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兒女亞運賽場共鑄輝煌

在香港體院完成亞運備戰的孫楊收穫個人亞運第八金,中國香港武術選手袁家鎣從四川取經歸來首次登上亞運領獎臺,黃俊華在“國粹”武術項目上摘得中國澳門代表團本屆亞運第一金,呂紹全和林穎欣合力為中國臺北隊拿下射擊10米氣步槍混合團體賽冠軍……中華兒女在2018年亞運會賽場上攜手並進、爭金奪銀、共鑄輝煌。

新華社雅加達8月21日電(記者 劉寧)在香港體院完成亞運備戰的孫楊收穫個人亞運第八金,中國香港武術選手袁家鎣從四川取經歸來首次登上亞運領獎臺,黃俊華在“國粹”武術項目上摘得中國澳門代表團本屆亞運第一金,呂紹全和林穎欣合力為中國臺北隊拿下射擊10米氣步槍混合團體賽冠軍……中華兒女在2018年亞運會賽場上攜手並進、爭金奪銀、共鑄輝煌。

從1974年第一次參加亞運會,歷經44年,中國體育代表團早已成為亞運的中堅力量,已連續9屆亞運會穩居金牌榜第一。這些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港澳臺同胞的支持和幫助。

為了提前適應印尼炎熱的氣候和環境,孫楊在本屆雅加達亞運會前在香港體育學院進行了二十多天的賽前備戰。香港體院多年來為內地運動員提供訓練場地、設施和服務。

香港體院是港澳支援內地體育的一個縮影。在改革開放初期,港澳臺人士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慷慨解囊。上世紀80年代,北京成功獲得了1990年第11屆亞運會的舉辦權,霍英東捐資1億港元興建亞運會游泳館,該場館後來被命名為英東遊泳館。

近年來,儘管國家日益強盛、體育事業快速發展,但港澳臺同胞為國家體育事業的奉獻之心卻從未淡化,不僅長期重獎優秀選手,還為體育科研大量捐款。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都曾邀請奧運金牌運動員代表團在奧運會結束後前往交流,同市民親密互動,與他們分享勝利的喜悅。

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競技體育成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內地在像乒乓球、自行車、武術等項目上開始助力港澳運動員提升水平。

20日,雅加達國際展覽中心,站在領獎臺上的袁家鎣哭成了淚人。這位29歲的武術選手為中國香港隊摘得本屆亞運會女子南拳南刀全能銅牌。三屆亞運,八年堅持終獲回報,首次登上亞運領獎臺的袁家鎣賽後表示,自己最想感謝的是四川的教練李付魁。

本屆亞運會賽前,袁家鎣前往四川都江堰集訓,李付魁犧牲假期陪著她練習。賽後,她立即致電四川報喜。

香港武術隊的“大師姐”耿曉靈出生于山東,曾代表山東省參加全運會,並在2006年被香港隊招入隊中,成為領軍人物。

澳門第一位專職乒乓球教練史鎮科、澳門游泳隊教練應靜莉、澳門跳水隊教練張子琳等,都是由國家體育總局派去執教的。在大型賽事中為澳門贏得榮譽的亞運金牌得主賈瑞、世界冠軍李菲、體育明星韓靜等一批運動員也都是澳門從內地引進的。

近年來,兩岸體育交流也在不斷進行中。2017年12月,來自大陸的奧運金牌選手和教練代表團進行了為期5天的臺灣體育示範交流行。

2022年,繼1990年北京和2010年廣州後,亞運會將第三次來到中國,杭州將舉辦這一亞洲體壇盛會!中華兒女將繼續加強體育交流協作,互相支持,共同提高,譜寫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