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地區休閒農業發展概況——以湖南爲例

華中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安徽省、江西省的部分地區,中心城市為武漢市。地型主要以盆地、丘陵、平原為主,農業堪稱發達,是全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有著比較成熟的水陸空交通運輸網。地區內擁有13個國家級開發區和2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餘所著名高校,歷史文化及旅遊資源豐富。華中地區的休閒農業發展主要依託當地的農作物,積極發揮農業科技體驗特色項目,將現代化農業、觀光休閒、農活體驗、科普教育相結合,建立特色休閒農場、集中體現地方特色的農家樂等。在華中地區休閒農業的發展中,湖南休閒農業發展迅速,目前已實現年產值過百億元,經營收入年均增長率20%以上,在全國省市休閒農業發展名列前茅。

從發展資源來看,一是地理資源條件。湖南是我國東南腹地,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地型為山地、丘陵,全省動植物資源豐富。二是人文區位條件。湖南屬農業大省,農產品種類十分豐富,其中稻穀、油茶產量多年居全國之冠。三是旅遊文化資源。湖南是我國風景名勝資源較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海內外聞名的旅遊勝地,全省已發現文物景點2萬多處,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四是基礎設施條件。湖南形成了以長沙為中心,溝通省內外,輻射14個市、州的交通、通信、電力網絡,已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體系。五是宏觀政策條件。根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2011—2015)、《湖南省“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湖南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2008—2020)、《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2006—2015)的要求到2020年湖南省將重點打造22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30個休閒農業產業集群示範區、200個五星級精品休閒農莊,全省休閒農業年接待客人超過2億人次,年均新增直接就業6萬人,間接就業10萬人,加上相關產業形成年產值過1000億元的新型產業。

從發展階段來看,湖南省休閒農業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末,大致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1989年—1999年)為自我發展階段。主要是農戶自發開展的“農家樂”為主,經營較為分散。第二階段(2000年—2005年)為轉型發展階段。一些經營較好的“農家樂”轉變為休閒農業企業,創辦休閒農莊。此外,一些從事建築、農產品加工的企業積極投資興辦休閒農莊。第三階段(2006年—至今)為規範發展階段。2006年,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加快休閒農業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支持和鼓勵發展休閒農業,並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及產業導向。2006年,在全國率先組建了省級休閒農業協會,創辦了專門的網站和簡訊,開展了星級農莊評定和大規模的培訓。2009年成立了以主管農業副省長為組長的全省休閒農業工作領導小組;2010年召開全省專題部署休閒農業發展工作會議,並把休閒農業首次納入全省現代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

從地區分佈來看,現階段湖南開展農業觀光旅遊發展較好的主要集中在長沙、株洲、湘潭、岳陽、益陽等地區級城市周邊農村,建成以長株潭經濟發展區、湘中南區、環洞庭湖區、湘西山區為主的四大休閒農業特色區域。

從休閒農業種類來看,主要有四種形式。一是參與體驗型。主要是在城郊或景區,利用山塘水庫、果園菜地等開闢的休閒農莊,吸引遊客入內體驗農家生活、感受農家氣息,經營內容以傳統的垂釣、棋牌、餐飲為主,目前湖南大多規模以下休閒農莊都屬於該種模式。二是休閒度假型。依託山地、森林、湖泊、水庫等優美的自然風景,通過新建較高檔、齊全的休閒娛樂設施,吸引遊客前去度假觀光、健身娛樂等活動,如千龍湖度假村。三是複合經營型。以農業園區、農業產業為載體,集生態旅遊觀光、農業科技示範與推廣、科普知識教育於一體,以百果園、滴翠山莊等為代表。四是民俗風情型。一些民族風味濃郁的村落、山寨,通過挖掘傳統文化、民俗風情、民間歌舞等開發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休閒農業產品,這種農莊以湘西德夯農莊、懷化日月湖農莊、張家界綠色大地等為代表。

從發展成效來看,根據湖南省統計信息顯示,截止2011年,湖南省休閒農業莊園近4000家,其中星級休閒農業企業發展到296家,農家樂和民俗旅遊接待戶15000戶,年接待遊客8100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112億元,直接安置農民24.2萬人就近就業[1]。經營模式主要有個體農戶經營模式、農戶聯合經營模式、政府主導經營模式、外來協助開發模式。

[1] 數據來源:2012湖南省統計年鑑http://hntj.gov.cn/sjfb/tjnj/12tjnj/indexch.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