致投資者拋售股票,或對股票不感興趣;第三、在目前市況下,上市公司公告業績預虧等負面信息,都會引發投資者拋股,股價出現重挫……這為低價建倉提供必要的環境。

(2)拉昇思路:通過併購重組、大宗交易、技術圖形……一系列的運作,以及適時“借勢”——借大盤攀升和適度“借力”——借正面的金融政策……系列的有利因素,激起投資者的追漲意願,讓投資者相信上市公司受主力的追捧和其股票具有上漲潛力,從而掩蓋推升股價的目的。對於拉昇一系列的運作策劃是基於:一方面,併購重組(大黑馬產生的搖籃)等題材極具號召力和想象力,極受市場分析人士、基金、其他機構的青睞,股價極易出現飆升;另一方面,要抓住阿基里斯之踵——投資者追漲殺跌的心理弱點,營造賺錢效應,培養和凝聚一批跟風盤,從而為未來出貨埋下伏筆。同時,未來推出的政策整體趨好,預示未來股價的上升將來自政策面的影響和配合。

(3)出貨思路:通過外資併購、高送配方案、調升股票的評級……一系列的運作,以及利用大盤的走強和公佈的正面金融政策……一系列的有利因素,強化投資者的持股意願,讓投資者確信上市公司極具投資價值和股票極具上升潛力,從而達到隱藏出貨的目的。對於出貨一系列的運作的策劃是基於:其一,外資併購是中國證券市場長久的投資焦點。外資併購的發展,將從合資、參股、到控股,這將逐步把外資併購炒作推向高潮;其二、推出兩次高送配題材(多次送配是大黑馬的關鍵魅力)。股價經過兩次除權變成低價股,為股價的上升打開廣闊的空間,極易受投資者的關注;其三、未來公佈的一系列正面金融政策,將推動大盤向上攀升,以及將強化投資者的持股信心。

3.聯繫上市公司配合

莊家運作:要用多少錢?上市公司怎麼配合?

其一、資金計劃方面:9000萬、8000萬、6000萬……共計3.5億元,其中包括吸籌資金、拉昇資金和後備資金……

其二、公關計劃方面:設立關聯公司、控股公司和合資公司……

①Xx公司——是由X軟件公司設立的關聯公司,是證券市場的代言人;Xxx公司——是由上市公司與X公司設立的合資公司,併購重組的代言人。

②Yy公司——是由傳媒公司Y設立的控股公司,是證券市場的代言人;Yyy公司——是由上市公司與Y公司設立的聯營公司,併購重組的代言人。

③Zz公司——是由Z生物公司設立的參股公司,是證券市場的代言人;Zzz公司——是由上市公司與Z公司設立的合資公司,是外資併購的代言人。

④W公司——是一家在中國內地註冊的私募基金,Ww公司——是一家在英屬群島註冊的私募基金,無人知道其背景。

⑤準備公司和個人證券賬戶。

其三、融資計劃方面:5000萬、5000萬,共融資1億元,其中包括債務融資、權益融資和混合融資。

4.操盤運作

(1)第一步:吸籌。

吸籌策略:首先,上市公司公告“中期業績預虧”,股價隨之回落,當下挫至5元底部時,開始分批吸納,股價隨著回升,當回升至6元時,停止吸納。接著,等待某段時間大盤大幅重挫,股價跟隨重挫,當下挫至上次底位5元時,再分批吸納,股價又回升,當回升至上次高位6元時,又停止吸納。之後,預計大盤將受重量級的負面消息(上市公司財務醜聞等)影響而深跌,股價隨著下挫,當回落至5~5.5元區域時,再次分批建倉,這次股價越過上次高位6元,直到預定6.5元左右。以後每次股價回落低點逐步上移,每次股價抬高5%~10%。

這一過程中,對吸籌總量和價格也有所控制:吸籌初期股價為5~6元,中期不高於7元,末期最高不超過8元,吸籌週期為5~7月,吸籌總量不應少於2000萬股,最多不宜超過3000萬股,即最低控盤率為40%,最高控盤率為60%,最理想控盤率為50%。在2002年12月31日之前,Xx公司賬戶和Yy公司賬戶的持倉量達到200~300萬股,成為上市公司的前十名股東之一。其餘全部使用個人賬戶,每個賬戶的持倉量不宜超過20萬股。

