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1、個人簡介

潘澤智(1959年-)字若愚,號大智。山東濰坊市人,少年喜畫,花鳥畫受郭味蕖的影響,勤而習之,多年如一日。還臨摹至八大、任伯年、吳昌碩、潘天壽、齊白石等明清及近代名家大師作品,兼取眾家之長。作大寫意花鳥畫,格調質樸清雅,賦形簡潔精煉,用筆沉鬱痛快,大氣磅礴,墨色渾厚多變。近年師從郭石夫先生,畫風沉雄樸厚、古雅剛正,磅礴灑脫。 1998年編入《濰坊書畫家》,2001年編入《山東書畫家》,濰坊市美協會員。清華美院郭石夫大寫意花鳥工作室畫家。郭石夫畫友會會員。濰坊市書畫家聯誼會理事,黃河口溼地畫派研究院理事。濰坊翰墨指畫藝術研究院院長理事長。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畫家:潘澤智

2、作品欣賞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3、評論文章

《 志當存高遠 藝無涯 》

凡是看過潘澤智畫的人感覺到的是,筆墨酣暢,境界高妙,張掛於牆,能令滿室生輝。生機勃勃,文而不野,放達豁爽卻又極富比興象徵,且有以健康情感感化人心的妙用。面對他的畫,我們完全可以把他的畫當作他的“自畫像”來看,而所有這一切,都無不與他能夠正確地辯證地把握對傳統的學習與繼承息息相關。

潘澤智的畫作是筆精墨妙的,是自由瀟灑的。從他畫的《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世無爭且讀書》以及《雅趣》等作品來看,他是極到位地把握住了傳統中國畫造型原則及其精神理念的真諦與精髓的。而他的畫作之所以具有這些特質,無不是與他的畫作中蘊涵著中國畫的哲學傳統息息相關的。

熟悉潘澤智畫作的人都知道,在藝術美學追求上,潘澤智一向保持“執中”的姿態。他的畫,不溫不火,不激不厲,但神采奕奕,風骨凜然,且意境幽邃,內蘊有中國人觀物察道所特有的哲學氣息。正是潘澤智十分深刻地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他才能堅持了他的藝術道路,保持了他對中國國粹文化執著的熱愛。分析他的繪畫,我們能夠發現,他作畫,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在希望通過畫面的筆墨、形神、氣韻,以圖說的方式,述說出中國人對宇宙秩序以及對人的生存狀態的特殊理解,並進而給出以人格修養為前提的他所看到和所理解的事物審美觀。 潘澤智的繪畫藝術水平之高,與他平時的勤奮好學是分不開的,他喜歡文學史書,詩詞。另外也從岳父(濰坊博物館裝裱師孫鴻年1915年-2000年)那裡有幸見到很多古今名家字畫有關,親眼目睹名家名畫,他對中國書畫藝術更加熱愛執著,並且刻苦的學習研究、正確的認識理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畫品之高,根於人品,畫以人重,藝由道崇。”惟有讀書方能明理知事,識義辯德、立定方向,把握自己的人生,方能虛懷若谷,擺脫塵俗而氣吞天地,縱橫古今,學問上下功夫,才能創造出中國傳統繪畫的燦爛輝煌。

潘澤智的畫作,古意盎然而又新意勃發,他對畫面物象灌注的一方面是他在現實生活中獲得的鮮活的審美感受,另一方面,他也通過其筆墨表現,在畫面中恢復人們對歷史的記憶。面對他的畫,我們能感到那是祛除我們浮躁淺薄心態的良藥。從他的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一貫認為,維護歷史的記憶是文化發展的先決條件。

在一個嶄新的時代,他既有表現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又能堅守中國文化的本真精神。所以,面對他的畫,我們一方面感到有處身現實的親切,又能體會到一種精神上回家的感覺。概而言之,豐富的生活經歷、細膩的情感體驗,加上隨心所欲、流暢自如的技法表達能力,使潘澤智常常能從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中看到生命的躍動和輝煌,進而在藝術實踐中,能夠在繪畫中通過“借物詠懷”的方式,表達他的具有“善意”屬性的“詩意感性”,而正是這種具有“善意”屬性的“詩意感懷”,使他的畫作,不僅令人觀之如餘音繚繞,能久久縈迴在我們心田,而且還能使我們思想上得到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