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對會計行業和從業人員大洗牌的一年

2018年是對會計行業和從業人員大洗牌的一年

近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改革方案》中,正式確定了社會保險由稅務局統一徵管。

從此,會計人員又多了一項法定工作職能––社保。

對會計人員來講,還沒從“營改增”的業務學習中緩過勁兒,稅率的調整就又得適應;順便穿插教育經費扣除標準的調整;小微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範圍的擴大;增值稅表和企業所得稅表的變更;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的規範。還沒看全這些政策,個稅改革就又一個浪頭打過來,又應不接暇地研究個稅改革的操作性。除此,因為國地稅的合併、信息的共享,大數據環境下的涉稅風險加大,我們還得完善規範各項稅收憑證。結果,又雙叒叕地迎來社保工作的資料。

會計工作不再是“越老越吃香”下單純經驗的積累。更是適應信息化時代下新政策,新環境新流程新規範的要求。單純依靠過去的老經驗,老做法而不學習新流程、新規範、新要求,輕則加重企業稅收負擔,加大涉稅風險,更有可能因為自己信息等級的降低殃及自己及家人的基本權益。

1.信息化時代帶來的便利 。 例如,稅務總局對納稅人劃分為A,B,M,C,D五個等級。其中對前四類可以取消了掃描認證的要求,納稅人可以通過“網上勾選平臺”來選擇抵扣發票,同時也不用再受“當月認證,當月抵扣”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業購買掃描儀成本,同時也有效地避免因無法認證或忘記認證發票導致不能抵扣帶來的企業風險。

2.新環境下的新應對。國地稅的合併,大數據下信息的共享。要求納稅人各數據的協調、統一、合理、合法。例如,個稅中全員全額納稅與社保繳納人數的統一,同企業所得稅工資基數的統一。以及對員工各項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的扣繳。

3.新政策下的新要求。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的規範,又要求財務人員取得合法有效憑證來作為稅前扣除依據。同時,完善費用化支出的各類形式要件,以此作為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化支出的佐證。而不單單依靠一張憑證走天下。

所以,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軟實力,在新機遇下找出新生機。市場的優勝劣汰自會取其精去其粕。讓會計行業不再是被人詬病爛大街的行業,同時,高的質量高的要求也會提升會計人員的自我價值。

以上,便是編者的一點拙見,僅代表個人觀點。有不妥之處,望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