為了順利建倉,操盤手還會準備其他策略:不但通過上市公司披露年度業績預虧、訴訟等利空信息,讓市場確信股價還要進一步下挫,令股價回落,然後乘機分批吸納;而且還通過最近市場受負面的消息影響,藉此消息沽穿重要技術支撐位,構築股價進一步下跌的形態,然後乘機建倉。

(2)第二步:拉昇。

題材配合:第一步的併購重組,主要是剝離不良資產和債務。第一、上市公司將不良資產和負債出售給第一大股東,共獲得現金1億元;第二、上市公司欠銀行債務1億元,解決方案是停息掛賬或保本還息或銀企合作;第三、上市公司對其或有負債與××相關公司簽訂反擔保協議。

製造換莊:在披露“債務重組”信息之前,將股價緩慢推高至12~14元區域,然後以很不標準的強勢形態——杯狀形態或匙狀形態進行整理,直到披露債務重組信息。在披露信息當天復牌後,股價拉昇至漲停板,持續推高股價至18~20元區域,然後無量下跌,形成經典理論的做空K線形態的模式,自然市場感覺股價有進一步下跌的勢頭。在形成經典理論的做空K線形態的末端,傳出併購重組消息——通過香港媒體記者對×××公司的採訪報道,洩露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消息——在這些朦朧消息的配合下,將股價推高至24~26元區域,然後隨著大盤下挫而回落。在發佈澄清公告之前,股價緩慢回升至前期高位區域25~26元。在傳言很盛時,發佈澄清公告,大意為:“沒有重組意向”或“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讓股價回落至上次底位區域23~24元。(評述:看到這裡,技術派人士該大跌眼鏡了罷。在這麼狡猾的陷阱面前,再精技術也難免要跌倒。)接著,股價經過一二個月的盤整。在盤整末端,通過持續溫和放量和拉出中陽的拉昇方式,將××公司賬戶的部分籌碼倒入W公司賬戶,同時令股價向上突破前期高位,股價創出新高,站穩在27~28元區域。這樣W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十大股東之一。

備選方案:在盤整期間,股價逐步構築符合經典理論的做多K線形態的模式——上升三角形或矩形整理形態,形成股價有進一步上升勢頭的印象,同時配合大盤,通過持續溫和放量和拉昇越過前期高點,將某某公司賬戶部分籌碼倒入W公司賬戶,成為上市公司的十大股東之一。

(3)第三步:再度拉昇。

題材配合:第二步的併購重組,主要是股權轉讓和資產置換。第一、收購公司M和N,分別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20%和12%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和第二大股東,總計金額為1億元;第二、上市公司分別收購M和N的下屬兩子公司的51%、4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和第二大股東,總計金額為1億元;第三、上市公司併購整合,更名為××軟件公司。

製造換莊:在股價經過三四個月的調整之後,股價再度緩慢走強,將股價推高至上次高位區域27~28元,然後進行很不標準平臺盤整,直到披露併購重組信息前天。公告“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當天復牌後,股價越過27~28元上次高過,飆升至32~34元,同時減持推高時增倉的籌碼。隨著,等待某日大盤深跌之時,股價也突然向下無量破位,並形成“三隻烏鴉”的K線組合,市場感覺股價有進一步下跌的勢頭。之後以一巨量長陽重新回升到前期高位32~34元區域,自然形成向上K線組合的模式,市場自然感覺股價有進一步上漲的趨勢。第二天披露“上市公司收購股權”信息,同時減持推高時增倉的籌碼,股價逐步回落。接著,在披露年(中)報“10股送8轉增2”的分配方案之前,股價再度攀升,量能持續溫和放大,逐步構築經典理論的做多量價圖形,自然市場感覺股價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向,突破上次高位34元區域,站穩在元36~37元高位。公佈年(中)報高送配方案的當天覆牌後,股價大幅高開,放出巨量,同時減持推升時增倉的籌碼。

備選方案:預計近期市場公佈利好信息之前,股價進行整理。在市場公佈利好信息第二天,公佈上市公司更名為××軟件公司,然後緩慢推升股價,量溫和放大,同時減持推升時增倉的籌碼;不僅如此,還等待某短時間大盤走強之日,披露大宗交易信息,“將W公司的持股轉讓給WW公司”的第二天之後,通過媒體對WW公司的追蹤報道,揭露該公司是一家在英屬群島註冊的私募基金,在×××的配合下,激起市場對其產生巨大的想象力,然後持續放出巨量和拉出長陽,同時分批減持推高時增倉的籌碼。(評述:這個方案,足以把最理智的散戶搞暈。)

