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給我開了7天的藥,剩下27片藥,我吃還是不吃?爲何開藥不按劑量來?

平時看病拿藥

你一定也有遇到類似這樣的困擾——

日前,做文字工作的小荺(化名)

醫生初步診斷為胃炎,開了7天的藥。

▽▽▽

小荺發現,醫生開的四種藥,遵醫囑服用7天后,每種藥都有剩餘,共剩餘27片。其中,兩盒複方阿嗪米特腸溶片中的一盒甚至只需吃1片,會剩下19片。

插入一道計算題:

複方阿嗪米特腸溶片,每天三次,每次一片,按普通處方開具天數7日來看,遵醫囑要吃21片。一盒藥是20片裝,理論上不足一個療程。於是,在醫院信息系統自動湊整的情況下,小荺拿到了兩盒藥,一共40片。

医生给我开了7天的药,剩下27片药,我吃还是不吃?为何开药不按剂量来?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醫院不正好開21片藥呢?剩下的19片,吃還是不吃?

有小荺這樣經歷的市民不在少數,家裡堆著各種各樣剩了大半瓶或一大盒的藥,丟了可惜,留著又不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吃。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福建省康復醫院等幾家醫院的藥師以及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難見“藥品拆零”

在很多人的記憶裡,醫院、診所給藥都是一個個的小紙袋裝著的,裡面裝有相應劑量的藥,紙袋上寫明瞭服藥的方法和時間。而近幾年,再去醫院、診所,買回來的藥多數是整盒裝或整瓶裝的,多多少少會剩下藥。

医生给我开了7天的药,剩下27片药,我吃还是不吃?为何开药不按剂量来?

記者也走訪了福州街頭幾家連鎖藥店瞭解到,藥店幾乎不將藥品拆零銷售。“除了管理成本問題,沒有處方一般也不會拆零給藥。”藥店負責人說。

藥品拆零給藥,只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較為多見。記者瞭解到,主要原因在於,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多治療感冒、發燒、腹瀉等常見病,開藥天數比較少,經常達不到一整瓶或一整盒,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所需拆零給藥;

➤且藥品品種少,藥品拆零後管理成本不高。

記者翻閱2016年頒佈施行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看到,

當中提到藥品拆零銷售的六條要求,包括負責人員、拆零環境、拆零銷售記錄、拆零銷售的包裝、說明書等。但並沒有提到哪些藥品允許拆零。

記者從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藥品流通監管處瞭解到,

藥品拆零並非強制要求,而是醫療單位的自主行為。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沒有規定要不要拆零,而是要求藥品拆零應當怎麼規範操作。

醫院門診藥房的藥品拆零一般會與醫生協商,根據醫生開藥習慣來操作,所以,各家醫院給藥方式有所不同。不過,大部分醫院門診藥房目前還只能做到少部分藥品拆零,比如一些抗排斥藥、化療藥、精神麻醉藥品等。

藥師們和記者具體介紹到,多數藥品不拆零基於多個方面的因素考量。

➤首先是保證藥品的安全性,避免藥品拆零過程中可能出現配錯藥、藥品交叉感染、藥品批號不符、說明書丟失等問題;

➤其次,節省了大量拆零的工作時間,從而減少了患者等待拿藥的時間。

“按需給藥”難在哪?

藥品安全性、就醫體驗之外,醫藥費也是市民關心的一個大問題。藥品包裝量超過治癒疾病所需的藥品合理用量,無疑增加了患者的藥品費用。

以醫生給小荺開的處方來算:

7日用量後,曲昔匹特片會剩下3片,對應的金額是4.8475元;瑞巴派特片剩下3片,共3.835元;複方阿嗪米特腸溶片剩下19片,共28.6995元;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剩下2片,共4.86元。

如果能按需給藥,靈活拆零配售藥品,小荺可以少付42.242元的處方金額。降低藥品費用,也就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藥師們和記者坦言,“藥品拆零”牽一髮而動全身,既不能降低醫院服務質量,又要滿足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在確保用藥安全的前提下減少浪費。這關係到要明確哪些藥品拆零、拆零後的藥品管理、醫院信息系統的完善等等。

医生给我开了7天的药,剩下27片药,我吃还是不吃?为何开药不按剂量来?

