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抗战史:“逃跑县长”和“抗日县长”

潍县抗战史:“逃跑县长”和“抗日县长”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山东省昌乐县县长有王金岳、张天佐两位。一位“逃跑县长”,一位“抗日县长”,他俩在昌乐历史上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

“逃跑县长”王金岳

“逃跑县长”指的是1932年—1938年1月的昌乐县长王金岳。王金岳,字霁光,山东武城人,私立北平朝阳大学毕业。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督修了《昌乐县续志》。《续志》载“1933年4月,县长王金岳率民团同山东第一路民团指挥赵明远赴鄌郚击巨匪,杨子明毙之。1934年4月,县长王金岳率民团至乔官,缉获刘桂堂部(即“刘黑七”)溃军三十八名,训明正法。”

潍县抗战史:“逃跑县长”和“抗日县长”

(王金岳)

1937年9月底,日军沿津浦路南下,进入山东境内。12月强渡黄河,围攻省会济南。24日,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公然违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准离开本战区”的命令,率10万大军,不战而放弃济南。日军进入济南,省会失守。之后,日寇继续沿津浦路和胶济路向山东全省进犯。

1938年1月8日(腊月初八),日军占领昌乐县城。国民党县政府县长王金岳采取不抵抗主义,率部弃城南逃,逃至县境南部的鄌郚山区。几天后,县长王金岳由山东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厉文礼委任为第八区保安副司令兼昌乐游击支队长。王金岳立即在鄌郚镇着手组织“副司令部”,成立了八大处(参谋处、政治处、副官处,书记处,军需处、军械处、军法处、军医处)。1月中旬,盛传日寇要从县城南下“扫荡”,王金岳带领县政府公务人员和县游击支队,仓皇西逃,一直逃到临朐县境的南流镇。

“南流南流,王金岳县长难留!过年过年,我们回家过年!”当王金岳提出去鲁西南投奔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时,众人不答应。王金岳只好带着几个随从逃至沂水,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将其逮捕枪决。

还有一说,王金岳后来辗转回到昌乐城北的于留村(今属昌乐县宝城街道)。1938年春天,日伪军来到后于刘村追查前任县长王金岳,王金岳和传令兵刘维孝在村民刘德胜家躲过日军搜索后逃走,刘维孝被打伤;没有追到王金岳,气急败坏的日军放火烧了刘德胜家3间北屋、家具、粮食,抢去1头驴。其后,王金岳不知所踪。

此外还有一说,王金岳后来参加了石友三的第六十九军,任军法官。后来去了台湾,宪兵司令部军法处长任內退役,从事律师职业,住台北。

“抗日县长”张天佐

潍县抗战史:“逃跑县长”和“抗日县长”

“抗日县长”张天佐

“抗日县长”指的是1938年1月底—1945年9月的昌乐县长张天佐。蒋介石《总统令》中说“张天佐资性刚劲,智略沉深,抗战八年……参列军旅战功,临戎彰果毅之才,理邑流恺悌之美。”《中央日报》也曾刊登张天佐抗战言论“人民总动员,全部武装,发挥军民总体战精神,以最后一滴血,必守最后一寸土。”的确,抗战胜利后,张天佐也总是以抗战英雄自居。国民政府也授予国家干城奖章、陆海空军干城甲种一等奖章、抗战纪念章、保国为民锦旗等奖励。

张天佐,字仲辅,山东寿光官家庄人。1938年1月,在临朐县南流镇龙门崮下,县警察局长张天佐面对百丈悬崖,他义正言辞地驳斥了县长王金岳“南逃”的主张,把一众队伍和 20万税款带回了昌乐。壮岁旌旗拥千夫,张天佐成了“众望所归”的昌乐首领。

然而,张天佐真的是“抗日县长”吗?“张天佐抗日,也没抗出什么好抗来”,昌乐民众揶揄地说。他们说,身为县警察局长的张天佐,靠打劫起家,打劫了逃跑的寿光县长宋宪章和昌乐县长王金岳携带的税款,拉起了队伍,总兵力也不过2000来人。1942年10月,张部在日军纪山大扫荡中遭受了重创。抗战后期,人们发现——张天佐净是派粮派款派夫,就是不打鬼子。也不知道为什么,张天佐的官倒是越当越大。有人拟对联曰,“被动挨打居多,临戎并无果毅之才;敛财虐民不鲜,理邑岂有恺悌之美?”。

关于张天佐的“抗战”,笔者也曾在《纪山下的思考》中写到:“庐山受训后,只知愚忠领袖,却不知有国家民族大义;当官有权了,只知上级委任,却不知权力是人民赋予;经营地方时,只知索取百姓,却不知该“为人民服务”;抗战前初期,只知共党是患,却不知共产党的抗日热情;守土抗战时,只挂游击之名,却不知有灵活机动;纪山失败时,只怪日军厉害,却不知有全民抗战;纪山失败后,只顾曲线救国,却不知有中流砥柱。”

同是民国县长,同是在昌乐任职,一个是“真逃跑”,一个“片面抗战”。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人们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