(4)第四步:出貨。

題材配合:第三步的併購重組,主要是出讓上市公司和置換股票。第一、與××國際傳媒公司洽談出讓上市公司事宜;第二、與幾家國際軟件公司洽談出讓上市公司事項;第三、公佈“××國際軟件公司收購上市公司”意向信息;第四、公佈“××國際軟件公司與上市公司換股方案”的信息。

製造換莊:股價經過除權之後,在18~20元除權區域振盪整理。在中(年)報又推出第二次分配方案——10股送8的公告之前的二三個月,股價逐漸走出強勢雙底整理形態,直到公佈中(年)報。在公告分配方案當天復牌,股價推升至漲停板,放出巨量,然後逐步構築經典理論的做多量價圖形,站穩在44~46元(第一次的除權區域為22~23元)區域,同時減持推高時增倉的籌碼。

造勢出貨:一方面,通過香港媒體記者對Zzz公司的採訪報道,向市場透露A、B和C國際軟件公司擬收購上市公司的股權消息;另一方面,利用有影響力的證券研究機構,在各大媒體發表“外資併購和上市公司外資併購”系列研究文章;同時,利用有影響力的證券諮詢機構,在各大媒體發表上市公司——××軟件公司的外資併購的投資價值文章……在這些信息的共同刺激和推動下,以及某些因素集中的強大攻勢下,推動外資併購板塊炒作到高潮階段,從而激起投資者嘗吃禁果的慾望。同時股價逐步構築符合進一步飆升的技術圖形,自然市場感覺股價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向,就此出貨開始展開。

隨著未來大盤一段時間走強的配合,再度傳出“××國際軟件公司擬收購上市公司”的信息,上市公司闢謠,大意為“上市公司和××國際軟件公司有過接觸,但雙方並沒有股權轉讓的意向,公司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當天股價復牌高開,拉至漲停,分批出貨。接著,預見某段時間公佈一系列正面金融政策信息,同時披露“××國際軟件公司擬收購上市公司”的意向信息,當天復牌股價高開,然後逐波壓低股價分批出貨。再相隔一二個月,又披露“上市公司換股方案”的信息,當天復牌平開,壓低股價出貨。

莊家在出貨進度和股價方面的操控:初期和中期出貨均價為38~40元區域(第一次的除權區域為19~20元),出貨率最低為60%,最高為80%,總的出貨週期為4~6個月。

為了順利出貨,莊家除了既利用有影響力的證券研究機構和證券諮詢機構發表看好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報告外,還會利用有影響力的評級機構調升上市公司的股票的評級(未來出現的新手法)和股票第二次的除權效應,乘機分批出貨。

(5)第五步,尾聲。

證券市場是有風險的,因此莊家針對每個運作步驟都會制定周密的風險控制計劃:

吸籌風險控制:在預定區域吸籌較容易,預示大盤較弱,拋盤較多,會控制吸籌率和吸籌成本;若吸籌較少,預示大盤較強,拋盤較少,會耐心等待吸納時機;若吸籌不多,大盤已經向下反轉發展,其會果斷先逐步減倉,然後耐心等待時機。

拉昇風險控制:股價推高至預定區域較容易,預示大盤較強,跟風盤追漲意願較強,推高幅度可以比預先高;若推高較難較低,預示大盤較弱,跟風盤追漲意願較弱,推高幅度可以比預先低,可分多次推高,同時必須控制拉昇成本;若計劃失敗,預示大盤太弱,跟風盤不多,必須控制好持倉量,其會耐心等待下回契機。

出貨風險控制:在預定區域出貨較容易,預示大盤很強,接盤踴躍,其會比預定更高位出貨;若出貨較難,預示大盤較弱,接盤意願不踴躍,可以比預定稍低位出貨,其會把握出貨契機,控制好出貨量;若出貨失敗,預示大盤太弱,接盤很少,其會耐心等待新一輪行情產生的時機,同時必須控制出貨進度。


基金黑幕:基金公司和券商結盟“監守自盜”

基金黑幕之一:“對倒”——製造虛假的成交量

或許,更長期的觀察可以說明基金仍有穩定市場的作用?然而,進一步披露的證券投資基金減倉手法中,我們仍難以得出肯定性的結論。

眾 所周知,要將一種商品賣出去,必須有人來買。如果買家和賣家的需求和供給差不多,價格和交易行為都會十分穩定。可惜的是,市場經常會產生供不應求或求不應 供的現象。當求不應供的時候,商家只能靠降價來吸引顧客,甚至不得不大甩賣。股票也是一種商品,被迫低價拋售股票亦即割肉。但是,由於買漲不賣跌的顧客心 理,割肉也未必有人買,做鬼的辦法就是自己做託。這種做法被稱為“對倒”!