近期有媒體報道,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從2015年3月16日開始實施門診拆零給藥,方案實行半年後,拆零處方佔比為12.30%,節省費用佔比為3.38%,人均藥品費用節省15.70元/每張拆零處方,切實為患者節約了藥品費用,為社會節約了藥品資源。

医生给我开了7天的药,剩下27片药,我吃还是不吃?为何开药不按剂量来?

他們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醫院確定了可對麻醉精神類、激素類、抗生素、止痛、止瀉、抗焦慮等共計72項品規鋁箔包裝藥品進行拆零調劑,按醫囑按最小包裝給藥。

➤其次,醫院通過強化藥品管理,對於拆零藥品的取用、拆零藥品質量、拆零藥品服用的說明以及注意事項等嚴格把關,保障拆零藥品的在庫管理和使用安全。

➤同時,利用HIS系統(醫院信息系統)區分藥品是否拆零,自動補充時記錄效期批號信息。

藥品拆零是為了按需給藥,儘量減少藥品浪費,因此,此前也有業內人士呼籲,藥品生產企業根據不同病種、不同療程的特點來生產藥品。比如,可以按3天或7天的處方用量來規劃包裝,避免出現開一盒太少、開兩盒太多的現象。但少有藥企“響應”,原因在於藥品的生產涉及審批、工藝、包裝、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藥品的流通環節不僅有藥品生產企業,還有藥品經營企業、醫療單位、醫生、患者等。” 福州市市場監管局藥品流通處相關負責人認為,藥品拆零需要國家政策層面的指導,醫療機構、醫生、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以及藥品監管部門的整體推動。

“吃剩的藥”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身體痊癒了,醫生會建議,剩下的藥不需要再服用了。但“吃剩的藥”該怎麼處理?

➤藥師們表示,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可以在複診時諮詢醫生。比如,告訴醫生,家裡還有什麼藥,還剩多少量,供醫生參考。也可以在諮詢窗口詢問藥師。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陳明藥師介紹,像醫生給小荺開的複方阿嗪米特腸溶片,主要是治療消化不良和胃腸道脹氣的,按處方療程吃7天后,剩下的可以妥善保存起來,有相應症狀時再按說明書服用。

➤而一般情況下,常用的感冒藥、長期慢性病的藥物妥善保管,可留著備用。

陳明藥師具體講到幾種不宜留存備用的藥物:

1、外包裝盒已丟棄或對藥品的使用期限不清楚或藥袋沒有標明有效期的;

2、沒有良好包裝或製劑包裝被打開的藥品,如中藥片劑、口服液等;

3、開封后只能夠一次性使用或短時間內使用的,如眼膏和需臨時配製眼藥水及滴鼻劑、抗菌藥軟膏等外用製劑,用過的糖漿、口服液也極易汙染變質無保留價值;

4、易受光線、溫度、溼度、微生物的影響而被破壞變質或失去藥效的藥品,如四環素片、維生素C片、複方甘草片等;

5、有效期短或無有效期的藥品,如乳酶生片、胃蛋白酶合劑、胰酶製劑等酶類藥品;

6、處方藥必須在醫生和護士指導和監督下使用,尤其是注射劑型或可導致嚴重過敏性休克的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

7、需要一定療程才能發揮治療效果的藥品,藥量不足一個療程時,即使包裝良好,也沒有保存價值;

8、服用時發生過不良反應的藥品,不宜再次使用或給家人使用,容易引發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

9、單次煎煮的中草藥湯藥在室溫下不宜保存過夜,容易發生沉澱反應,生成難溶於水的化合物;

10、家庭中不常用的或不掌握適應症與用法的剩餘藥品,不適宜保留,藥物品種過多,難以管理,還容易發生混淆。

END

福建衛生報記者:鄧劍雲

更多健康知識

關注我們↓

医生给我开了7天的药,剩下27片药,我吃还是不吃?为何开药不按剂量来?

長按左邊二維碼

《福建衛生報》

為你提供靠譜的

健康諮詢 | 健康資訊 | 養生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