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西遊記》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了,這是四大名著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了,因為它通俗易懂,而且內容塑造的妖魔鬼怪是容易被大眾接受的東西,從剛開始到現在都非常受歡迎,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文學著作了。

《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西遊記》四大名著之首,融入了三種文化的精華,這三種文化是對當時中國社會、道德、人文、理念的結合,這部小說是從佛教起源,主要闡述了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遭遇的種種磨難,他們在路上的遭遇就如同是我們的人生成長一樣,有幼稚有熱血還有沉著思考,在一路上還面臨了種種的誘惑,就是告訴我們只有經歷種種磨難才能取得真經,人生亦是如此,只有不斷經歷挫折勇往直前才能獲得正確人生方向。

《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小說內容就象徵著我們的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只有不斷經歷磨難才會獲得堅韌不拔的性格,才能走上人生的巔峰,劇情中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經歷的種種磨難,就跟人的一生是一樣的,不但有困難還有很多的誘惑,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但是人生也要學會苦中作樂,對待生活積極樂觀。

《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西遊記》是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而成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貞觀元年,年僅25歲的和尚唐離開京城長安,隻身一人來到天竺學習,他從長安離開之後,經過了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途中經歷了種種磨難,最後是成功抵達了印度,在那裡他學習了兩年的時間,並擔任了一次大型佛教經學會的主講,受到了高度的讚譽,在貞觀十九年唐玄奘回到了長安,並且他帶回了657部佛經,前後經歷了十九年的時間。

《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西遊記給我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記得在小的時候,我們經常是晚上吃完飯然後坐在電視機前面看電視,那個時候還經常被家長呵斥要離電視機遠一點,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在電視機前看得如痴如醉的,看到精彩的地方還會模仿著打鬥一番,真的是樂在其中啊,可以說是《西遊記》陪伴了我們整個的童年,帶給了我們歡樂

《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最佩服的當然是孫悟空了,那個時候孫悟空是所有男孩子的偶像,小孩子們也會路邊上買一個孫悟空的面具和金箍棒來玩一玩,有時候還會因為磕磕碰碰的小事和小夥伴鬧得不可開交,但是第二天就也就沒事了,孫悟空嫉惡如仇,看似蠻橫霸道但是卻心地善良,看到受苦受難的老百姓也會不忍心痛,路見不平也會拔刀相助,但是有時候 出手太重惹出了不少事情。

《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唐僧我們是時而喜歡時而討厭,喜歡的是他心懷善念,一心想要普度眾生,討厭的是他為了自己心中的準則而不分青紅皂白趕走孫悟空,讓我們很是生氣,當時小的時候也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沒有深入瞭解人物內心的思想,現在看來,唐僧的心境要遠遠高於我們常人,他對世俗早已看透,他秉持的是大觀念,無論任何事和物他都一視同仁,建立在自己的準則之上。

《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我認為豬八戒是《西遊記》中最貼近現實的一個人物,他所追求的的是物質眼前的生活,一心想著回去高老莊,整天吃飽喝足睡好覺就好了,也不對西天取經感興趣,豬八戒那個時候的理想生活也放在現在都不過時,在那個年代,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能夠管理好就行了,哪能顧得上那麼多,但是豬八戒雖然想著回去,但那也只是他過一過嘴癮,他要是想走的話,憑著他的本領逃走也不是問題。

《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沙僧就是最樸實的一個人了,他雖然本領最低,但是每一次遇到妖怪都勇往直前從來都不畏懼,而且整部電視劇下來基本上全是沙僧挑著行李,但是從來沒有見他抱怨過一句話,這讓我們有點佩服啊。沙僧和那個時候的最底層的老闆姓很相似,做好自己的分內的事情,不惹事不出頭,憨厚老實,典型的莊稼漢形象。

《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西遊記小時候看的時候就看到的是簡單的魔幻打鬥片,也是因為打鬥精彩才看的,而長大之後深深被他劇情中所反映的東西所吸引了,這是不可模仿的經典,每個人物的形象都非常鮮明,反映了那個時代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與心境,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的激化,讓人深思不已。

《西遊記》就像是人生的路,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取得真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