對倒,自己買賣自己的股票,目的是製造虛假的成交量。過去股市中 的一句格言:“只有成交量不會騙人。”因為價格比較容易操縱,如某隻股票的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都較易由人來操控,但要操控成交量則較為困難。 所以市場中人經常說“縮量”或“無量”上升下跌,意即成交量沒有配合,會令人缺乏興趣。而一旦價格變動與成交量同步,則會引起投資者,當然也包括投機者的 注意,被認為某隻股票的基本面發生了變化,而且流動性好,適宜參與。

現在的情形已經有了變化。因為自買自賣式的“對倒”發展起來,而一旦在對倒操縱下的虛假繁榮出現,其他投資人在盤面上很難識別。

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多家基金進行同一隻股票的同時增倉、減倉或有增有減所涉及的股票有70多隻,自身對倒的7只,基金間雙向倒倉的11只。,可以通過“舊減新接”的方法減輕原有基金的倉位壓力。

綜合分析發現:(1)從新股配售來看,基金一般在配售上市的首日或次日拋出配售新股;(2)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多家基金存在明顯的共同減倉或建倉行為,對於共同建倉的基金,對提高基金持股集中度、通過維持或提高重倉股票股價、提高或穩定基金淨值有重要作用;


基金黑幕之二:“倒倉”——更能迷惑人的操縱行為

上述引用的還有“倒倉”的概念,即甲、乙雙方通過事先約定的價格、數量和時間,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行為。

由於這裡所涉及的甲方、乙方是同一家管理公司的兩隻基金,也有自買自賣的意思,也稱雙向對倒。

事實上,倒倉在市場中時有發生。我們還可以寬泛地描述這樣的現象,即使雙方在價格、數量和時間上沒有事先約定,由於對某隻股票的價格空間有分歧,也可以出現甲方將手中持有的大量股票拋售給乙方的現象。

但 是,這樣“倒倉”對甲方而言經常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做莊的人都知道,從收集籌碼(股票)到將股價拉抬至高位,僅僅是完成任務的一半;最困難的事是如何將 籌碼拋給別人,最終變現。所以,市場上流傳著許多故事:莊家糊里糊塗地吃進許多股票,卻怎麼也走不了,最後做莊做成了大股東,進了董事會。

所以,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兩家基金相互倒倉,無疑解決了先上市的基金的流動問題,又不影響甚至可以提高淨值,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我們需要觀察的是,及至開放式基金出現,是不是會再將封閉式基金的大量股票倒給後者?

倒倉比對倒在市場上更容易讓普遍投資者看不懂。既然要倒倉,股票交易一定放量,但股價的波動卻不一定很大,投資者稍有動搖,也被倒出去了(因為倒倉的價位一般較高,大家疑為莊家出貨)。

“倒倉”的交易特徵:

“從股價的波動性分析,大規模百萬股以上的倒倉中,雖然倒倉量佔了當日交易量的較大比重,但股票價格的波動並不明顯,均在2%以內。在自身對倒,中,除少數交易清淡日外,大多交易日的對導淨額佔當日成交量的比重較小,對價格不產生顯著影響。”

基金如何增倉和減倉:

在 增倉的行為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以一家基金為主,其他基金進行輔助建倉;一是兩家基金建倉總量差異不大,有的只是小規模買入,有的共同持倉籌碼較高。 而在交易行為中,一種是一家基金進行個股的經常性買賣,一家基金進行時機性買賣,如防止深幅下跌或波動性過大的時機性買賣,在博時的基金中相對較多;一種 是一家基金先大規模買入,完成建倉後,多家基金再間斷性小規模買入,在大成管理的基金中相對較多。在共同減倉的行為中,主要是多家同時較大規模的減倉較為 多見。”


