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现行工程量清单体系都存在哪些缺陷?

基于建标[2014]142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完善工程项目划分、建立多层级工程量清单”的这项主要任务和措施进行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分析传统工程量清单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构建多维一体的工程量清单,即定额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与分部清单的构想,并让分部清单与估、概、预算各阶段项目划分对应,以满足全方位、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需要,再借助软件工具增加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真正地实现造价信息化管理。

分析|现行工程量清单体系都存在哪些缺陷?

一、无法满足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需要

现行工程量清单满足了项目中期即施工招标投标和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需要,但与前期估、概、预算和后期决算的关联性差,三个阶段造价管理体系不对应,分项和口径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各阶段的造价数据相对独立,不能形成造价数据流,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因此,项目各阶段造价数据不能无缝对接并与管理成果脱节,无法进行各阶段造价数据的直接对比分析和连续性管理,不能完全发挥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整体绩效,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二、造价数据多次拆分与汇总,资源浪费

工程量清单与估算、概算、预算、决算管理体系和项目划分不一致,从上一阶段至下一阶段都要重复至少一次的拆分、汇总工作,而拆分与汇总工作缺少信息化工具,全由手工完成,使得效率低下,造成人力资源的重复浪费,增加数据拆分后的不准确性。

分析|现行工程量清单体系都存在哪些缺陷?

三、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

当前工程量清单只针对工程费用部分有完整的规范和要求,缺少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标准划分和界面确定,不同地区不同建设单位存在差异性。如财政、发改、城乡建设管理三个部门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分类、约定均不相同。

四、造价数据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程度低

每个项目自拟一套工程量清单,清单分项设置及工作内容界定不清晰,项目特征不一致,以及造价人员的理解分歧,对专业和分部的划分也不相同,例如:通风空调的电气工程,有的项目归入通风空调工程,有的项目归入电气工程;而且还存在各阶段各算各账,各按各的算法,各考虑各的成本,最终形成的都是一个个孤立的造价文件和数据,相互之间无法对照、检查、分析,不具备可比性,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更加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分析|现行工程量清单体系都存在哪些缺陷?

五估、概、预算以及利用定额测定的工程量清单难以敏锐和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

定额计价模式对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和施工方案的变动性考虑不足,更新较慢,而在清单计价模式下,市场定价的方法能及时捕足市场微小的变化。但定额计价体系和清单计价体系衔接不畅,在项目前期是以定额为核心的计价方式编制概算、预算、控制价,在项目中,后期是以工程量清单为核心的市场计价方式进行招标、计量和工程结算。定额体系的构成和清单计价模式的分部相互不对应,估、概、预算项目体系中的分部、分项及清单开项划分也不对应,缺乏关联。造价估、概、预算以及利用定额测定的工程量单价均难以敏锐和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

以上内容详细分析了当前工程量清单存在的5大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研究了给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大家私信或后台留言咨询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