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回回营,小旮被感动了,因为评论里出现了那么多那么爱着沈阳的西关老乡亲,他们对回回营如数家珍一般,老地名,老朋友,老同学,

大家在这里看到的另一个沈阳,看到过往的时光。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你的名字,是不是很多沈阳人都淡望了?

今天小旮想扯一扯“沈阳植物园”。其实沈阳人没有人没去过这个地方,但是,小旮想说的是,“沈阳植物园”这个名字好像已经被沈阳人遗忘了,但是植物园的那些景、那些桥,真真切切地见证了我们的那些幸福时光,所以,必须给过去的那个我、我们,一个文字的记载和交代。

沈阳最早的“公园+游乐园”

当年的沈阳植物园,位于沈阳东部,距市区10公里,有330、234两条公交线路,还有从沈阳到抚顺的慢车会到达这站。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的山地地形,园子中心有六公顷的水面。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这个花钟,现在还在,家庭相册里,记录了多少人的童年?

沈阳植物园,始建于1959年,1993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当时的沈阳植物园的展区有:荟萃园、迎春园、蔷薇园、草坪园、整形树木区、松杉园、杜鹃园、宿根花卉园、牡丹芍药园、水生植物园、彩叶园、丁香园等。

园区内的娱乐项目有:秋千桥、好汉桥、同心桥、飞渡桥等二十余座风格各异的铁索桥,还有水上自行车、碰碰船等游乐设,还有占地15万亩的儿童乐园。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当年的过桥,还没有“米线”~~

当年的沈阳植物园是国家4A级景区,院内有五十多座形态各异的铁索桥,是园区的亮点之一。

当时的沈阳植物园的正门(即西门)所题的“沈阳植物园”五个字还是沈阳市委第一书记焦若愚同志的亲笔,正是他,亲自倡导并筹建了沈阳植物园,可以算作“沈阳植物园之父”。但小旮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正门上有“沈阳植物园”这几个字的图片。事实上,当年的沈阳人,和这几个字的合影,全!都!有!不信大家可以在评论里和信息里给小旮晒一晒,我可以回头把这个所有人的留影做个集锦,这个可以有!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这个地方叫女娲补天!

当年植物园真的是大火了一把,就是90年代初的时候,那个时候,现在很多人还没有出生,或是刚刚出生,但对于那个时候的70、80后来说,那个时候的植物园,可是我们的一个终极的爽快之所。其实沈阳市内公园肯定是有的,比较南湖、北陵、中山,但是这些公园多数以景致为主,很少有娱乐,有娱乐也都是那种旋转木马、小火车之类的,都是小小朋友玩的东西。那个时候,私家车还完全没有,更不用说普及,大家去植物园,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坐公交,另一个就是骑自行车。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好像只有这一个桥,完全没有难度

那个时候,沈阳是没有对于成年人或是少年的游乐园的,而当时的植物园,既能寄情山水,又能过桥嘻水,真的是特别难得的乐园。玩累了还可以躺在植物园的大草坪上看云彩,你能体会那种无拘无束的快乐吗?

太多的同学友谊和爱情,曾在这里盛放

90年代初的沈阳,那时候沈阳第一家大型超市家乐福还没有在北站开业,沈阳第一个现代化的电影院华府华臣影城也没有开业,沈阳连华府天地这样的购物中心也没有,只有中街商业城、太原街联营、中兴。你想一想,当时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自己上班,或是父母上班,每个月收入只有一百左右块钱,在什么商业设施都没有的沈阳城,突然在东陵以东出现这样一个愉快的娱乐的公园,你能想像那种趋之急急的心情吗?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还记得吗,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

那个时候,去植物园的公交车只有马路湾的330一个线路。所以,每到节假日,在马路湾330终点站,你会看到人山人海的都在买车票站排,而且上车都想抢一个座位,因为,这一坐,有可能两个小时左右,一直坐到植物园,如果没有座儿,那可惨了,有可能一直站到植物园,那时候再去过桥,恐怕你腿都软了吧。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有多少人,在这里,充过几秒钟的好汉?

那个时候,我们一些同学,很多时候是在马路湾三角地汇齐,一起坐车去植物园。那时候去植物园,不过桥、没掉水里,就相当于你根本没去过植物园。现在想想,那种黄黄的水泡子,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脏东西,就几个铁链子的桥,咋就玩得那么乐呢?其实,对于旁观者来说,永远都说不清楚青春为何物吧。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这个滚筒里,有多少人曾经人仰马翻?