基金黑幕之三:“獨立性”——一個搖搖欲墜的幻覺

從對倒到倒倉,乍一看都是為了基金投資人的利益。不過,當倒倉行為頻繁出現時,人們不可能不會想到,這種倒倉不僅可以發生在同一公司的兩隻基金之間,也可在更大範圍實現利益目的。這就牽涉到了基金的定位。

當年第一批基金成立時,市場上就曾質疑其是否會應合股東或發起人而出現倒倉行為,

對 基金持有人造成損害的,可能是關聯交易和內部人交易;但由於基金經理的權利和責任不對稱,倒倉還可能以更惡劣的方式發生。 一隻股票股價高位接盤的情形在市場上並不鮮見。一個場景在市場口口相傳:在熱氣騰騰的桑拿浴房中,談判的雙方“坦誠相見”,沒有錄音或者洩密的可能,希望 基金接盤的機構開出價碼,“每接我一股,我給你個人一塊錢”。

據說,基金高位接盤的市場行情是:每股一元起,甚至有每股十元的情形。全部現金,支付給個人,不用任何單據與簽字。不少擁有鉅額資金使用權的基金經理都有機會接到這類約會的電話和來訪。

從理論上講,“投資基金三角”——持有人、管理人、託管人之間是靠基金契約來調整各自的權利義務關係的,持有人持有基金資產,管理人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託管人託管基金資產,它們的背後分別體現著所有權、經營權和保管監督權。

但是,由於基金持有人高度分散,有的基金達五六十萬人,召開持有人大會的成本及難度均很大,重要事項審議所需要的50%以上表決權很難湊齊,因此持有人對基金管理公司實際上較少監督與制約;而國有商業銀行作為託管人,基本上是“無為而治”的態度,地位超脫,監督不多。

由於制度方面的因素,基金運作的內部監控和外部監控都遠遠達不到應有的力度。其實倒倉早已在眾多投資者的意料之中;見怪不怪,這才是證券投資基金真正的悲哀。


基金黑幕之四:“淨值遊戲”——不僅僅是表面的欺瞞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基金為了互相攀比,採取對倒、倒倉等手段將股價做高,提高自己管理的基金淨值。這是否能夠得出結論,為淨值而對倒的僅僅是在表面上欺瞞投資者呢?問題不那麼簡單。

第一,目前基金都是封閉式基金,以對倒來提高淨值,似乎只能說是“徒慕虛榮”。但今後一旦管理開放式基金,由於其規模隨業績的好壞而增減,如果繼續以此手法提高業績,就與上市公司做假賬虛增業績、吸引投資者如出一轍。

第 二,表面上提高淨值,最後的客觀結果還是為了方便出貨。很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股價在高位下跌且無量,就把莊家也給套住了。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並非如此。 因為如果莊家在上升的階段反覆洗盤,亦即經常高拋低吸,作階段性的盈利,而且時間足夠長,到了最後,它的成本已經極低。此時,即時股價暴跌,它仍有一倍甚 至幾倍的利潤。

這樣,若股價跌了1/3,很多投資者以為可以搶反彈了,莊家就可以把股票賣給他們;若股價又跌了1/2,更多的人以為見底了,又進去了,莊家再把股票賣給他們。最後,莊家仍大有斬獲。

其實,這種利用“高價幻覺”的手法至少在1929年前的美國股市中就已經出現。

另外,市場上對基金獲得的種種配售優惠的非議也並非沒有道理。基金大多是在配售股上市日即拋出。這麼簡單的一級、二級市場套利行為,並不需要理財專家的慧眼。

將對倒直接用於提高淨值是基金特有的做法。過去的莊家或機構由於沒必要公佈自己的經營業績,所以一般不會這樣做。然而,由於股票質押貸款的合法出現,機構質押的股票市值與質押的款項的數量正成比。如不嚴加監控,莊家機構極有可能出現類似基金為淨值而進行的對倒行為。


活在中國股市,能經受住折磨才能獲利

市場每天漲停的股票到處亂飛,可偏偏就是沒有自己的,看到這幅每天出現的畫面,眾多投資者不禁心生煩躁,其實大家的心情都一樣,誰不想買完的股票就一飛沖天,連續漲停呢?但現實殘酷,真正買完立即就漲的股票只能是運氣,就像守株待兔一樣,沒有持續性!

在股票市場股票的形態不過是三種,一種是長期橫盤滯漲的,一種是不斷展開下跌的,第三種是不斷上升的,誰都希望買到即將展開上升的股票,殊不知沒有前二種狀態的鋪墊,哪有第三種情況的出現?

