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在古代,魔芋又稱“妖芋”,

它具有“去腸砂”的功效,

因此有人形象地稱它為腸胃“鐵掃帚”。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在雲南保山,人們稱魔芋作“蕨蕨”,其吃法有拌煎燴燉、冷熱酸辣等多種,真是不一而足,卻各有各的美妙。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魔芋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寒,可活血化瘀,解毒消腫,寬腸通便,化痰軟腎;主治降血壓、降血糖、瘰癧痰核、損傷瘀腫、便秘腹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此外,它還有補鈣、平衡鹽分、潔胃、整腸、排毒等作用,不可謂不是一種很好的天然保健食品。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現代人常因飲食因素而導致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魔芋不但能被公認為能有效降低三高,而且還富含澱粉、蛋白質,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人體所需元素,特別是魔芋多糖,因此,在保山民間百姓的飲食中,更是常常可見魔芋的身影。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我國魔芋產區主要分佈在雲、貴、川、陝西南部和湖北西部。保山魔芋種植量不算大,但籽實不小,市場上賣的往往有拳頭大的一坨坨。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平常我們吃魔芋一般要靠調料,拌的時候佐料要“重”、燴炒時要油鹽要多,雖然不知這種吃法健康與否,但隨心所欲的調味畢竟可以讓人心情更加爽快。想起小時候吃“蕨蕨”,佐料並不像今天一樣任性地放,但那滋味,卻還在心頭!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那是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孩童時期的我們零食少得可憐。在村小學門口,隔幾日就有一位大媽挑著“蕨蕨”來賣,其價格便宜、清涼爽口,受到所有學生的喜愛。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那“蕨蕨”裝在放著水的桶裡,呈長方形的大塊狀,大媽拿起一坨,劃出小魚兒似的一塊,再放木板上“哆哆哆”地幾下子剁細,掀入小碗,倒進黑米醋,撒上芫荽、辣椒粉、鹽巴,連同一雙筷子遞給你。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其時,她必秉承賣“蕨蕨”的人的準則,那就是醋給的挺多,其他料卻挺少。看著芫荽、辣椒等各種佐料在碗裡頭,就像那汪洋大海上零星飄散的漂浮物,難道是因為醋最便宜?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那時候吃“蕨蕨”,老想著人家少放醋多給點別的,可每次收到的都是失望。

我的一個朋友,他多年前在保山服過役,故地重遊,說好想吃城西太保山腳下的魔芋。那魔芋上也是放了很多的酸醋,辣椒麵是火燒過的那種,當年他吃過不知多少次。

這使我想到我小時在農村吃的“蕨蕨”也是一樣,可謂城鄉同源,時代的烙印竟然那麼明晰。可惜現在去找已經沒有了!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然而,那時候吃“蕨蕨”,吃著就是這麼酸溜溜滑溜溜,彷彿它就是人間最美的滋味,讓人稀里嘩啦,連扒帶喝,三下五除二很快吃光掉。下次見到賣“蕨蕨”的人來,只要兜裡裝著錢,哪怕只是個一分錢的鎳幣,也樂意奉獻給人家去了……

這場景過去三十多年了,可蕨蕨的滋味依然讓人念念不忘。

連名字都這麼萌的“蕨蕨”,你吃過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