那时的植物园,根本没经过改造,其实能玩的只有那几座桥。据说是有五十多座桥,但是小旮当年能记得的只有那么十几座。记忆最清楚的,就是那个同心桥。其实所谓的同心桥,就是平行的两条粗铁链子,只能站上一个人的一只脚,过去的攻略就是,两个人同时过桥,手拉着手,然后互相维持平衡,如果掉下去了,就代表二人并不同心,如果顺利过去,就说明二人能修成正果。所以,当年的很多青年男女,都来植物园过这个桥,说是要检测是不是同心,你说男生能不抓狂吗?这座桥,肯定是见证了很多男女的幸福的爱情,很多人如履薄冰地过去了,然后幸福地相拥,然后很可能过几天就去登记了也未可知。但没过去的,更有不幸的,把姑娘翻河里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分分钟分手,再不联系。姑娘一般走的时候都是异常气愤的,一般都是嘴着骂着什么“根本不是个男人”“一点儿没有担当”“完全保护不了我”“我算认清你这个人啦”等等等等。这东西有没科学依据小旮是无从考证,但拿这个说事儿分手的,估计八成是姑娘早就想甩了男朋友的吧,只不过这个桥,成了一个绝好的借口。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这个桥,过桥动作很像丢手绢

当然当然,这座桥成全美满的时候还是更多的。比如,小旮知道的两位,当时是毕业前恋爱中的状态,马上就要成没成,姑娘没点头,但是喜欢成天跟你混的状态,爱情世界里最微妙的状态,他们这个时候来到这座桥边。于是俩人扭扭吧吧地,好不容易走到桥中间。但男的体重本来就大,不好控制重心,眼看就要二人一同入水了。结果,

精彩的情节来了!就见这男的,向旁边一步,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同时传来女生“啊”的一声大叫。然后的情节,你能想到吗?那个男生,全身湿透地站在水里,然后努力扶着女生最终过到对岸。你能想像当时岸上所有人的欢呼吗?你能想像当时姑娘心里,还有所有旁观姑娘们心里的感动吗?所以,所谓同心同心其力断金,只不过是给那些照本宣科的人准备的分手台词罢了。真正想在一起的人,会利用这座桥,体现一下自己的真心真意、诚心诚意、暖心暖意,所以,修成正果,当然不必细说啦。现在,这俩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母啦,你想想,这么一座小小的植物园的桥,不但是爱情的见证,还是那俩小朋友的性命所在,你说说,这还是一个旅游景点所能承载的吗?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这个,是那个同心桥不?

还有另一个桥,小旮印象更深,名叫“好汉桥”的。好像放了电视剧水浒传之后,那座桥边就一直一直放那个“好汉歌”了。“大喝,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背兜啊,嘿哟嘿哟嘿嘿嘿……”,其实好像也就是铁链子,需要荡过河之类的,小旮是记不大清了,反正是非常有难度的一座桥。之所以印象不深,就是因为,小旮根本就不敢过那个桥。对,小旮就是自认怂包,就是不过好汉桥,爱咋咋地。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这个桥,基本是来洗澡的

那地方的很多桥,实在是太多了,小旮其实也记不清名字。就记住一个什么滚木桶的,还有一个是木板桥,但中间一段儿是栽歪着的,很容易就掉河儿里。那时候去植物园,我们都是夏天去,一般掉河里,衣服也不换,回去的路上都是体温烘干的,后来,因为人越来越多了,而且掉下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所以桥边后来就有了烘干衣服的生意。小旮那时候还清晰地记起,当时在桥边害怕的情形,还有正害怕的时候,刚好传来扑通一声巨响之后,开怀大笑,然后去卖呆笑话别人的经历。当然,也有乐大发劲儿了,自己也掉下去的时候,这种情况还很普遍,不但小旮有,相信当年非常多的沈阳小伙伴都有。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这个有网的桥,在上面走,也手心出汗

艰难的骑行&最早的“沈抚同城”