其實誰都知道市場是一場零和遊戲,不創造任何價值的結果就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在這場遊戲開始前,各方面要進行各種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就像禮花升空一樣,美麗的瞬間背後是辛苦的加工製作,運輸,零售,再點燃,才會有升空的美麗!

具體到證券市場,投資者享受坐轎的快樂,不要忘了抬轎的辛苦,為什麼主力要瘋狂拉昇股價,難道他不知道風險二個字嗎?非也,主力比誰都知道控制風險,但投資者要知道大幅拉昇的背後是主力早已將籌碼吃的快要撐破肚皮,大部分的籌碼已經控制在手上,他拉的是自己手中籌碼的上升,與此對應的是大多數投資者手中早已將籌碼交出,此種背景下股價才會出現拉昇。逼迫投資者交出籌碼的方法只有二種,就是下跌和長期的滯漲橫盤,可以講,看著那些暴漲的股票。在這之前該股都會有一個漫長的橫盤或下跌過程,經的住折磨的投資者才能換來日後的暴漲的收益!

有的投資者一定會講,那我就不參與調整,專等主力拉昇時再介入,這裡面其實是一個難題,一是主力何時拉昇,不會通知你,你一不留心,股價就已經連續上漲20%,此時你不敢追,追了怕套,即使你追了,也確實容易被套,套住後面對下跌你會較為恐慌,一旦稍有拉昇,你會立即退出,真正的利潤與你無緣!所謂的追漲殺跌也就是從此開始的!所以一句話,想要獲得利潤,就要有忍受折磨的心態,如果你很容易煩躁,就只能把這件煩心事交由其它的資產管理人去做!

這支股票何時暴漲,只有其中運作的主力才會知道。但他不會告訴你,即使你給他50%的利潤也沒用,這就相當於送錢給你!除非是權錢利益交換或者他是你的直系親屬!我們要做的還是需要自己獨立的判斷!當然所有筆者的客戶是知道筆者所指內容的含義!

真理是簡單唯一的。真正的投資大師,他們的思想會驚人地一致。前陣子,我的同行操盤手寫了一篇文章,我認為是揭示了投資奧秘的真正好文章,是這樣說的:“莊家最怕什麼呢?是不是知道了莊家最怕什麼就能戰勝它?作為一個散戶,在分析、研究、資訊、資金上都不是莊家的對手,但莊家哪怕穿有鐵布衫,一樣有不為人知的死穴,莊家最怕什麼呢?我說出來的答案一定會讓你感到可笑---莊家最怕你不看他!

因為莊家深知你的貪婪與恐懼,莊家的陰謀通過操盤手傳遞給你,他讓盤口別有洞天風起雲湧,他讓k線圖青面獠牙天花亂墜,只要你睜開眼睛看,你就會患得患失,你就會神魂顛倒,你就會惶惶不可終日……莊家就這樣征服了你,因為他把這個交易市場當作戲院,將自己看成是賣座的大明星,而你心甘情願做個忠實的觀眾,他就沒天沒日地盡情表演。當你不看他的時候,當他沒有觀眾的時候,當他對牛彈琴的時候,他真的好怕,因為他的錢是貸款,他要付操盤手的工資,面對一個不看不聞不問不急的人,面對一個無知無慾無畏無懼的人,他的一切表演都是徒勞的,這就是莊家的死穴,這樣的股民就是莊家永遠不可戰勝的散戶。


贏家和輸家最大的區別是,贏家能準確評估交易機會,並決定交易的數量。評估交易機會的能力是最終決定賬戶盈虧的核心因素。

好機會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機會,但好機會和一般機會並不容易區分,好機會總是躲藏和隱沒在一般機會之中的,只有仔細觀察,我們才能發現它們之間的不同。 如何鑑別好的交易機會和一般的交易機會呢?

