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自动驾驶这一技术未来将会消灭数以百万计的工作机会,这几乎是无需证明的事实,或者让我们在技术上更严密一点,这些数以百万级的工作机会并没有“消失”,“消失”的仅仅是自以为会永远都不会被取代的我们。

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从出租车司机到卡车司机甚至到送餐的小工,应该没有人能逃过这场注定的洗劫,而他们大概是这个进程中最为无能为力的群体。值得欣慰的是,真正极力推进并希望采用自动驾驶这样的颠覆性技术的公司,并没有选择性地遗忘这个巨大的后遗症。反而,正是Waymo、Uber和福特这样的公司,正在着手研究自动驾驶的“人类影响”。

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出行创新与机遇联盟”(The Partnership for Transportation Innovation and Opportunity (PTIO)是一个全新的组织,而其成员正是大多数正在测试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包括福特,丰田和戴姆勒等传统汽车制造商; Waymo(néeGoogle),Uber和Lyft等科技巨头; 联邦快递和美国货运协会等物流供应商。这个新组织的成立规则允许它接受一些非营利组织的捐赠。

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对工人和公众安全的关注对PTIO至关重要,”该集团执行董事Maureen Westphal在一封对外的电子邮件中表示, “安全部署【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对于确保工人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计划与各种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流,而这些利益相关方其实已经在着手推进这样的过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在技术上最为激进的组织,也并没有忽略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在美国国内有超过380万人依靠机动车维持生计。这里当然包括卡车驾驶,这是美国29个州中最常见的职业,约有170万人参与其中。许多人预计自动驾驶卡车将成为首批上路的自动驾驶汽车——这一点,特斯拉再次走到了行业的前面。根据去年发布的高盛经济研究报告,当自动驾驶汽车饱和度达到峰值时,美国驾驶员可能会以每月25,000人次或每年30万人次的速度失业。

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如果每一个会被自动驾驶替代的个体在为自己利益的抗争中永远都是无力的,那么我们能从这个看起来更悲天悯人的联盟中得到什么呢?

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在前六个月,PTIO的目标是:

  1. 开始全面、基于数据维度理解自动驾驶汽车对未来工作的影响;
  2. 征求专业知识,关注各种利益相关方的愿望和诉求;
  3. 在向新的自动驾驶汽车经济过渡期间,开始提高对工人现有和近期职业机会的认识。
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而对于联盟中的一些其他成员来说,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汽车类的联合组织。2016年,福特、谷歌、Uber、Lyft和沃尔沃组建了一个“更安全街道”的自动驾驶联盟,这个组织相对松散,更多是以游说的方式推进工作,其目的自然是倡导自动驾驶。由前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负责人大卫斯特里克兰领导的该组织算得上是汽车行业中代表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支柱。

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虽然“更安全街道”的自动驾驶联盟在与自动驾驶技术安全的相关问题上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但PTIO认为,在整个社会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际影响做准备的同时,也必须关注那些与人类的职业和工作有关的“人类影响”的案例。

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其实,所有参与该联盟的公司都在尽全力向持怀疑态度的公众推广自动驾驶技术。那么,我们期望这个组织在能够获得财务来源支持的前提下保持一种什么样的“高度独立”呢?

事实上,这正是“PTIO的使命之一——促进对这些问题的辩论,”马里兰州议员Steny Hoyer的前新闻秘书和美国饮料协会的前通讯主管,PTIO的现任执行总监Westphal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就从这些技术创新中受益的路径设计和实际举措达成共识。”

如果你终将被自动驾驶夺去工作,谁能站出来为你做点什么?

事实上,人类被机器替代的这一天,很早就出现在科幻电影的场景中。只是自动驾驶技术的脱胎换代如此迅速,让这一天在某个场景下得以比想象中更早地实现。与之前“完成任务”的期许不同,在“有人”替你完成工作时,到底如何去规划角色的变换甚至为自己争取到更有利的地位,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化哲学问题,除了重组工作的全流程,如何进一步创新以重获主动才是最难解的核心命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