那阵子,除了去马路湾排队坐车去植物园之外,更多的时候,我们是选择骑自行车去的。那时候的沈阳,沈棋路还没有双向十车道,只有双向四车道左右的一条马路。为什么说左右呢?是因为那时候这条路上总有大车,有时候开过来,一下子就占了半幅马路,我们一些骑车的学生,哪见过这个呀,赶紧躲开,或者干脆就路边停下避一避。一般情况是被大车扫来一身的土。但那个过程还是快乐的,因为那个时候沈棋路就已经是现在这样的大上坡加大下坡了。所以,骑车骑到坡上就恶费劲恶费劲的,但从坡上冲下来,那可太爽了。至少能冲到40多迈。那种疯了一样的速度,还有对植物园开心玩乐的情形,都深深吸引着我们这些快乐的,没有更多愁苦的少年。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这是小旮印象最深的一块绿地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是的,那个时候的植物园,一旦走到园里,就是真真切切版的“游园惊梦”。男男女女,卿卿我我,自不必说。但那个时候的植物园之大,之无所逃脱的迷路,是那个时候在植物园最大的担忧和快乐。担忧的是,如果真的迷路了,走不出去了,这要是黑天了,得多害怕呀,这里也不知道有没有熊瞎子啊。快乐的是,你要知道,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小孩儿,是多么享受在绿野仙踪里迷路啊。这里有一个花钟,是园区的中心,还是一个雕塑是俩小孩儿的,都是这里的地标。哦,对了,中心大草坪上有一个红的弓的雕塑,好像叫后羿射日。那个时候的同学朋友们,不知道在这块草坪上放射了多少“动感光波”,演绎了多少精典的武打动作。有多少蓉儿和姑姑,更有多少靖哥和过儿,有多少神仙眷侣在那些阳光灿烂的夏天,云集于此。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这旮叫后羿射日

这只是沈阳,植物园这里,其实离抚顺也很近。事实上,这里离抚顺的高湾距离非常非常近了。所以,之后的极地海洋馆才可以顺利地分流了植物园的客流。但是,那个时候,抚顺的小伙伴也成批成批地往植物园里赶。植物园里,各路沈阳大茬子味儿口音,其间混杂着更多的抚顺“麻辣拌”口音,让人觉得,沈阳和抚顺瞬间融合成了一个城市。那时候小旮还没去过抚顺,也从来没想过会有一个如此大的城市就在离沈阳这么近的地方,骑了半天车,就觉得到了外地的感脚。那时候不懂什么是抚顺口音,但在大东区嘛,有时候会偶尔收到抚顺的电台,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个益智答题类节目叫“智慧三秒钟”的,需要打进电话的人必须在三秒钟内听出来歌曲的名称或是对古诗之类的,我记得有一个打进电话的抚顺人,直接就说:主持银哪,我要参加个‘渍会散苗重”啊?这把我给乐的,第一次觉得,原来抚顺这个城市原来跟沈阳如此的不同。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这种地方,一定是我们用来打扑克的

植物园,其实就是后来沈抚同城的开始,是双方“高湾下坎之盟”的盟地,哈哈。直到现在,这俩地方,连电话区号都全成024了,不但这样,还把铁岭也拐的进来了。嗯,其实也是,反正植物园、棋盘山、抚顺、铁岭,离得都不算远。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这个景点叫什么来的?

记载了这么多青春印记的沈阳植物园,当走到2006年的时候,生命戛然而止。是因为,沈阳要开世界园艺博览会了,对,就是那个2006年的夏天,我们不得不与沈阳植物园作别。取而代之的是,增大两倍之多的园区,一条铁路将园区一分为二,一边是世园会区,一边是老植物园区。那几年里,植物园的内部,增加了许多设施,什么林间步道,什么嘻水乐园,什么云宵飞车,但似乎什么,也代替不了,老植物园的那些桥。那些桥现在应该也是在的吧,但是

由于时间久远,而且都不值得维护了,都成了危桥,上去一显身手的人少了。因为,现在孩子都乖了,没那么野了,更可能因为,那些敢于冒险的年轻人,老了。可能,他们都已然为人父母,或者成为企事业老总,或者每天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疯狂敲字,更或者人情事故地在酒馆里招待着客户,他们,是否还是想起那些年,植物园里,那些冒险疯狂的少年,那些属于那一代人的青春?

那些“过桥”往事让我记得你的名字——“沈阳植物园”

你还记得那些年的这一园芍药吗?

小旮这些年去了太多次世博园,但还依然对当年的沈阳植物园心心念念。只记得,高三那一年,我们一中文科班的几十位同学,冒着大雨,在路上单车飞弛。

那些肆意的爽朗大多远去,只剩下如今,沈棋路边的青草在风中微微摆动;鸟岛树林中,鸟鸣如洗的清晨里,见证变迁的那些遍地野花,依然向阳,随力绽放!

记录回忆,记录一切,

就在这旮,读懂沈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