首先,好的交易機會肯定不是出現在已經形成的行情之中,或者說不是出現在趨勢行情的運行之中,而是處於調整狀態之中,既可以處在長期趨勢結束後的漫長調整之中,也可以處在趨勢行情的中級調整之中。所以,尋找好的交易機會,首先是要重視調整行情。從哲學角度講,停止是下一次運動的開始,所以,要想捕捉到趨勢,首先要從重視調整行情開始。

在調整行情中尋找機會,並不容易。一般而言,行情調整的時候,價格基本上是無序的,或者是無趨勢的,對待這樣的市場狀況,很多人會失去耐心。然而,市場的調整,如同礦藏的形成總是默默無聞的,但好機會確實就是這樣醞釀形成的。

均線粘合,然後價格突破,這是一個好機會的重要特徵。但這個機會究竟有多麼好?這需要觀察,在均線粘合前,市場調整的時間有多長,調整的區間有多大。一般而言,時間越長,區間越大,機會就越好。這樣的機會一般會出現在前面已經處於趨勢性行情之中,這次的均線粘合可能意味著調整結束,市場將繼續前進。對於這樣的機會,你不能簡單地按10%—30%比例的資金投入,你可以多投入一點,因為這是一副好牌,值得投入大數目。如果市場在此之前也是處於區間振盪中,則即使出現均線粘合也並不一定意味著什麼,倒是區間的突破才有價值。

長期振盪區間的打破,也是好機會的顯著特徵。對於這樣的機會,你同樣值得大的投入。最好的操作就是,在突破的時候,你要大手筆投入。市場價格在短時間內會快速運行,然後你可以減出大部分持倉,按正常的資金管理要求持倉,去跟蹤未來可能的趨勢。這意味著,機會評估會直接決定你的資金管理。對於這樣的區間突破,你的評估結論就是:市場突破,價格在短時間內將快速移動,值得進行大額短線交易操作,去博取瞬間的高回報。突破,同時意味著長期行情可能展開,但長期行情總是一波三折,持倉太滿就無法堅持下去,所以,要小量持倉跟蹤趨勢。

長期趨勢,很難通過技術手段判斷出來,好的機會並不是等同於一波大的超級長期趨勢,你也不要企圖用技術手段去尋找或者發現超級趨勢。對於真正的操作來講,規模很大的長期趨勢當然很重要,但不一定很好,或者說不一定是最好的。目前市場正處於牛市之中,但真正能夠從這種超級的漫長的趨勢中贏利的人還是少數,特別是個人投機者。這樣的超級漫長牛市對某個行業和大型機構則更為重要,對個體投機者來講,意義不是很大。

對於個體投機者來講,尋找階段性的波段可能更有價值。評估階段性的波動速度和幅度比評估長期趨勢更有價值。這種評估,也更適合於技術手段。對於這種階段性的波動來講,最有價值的機會就是崩潰式的機會。

一旦抓住了崩潰式的機會,超級回報就會撲面而來,崩潰式的機會值得你投入80%以上的資金。崩潰式的機會一般來自於一個大的機構做錯了,但在發現錯之前已經投入很大,所以想出場。但因為規模過大,不容易出場,就會通過反覆的振盪來達到目的。然而,最恐怖的事情是:反覆的振盪招來的不是散戶的止損,而是更大的持倉,對手將機構牢牢粘住,最後導致崩盤。這樣的行情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機會對於個體投機者來講才是最好的機會。崩潰式機會一般都是下跌,對這樣的機會,你可以通過持倉、價格波動區間、市場自然形成的結構、交易量以及突破後市場的表現等方面來評估。逼空失敗最容易導致這種機會的出現。 要學會評估機會的價值,並因此決定你的投資規模。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其實,你在這些金融市場上運作的時間越長,你就越可能把這些市場視為巨大的戰場。把交易視作戰鬥、戰爭。儘管並不存在著弓箭手和劍客們埋伏在下一個山頭準備切斷你與主力的聯繫,但在金融舞臺上,你會發現自己處在一種異域的、不友好的環境中,其中有許多參與者隨時準備把你同你的資金與自信心分離開來。因此你必須對市場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具有相當水平的經驗只是整個戰鬥的一部分,你還應不斷回想自己的行為,以便從以前的各種戰鬥中汲取有價值的經驗教訓。事實上,單就把市場看成“戰場”這一描述上看,也進一步證實了人們對引用孫子兵法的信賴程度。正如孫子所說,你必須“知己”,而這一點在金融投機中是再重要不過的了。

孫子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

你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當你稍微提前準備建立或對沖頭寸時,如果這一行為是建立在謠言、傳說或小道消息上,較那種事先估測所知道的事情的每一個方面並把決定建立在對所有因素細緻入微的研究上的情形而言,成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當然,在我自己的交易中我已經注意到了這一事例。

孫子曰: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除非你感覺財力雄厚並有信心能控制事情的結果,即能帶來高利或僅遭受小損失,否則你就不要進行交易或做出投資決策;而且,如果你在這次戰役中未能獲勝,但你有信心,知道總體而言,你能夠成功,那麼你就應繼續進行另外一次戰役。

孫子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如果你在市場上進行交易,不管你是日交易商還是頭寸(長期行為)交易商、一旦你從你所使用的任何一個時機選擇指標中獲得可操作的信號,那麼你應毫不猶豫地進行這次交易,而且要迅速。當別人還在等著找出某一特定的行情變動發生的原因時,你應當已經處在市場中,下達了交易指令,並按照你所採用的策略行事。這是一種快步的競賽,你必須勇敢,並且一旦你的信號“指示”你採取行動時,你就立即執行。這不是猶豫或害怕的時候,不要怕犯下錯誤,因為你的止損指令不會使你遭受很大的損失。但是,如果從你所相信的技術分析方法中你得到了確鑿的交易信號,你仍感到害怕,這樣是沒人能幫你的。

孫子曰: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每當我經歷一場艱難而漫長的戰役,而我的決策又很聰明(或說很幸運),我常常獎給自己一些能帶來滿足感的有形物品.這可能是一次比較特殊的晚餐,或象最近,我從自己所贏得的一場高利交易收益中買了一架我向往已久的照相機。

孫子曰:防患於未然,防微杜漸。

當你仍在進行紙上交易並準備你的策略時,在你安靜、安全的辦公室裡計劃著金融戰役是更為容易的。整個戰役的每一方面都應加以研究和估算:如果價格上漲……如果價格下跌應該做些什麼? 在哪方面以及怎樣增加頭寸(金字塔)……在哪方面以及怎樣減少頭寸的規模? 如果所待頭寸變得不利,你是立即解除該頭寸,或者你會再次進入市場持有反方向的頭寸? 交易的這些以及許多其它方面都應在巨大的金融風險形成之前提前分析並估算出來。提前在紙面上做這些分析是很容易的;但一旦你承擔了責任,投入了資金和自我,這些要做起來就相當困難了。

孫子曰:強身而不為其所困,養心而不為其所擾,處世而不為其所侵,謀事而不為其所患。

一般,除非無論從心理還是從身體上我們都感覺很好時,我們進行交易是不能達到最佳效果的。一個人處於近乎最佳狀態時並不是最好的。交易成功,就如同體育競技、音樂演奏或棋類比賽要取得成功一樣,需要一個人達到心理和體力上的最佳狀態,注意力集中以及有約束能力。如果你不具備上述條件,你應當清楚,在此情形下,你應處在市場之外直到你清楚地知道你已達到了自己的最佳狀態。同樣、不要讓外界影響干擾你交易上的注意力。有一篇介紹我交易方式的文章曾提到我有一次競忽略了在我的辦公樓舉行的消防訓練;事實是當時我完全被市場上所展開的激動人心的交易事件所吸引,猜測著我對各種不同的市場上發生的事件的可能反應。

孫子日: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

與此相應,我要講一下利沃默曾描述過的一件事:他的一位自命不凡的交易夥伴決定從其市場利潤中為其女友買一件皮外套。地連續幾次遭受損失之後,另一個人接受了這一挑戰並試圖“賺得”這件外套,但他也同樣失敗了。最後,這一群人中的其他人也都這樣嘗試了,但他們都遭受了同樣的命運並最終放棄了這項計劃。總的結果是,這件$2000的外套總共花費了他們大約$40000,而且到了最後這件外套仍未能買成。靠推測就能賺錢並不容易;但是當你以一種有防備的、超然的以及完全的注意來取得這一想要得到的東西時就會相當可行的。如果你想得到樂趣,過得高興,做點別的什麼事;但一旦你在市場上操作時、一定要嚴肅認真,按邏輯辦事。

最後,孫子還告訴我們要保持客觀,以冷靜的態度估計事物情形,以及經過認真計劃的行動所具有的優勢。

讓我們再回來看看利沃默對於當代交易策略的類似解說。

能夠判斷準確並且堅持自己的判斷的投資者是不同凡響的。我發現這是最難學會的事情之一。但只有市場操作者緊緊掌握這一本領他才能賺取高利。一個經過訓練的交易者要賺取百萬元,較對交易一無所知的交易者賺上幾百元要容易得多,這句話確實道出了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